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石刻大全:運城市芮城縣卷》是2018年11月三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燕妮、李玉明。
基本介紹
- 書名:三晉石刻大全:運城市芮城縣卷
- 作者:李燕妮、李玉明
- 出版社:三晉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 頁數:688 頁
- 定價:620 元
- 開本:8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4571788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以搶救和存史為收錄原則。收錄範圍:以《三晉石刻總目》為基礎,凡古代、近現代和新中國成立後現存和佚失石刻全部全文收錄(其中新中國成立後沒有社會文化價值的私人墓碑等除外)o收錄上下限:上限從本地早的石刻起,下限到定稿為止。
以縣(市、區)分卷,原則上每縣(市、區)一卷,另有山西省博物院卷、五台山卷、晉商會館卷和總目各一卷。
“概述”為一個縣(市、區)或石刻收藏單位總論性的文章,既有資料性,又有學術性,內容主要包括:石刻歷史發展(收藏)演變情況、現在分布區域、類別、時代、數量和保存情況,重要石刻簡述、主要特色和價值評估、保護和利用建議等。
石刻單位稱謂:各類碑刻(包括造像碑)一律稱“通”;石碣(或刻石),稱“塊”或“方”;經幢(包括石幢)稱“尊”;墓誌和墓志銘,有蓋的稱“盒”,無蓋的稱“方”;畫像(圖像)石、匾額、塔銘、法帖,稱“方”或“塊”;摩崖題記稱“處”或“條”。石柱,稱“根”;戒牒,刻在碑上的稱“通”,刻在碣上的,稱“方”或“塊”。石刻錄文稱謂:碑,稱“碑文”;碣(刻石),稱“碣文”或“刻文”(鐫刻詩賦的,稱“詩文”);造像碑(含座),稱“發願文”;墓志銘和墓誌,稱“志文”;石匾,稱“匾文”;鐫刻帝王詔令的,稱“敕文”;摩崖題刻、畫像石、石幢(內容非經文者)、石柱等,稱“題記”或“題刻”;經幢,稱“經文”;塔銘,稱“銘文”;墓表,稱“表文”;石對聯,稱“聯文”;戒(度)牒,稱“牒文”;法帖,稱“帖文”。
不設篇、章、節,一件石刻獨立成篇。全卷錄文分兩部分,即現存石刻、佚失石刻。以縣(市、區)為綱,分別按時代順序排列,不分類。
每件石刻編纂內容包括名稱(全稱)、簡介、錄文(全文)。另附照片或拓片。
凡涉及人物的石刻,“簡介”除介紹石刻外,還應介紹人物的生卒年、籍貫、主要官職、生平事跡、著述等;凡涉及人物籍貫的,一律用原地名,括弧內註明今地名。如郭泰,太原界休(今山西省介休市)人。
新中國成立以來,有不少石刻陸續由原址搬遷到異地,這部分石刻均由現收藏單位收錄。地址一律按原址書寫,然後註明搬遷時間和地點。
真假或斷代暫無定論的石刻,可沿用舊說或存疑。有幾種說法的,諸說並存。
圖書目錄
凡例
總序
序一
序二
概述
上編 現存石刻
漢·南北朝
""漢大陽檀道界""摩崖石刻(漢代)
晉故金城長河東侯君之神道墓志銘(西晉)
大周太師齊太公之碑(後秦弘始元年)
北魏青石十字頂方形四面三層造像碑(北魏)
北魏青石四面造像碑(北魏)
西魏老子祠造像碑(西魏大統十四年)
北周青石圓首四面造像碑(北周武成二年)
北周青石造像座(北周天和六年)
韓子溯造釋迦佛二菩薩像(北周建德二年)
北朝青石圓首四面造像碑(北朝)
禹門口摩崖造像(北朝)
北朝四銘千佛造像碑(北朝)
隋·唐
李洪欽等合邑造老君像碑(隋開皇八年)
隋青石造像座(隋代)
貞觀二十年釋迦造像(唐貞觀二十年)
儀鳳元年天尊造像(唐儀鳳元年)
儀鳳三年元始天尊造像(唐儀鳳三年)
大唐故處士韓君之碣(唐調露元年)
唐調露二年釋警積造蓮花座阿彌陀青石造像(唐調露二年)
唐調露二年釋(巧言)積造蓮花座釋迦青石造像(唐調露二年)
大周故朝散大夫守文昌台司門郎中檢校房州刺史姚府君墓志銘並序(武周天授二年)
大周故陝州桃林縣博士楊君墓志銘並序(武周登封元年)
唐青石圓雕釋迦造像(武周長安三年)
唐青石圓首元始天尊造像碑(唐神龍三年)
唐青石柬腰須彌座結跏趺釋迦坐像(唐景龍四年)
唐杜君秀道教造像碑(唐景雲二年)
大唐故韓府君墓志銘並序(唐開元三年)
唐青石天尊造像(唐開元二十九年)
清正觀三洞女官侯太希墓誌(唐天寶元年)
唐青石束腰須彌座結跏趺釋迦坐像(唐天寶四年)
唐石燈台(唐天寶五年)
大唐宣威將軍右武衛中郎將隴西董君墓志銘並序(唐天寶六年)
唐故潁川陳府君墓志銘並序(唐建中二年)
中條山靖院道堂銘並序(唐貞元十四年)
唐故虢州刺史王府君神道碑銘並序(唐元和二年)
龍泉之記(唐元和三年)
龍泉記(唐大和六年)
泉眼石(隋唐間)
……
宋·金·元
下編 佚失石刻
附錄
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