三月三廟會

三月三廟會

三月三廟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盛會。作為江都古鎮仙女廟的傳統節目。這一日,龍王廟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廟場四周,商販雲集,各種小吃遍布街中,諸種土產雜陳其間。具有獨特的傳統藝術風格,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地方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月三廟會
  • 英文名:March 3rd
  • 別稱:三月三
  • 節日時間:每年農曆三月三日
  • 節日類型:地方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南北小地域均有分布
  • 節日起源:祭祀
  • 節日活動:燒香朝拜,集市交易等社交活動
  • 設定地點:當地廟宇,集市等
傳說,廟會介紹,活動內容,

傳說

傳說1:根據民間據說,此會始於漢代。相傳西漢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亂,三月初三,漢高祖第九代孫劉秀被王莽追逃到仙女廟(當時稱蔡家莊)一帶,為一漁夫所救。後來,莊民感念劉秀的福澤,特建一金龍王廟(鄉民以為皇帝是金龍化身),以後每年三月三,都有四鄉八鎮的村民前來燒香朝拜,漸而演化成廟會。也有人說這“三月三”與農事有關。農忙開始,鄉民總是祈求風調雨順,所以,這一天先祭奠一下龍王,以求一年五穀豐登。此說,似更可信些。
傳說2: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農曆三月三日。不少專家倡議將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日、上巳節設立“中華聖誕節”,以增強民族凝聚力。
傳說總歸是傳說,對於身居鄉間,辛苦的人們來說,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廟會的來源並不重要,但這一自娛性的節日倒是令人嚮往。廟會那天,鎮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請外地的親友赴廟會。於是方圓數十里的男女老少雲集鎮上,甚至揚州、南京一帶的人,也有乘車趕來的,那場面煞是壯觀。

廟會介紹

“三月三”是廟會也是集場,十里方圓,處處是貨攤,吃、穿、用、耍,琳琅滿目,五彩繽紛。從正月起,外地商賈和手工業者,即分水陸兩路,或肩挑驢馱,或推車乘船,從四鄉八鎮湧向仙女廟,其中有土特產品、農副產品、農具和一些小商品。
“三月三”龍王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精心組織、規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廟會。其時,南京的、蘇州的、上海的、揚州的、江都本縣的商賈、民眾雲集江都鎮十幾條大街上,有來賣貨的,有來買物的,有來看熱鬧的,有來採風的,還有來談對象相親的,真是萬頭攢動,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前後延續三天。
集市上各種貨物應有盡有,入口的糧油、糕點、水果、土產;穿著的裙衫、衣褲;農用的,抽水機,拖拉機、化肥、農藥;家用的,家具、炊具、電器、化妝品……不怕買不到,只怕想不到,五花八門貨,樣樣能買到。
入夜,節日的江都鎮別是一番風景。所有的文化場所燈彩通明,鑼鼓喧天,茶座、劇場、舞場、溜冰場、遊樂場、公園到處是;揚劇、淮劇、黃梅戲,有名的劇團、紅的角兒紛紛登台,聯袂演出。
這些文化娛樂場所已成為人們交流信息、洽談生意、聯繫感情的好地方。可以說每次廟會都使江都人開拓了眼界,使江都人結交了朋友,使江都這個千年古鎮名聲遠播。
總結: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所以歷來,三月三中國民間都會舉辦各種祭祀活動,久而久之,在全國各地,就形成了各種特色的廟會活動。這就是三月三廟會

活動內容

這一日,龍王廟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廟場四周,商販雲集,各種小吃遍布街中,諸種土產雜陳其間。耍猴的,舞刀槍玩棍棒的,打蓮花落唱道情的……吆喝聲、叫賣聲、鑼鼓聲,還有孩子手裡的小嗽叭、哨子的聲音,混合成一片,二三里外也聽得見。廟前有一處平地,但見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誠,燒香的、燒紙錠的,火光熊熊,濃煙升騰。廟堂內燈燭輝煌,香菸繚繞,鐘馨聒耳,一片伽藍香氣,寄託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行香開始,浩浩蕩蕩的隊伍起程了。只聽鑼鼓喧天,鞭炮震響。“馬匹”(充神馬的人)赤著上身,穿紅褲,臉塗花紋,口中橫銜一枝長鐵簽(代馬嚼口),手執四五尺長的鐵棍,在神前跪拜踴躍,揮舞開道。其後是香火隊,信徒們背著香袋,手執香火,排成4 行,徐徐而行。只見煙霧繚繞,縹緲瀰漫,如入仙境一般。緊隨香火隊之後是鼓樂隊,樂師身穿青衫,腰束黃帶,手執鼓、拔、笙、簫、弦子、二胡等樂器,演奏樂曲。接下來,是人數最多的化妝的歌舞隊,各種歌舞爭奇鬥勝,美不勝收。
耍木頭人戲的則靠一根扁擔,扛著一個小台子,周圍有布擋,上面掛有一排排尺把長的小木偶,台前掛有一個小布簾,藝人在布擋下面一手牽引線,一手敲大鑼,嘴裡唱著台詞,台上的小木偶就繪聲繪色地表演起來,什麼《豬八戒招親》、《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集生、旦、淨、末、醜和文場、武場於一身,其景令人陶醉。 走在行香隊伍最後的,是那些逢大難不死的劫後餘生者,他們身穿大紅囚衣,口裡喃喃念語,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感謝神明恩寵,祈禱保佑平安。行香隊伍吹吹打打,熱熱鬧鬧,行一程停一陣,停一陣行一程,緩緩地繞鎮一周后再折回龍王廟,這時已是紅日偏西……
“三月三”是廟會也是集場,十里方圓,處處是貨攤,吃、穿、用、耍,琳琅滿目,五彩繽紛。從正月起,外地商賈和手工業者,即分水陸兩路,或肩挑驢馱,或推車乘船,從四鄉八鎮湧向仙女廟,其中有土特產品、農副產品、農具和一些小商品。
最多的是“窯貨”和“水鮮”,窯貨即宜興一帶的大缸、砂鍋、綠瓮、鍋碗瓢盆等,水鮮則是寶應一帶的藕、荸薺,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稱為窯貨集和水鮮集。而通州大布,本地的家機布,也倍受歡迎。趕集的人幾乎個個都拿著購來的物件,尤其是農民,扛著買來的嶄新農具,眉飛色舞,喜氣洋洋。
“三月三”龍王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精心組織、規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廟會。其時,南京的、蘇州的、上海的、揚州的、江都本縣的商賈、民眾雲集江都鎮十幾條大街上,有來賣貨的,有來買物的,有來看熱鬧的,有來採風的,還有來談對象相親的,真是萬頭攢動,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前後延續三天。
集市上各種貨物應有盡有,入口的糧油、糕點、水果、土產;穿著的裙衫、衣褲;農用的,抽水機,拖拉機、化肥、農藥;家用的,家具、炊具、電器、化妝品……不怕買不到,只怕想不到,五花八門貨,樣樣能買到。
入夜,節日的江都鎮別是一番風景。所有的文化場所燈彩通明,鑼鼓喧天,茶座、劇場、舞場、溜冰場、遊樂場、公園到處是;揚劇、淮劇、黃梅戲,有名的劇團、紅的角兒紛紛登台,聯袂演出。
這些文化娛樂場所已成為人們交流信息、洽談生意、聯繫感情的好地方。可以說每次廟會都使江都人開拓了眼界,都使江都人結交了朋友,都使江都這個千年古鎮名聲遠播。
順安三月三廟會:
順安三月三廟會是融民間藝術、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盛會。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前後,是安徽銅陵順安鎮集市貿易的會期,俗稱“三月三”廟會。商販、農夫、藝人和市民等會聚集在集市進行交易,同時也會進行大量娛樂活動。
會期內,整個順安大街小巷,熱鬧非凡。南來北往的商賈小販,農女工匠、市民藝人比肩接踵,項背相望。近有本地鄉民,遠有江浙、兩湖乃至兩廣的行商,日市夜貿,及經關月不息。過去順安年年有會,五年一大會,十年一盛會。盛會時,鎮東邊的岳家山和西邊的菜籽灘都要搭台唱目蓮戲,一演就是四日四夜或七日七夜,即所謂“四夜紅”、“七日紅”。
蟠桃宮三月三廟會:
蟠桃宮廟會是一種古老的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相傳,農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壽日,是開蟠桃會的日子。曾有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的盛況:“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匠地颺。”
農曆三月三,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里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中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相傳農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壽日,是開蟠桃會的日子。儘管位於東便門的蟠桃宮早已消失,但在很多50多歲的老北京人記憶里,蟠桃宮廟會規模盛大。舊時北京求子“拴娃娃”者眾多,人們手腕纏紅繩,到蟠桃宮東配殿,獻上香資後拴住一個殿前擺放的泥娃娃帶回家,與子結緣,以求來年添子女。
三月三彭祖廟會:
三月三彭祖廟會,從初一到初三共三天,三月三為正會。三天頭、大戲就有好幾班安在這裡開唱,周邊的民眾特別是商販早已占攤擺點,廣場上五面大旗高高飄揚。各種民間表演雜耍精彩引人,鬥雞、耍猴、馴獸、雜技、歌舞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豐富多彩。各種民問小吃,特別是彭祖小吃、攤店,一個挨一個,應有盡有,井然有序。同時也吸引許多中外遊客和彭祖後裔燒香祀拜彭祖,尋根。一些親朋好友,文化人士也雲集這裡,看大戲、拍資料,品小吃等等。前來趕會的人波及到蘇、魯、豫、皖接壤地區。
彭祖廟始建於何時,也是眾說紛紜。彭祖廟會始於宋代直到明、清繁華依舊,再加上前來彭祖廟燒香祀拜的人很多,廟會一直興盛。“文革”間,由於破“四舊”,後又因煤礦塌陷,原老廟沒有倖存,從此廟會也中斷。1993年徐州市政府劉瑞因副市長親自抓,並斥資把老廟址遷至南500米處重建彭祖廟,當年三月三彭祖廟會又重新恢復,一直至今。
深圳西鄉三月三北帝廟會: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傳說中北帝的誕辰日。深圳西鄉北帝古廟“三月三”廟會始於明朝萬曆年間(公元一五三七年),距今有近500年的歷史。北帝古廟“三月三”廟會已成為西鄉的本土文化瑰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目前該活動已被列為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北帝古廟的香火一直非常旺盛。農曆三月初三,是傳說中北帝的誕辰,每年這時候,當地居民都會舉行大型廟會和慶典,上演歌舞、飄色巡遊、舞龍、舞鳳、醒獅、麒麟跳樁、千歲盆菜宴等民俗活動,還要連續幾天上演木偶劇和粵劇,慶賀北帝誕辰,祈求天下安定、五穀豐登、百姓安泰、盛世太平。
活動時間從二月二十八日開始,逢大月份從二十九日開始,是“北帝爺”出位的日子,請他巡遊看戲保佑風調雨順,天下太平,五穀豐登,到三月初二請他返位廟會連續九天,至三月六日方止。
無錫三月三軍嶂山廟會:
舊時的廟會在鄉下稱為“節場”,也叫“出會”。三月初三是真武帝誕辰日,各地鄉民都要到寺院燒香拜佛念經祈禱。軍嶂山山腰有一座成性寺,是無錫最早最老的古剎之一。傳說曾有二位黃帝先後在成性寺避難,故將成性寺改名為龍寺,三月三軍嶂山龍寺廟會成為錫南地區規模最大氣氛最熱鬧的帶有狂歡式的大型“節場”活動。
各村各鎮紛紛自發組織抬菩薩出會游鄉,鳴鑼開道,吹吹打打,有舞龍燈走高蹺吊香爐等精彩傳統表演,隊伍浩浩蕩蕩向許舍軍嶂山龍寺進發,一路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長廣溪西岸山路變成了一條彩色巨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