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同異,華嚴宗教義之一。由法藏所立,用以闡明法界緣起的根據。“三性”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三性同異,華嚴宗教義之一。由法藏所立,用以闡明法界緣起的根據。“三性”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遍計所執性,指把以名言、概念表示的一切現象執為實有的認識;依他起性,指依託各種因緣而生起的一切現象;圓成實性,指於依他起上遣除遍計所執性而證得的圓滿實性。瑜伽行派認為,遍計所執性的認識是純粹的主觀妄執,故空而不實,依他起性雖然是虛妄的表現,但卻依因緣生起,故仍屬“有”。在依他起性上,遠離遍計所執性的謬誤,由此獲得最完備最真實的認識,為圓成實性。法藏在《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中說:“真(圓成實)中二義者:一不變義,二隨緣義;依他二義者:一似有義,二無性義;所執中二義者:一情有義,二理無義。”他修改了法相唯識宗的觀點(圓成實性只有不變義,沒有隨緣義),認為圓成實性不僅是不變的,也是隨緣的,不僅遠離生滅變化,而且隨染淨之緣而存在於遍計所執性和依他起性中。正如鏡體明淨,不變不動,所以能現於物象;又因為現於物象,所以能顯鏡體明淨不動。依他起性,自其體上言,是為真如,以其超越生滅,故為“無性”,然由因緣而生,故為“似有”。遍計所執性則由凡夫妄情誤執心外有實我實法之存在,故為“情有”;然其“我”、“法”之相,於理不可得,故為“理無”。此不變、無性、理無三者,稱為“本三性”;隨緣、似有、情有三者,稱為“末三性”。本三性表示一切事物和現象就是真如本體,末三性表示真如本體就是一切事物和現象,二者又是相即一體的。法藏襲用唯識宗的“三性”說來說明緣起的道理,但法藏主張三性同一,強調由淨見染,由染見淨,由真見妄,由妄見真。華嚴宗所說的圓成實性既恆常不變,又能隨緣成就萬物。圓成實性(性)與遍計所執性(相)也是融通無礙的,不必去掉遍計所執性之後,另求圓成實性。這一理論企圖調和融合各宗學說,並縮短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眾生和佛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