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雙峰駱駝俑,搭掛著獸面紋飾的馱囊,絲綢和水壺也都安放就位,它引頸張口,後肢直立,前腿略彎,仿佛剛從臥姿直身而起,仰天長嘶,準備踏上西歸的征途。恍惚間,長安城裡喧鬧的東、西市,驛站旁酒巷裡巧笑的胡姬在你身旁鋪張開來,你就在大唐盛世的氣氛里,去感受異域與東方的傳奇。
基本介紹
藏品一,藏品二,藏品三,對外交流,
藏品一
雙峰駝基本信息
【文物原屬】:
文物簡介
高87cm。
馱囊上所飾臉譜圖案,過去通常稱作虎面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四云:“突厥事祆神,無寺廟,刻氈為形,盛於皮袋,行動之處,以脂蘇塗之。”姜伯勤先生認為“盛於皮袋”當與馱囊上的圖案有關,故此圖案不應稱作虎面紋而應當稱為火祆神。
由長安通向西域的絲綢之路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交通紐帶,具有“沙漠之舟”美譽的駱駝既是往來商客的坐騎,又是商品物資的運載工具。三彩駱駝引頸張口,四肢作行走狀,生動地再現了絲綢之路上駝隊不畏艱險、長途跋涉的真實景況。此駱駝形體高大,神情刻畫準確,釉色明亮,堪稱唐代大型動物雕塑的佳品。
收藏故事
這件三彩駱駝由鄭振鐸先生捐贈故宮博物院。當年,鄭先生對它愛不釋手,然而賣家12兩黃金的要價令只有10兩黃金的鄭先生只能欠債購買。1952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由國家代還欠債,才使得這件國寶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
藏品二
唐三彩駱駝基本信息
【名稱】:唐三彩駱駝
【類別】:陶器、唐三彩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屬】:
【文物現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簡介
高78.5cm。
駱駝為雙峰駝,兩目圓睜,張嘴嘶鳴,直立於托板之上。頭、頸、雙峰及韉施釉,雙峰、頭、頸部為褐色,韉(jiān音肩)則綠、褐相間。最外緣似流蘇裝飾,其內為一串連珠紋,再內為菱形紋。身及四足素胎。
韉是指襯托馬鞍的墊子。
駱駝分單、雙峰兩種。雙峰駱駝產於中亞及我國。最遲在東漢時期,四川漢畫像磚上已有表現。隋唐時期,伴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駱駝逐漸成為藝人工匠喜愛的表現題材,這種偏好也反映在唐三彩的製作中。
藏品三
三彩駱駝基本信息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三彩駱駝,唐,高86厘米,寬61厘米。
主要介紹
駱駝雙峰,峰一左傾,一右傾。通體以褐色釉為主,間施綠、白、黃諸色,深淺變化不同。駱駝昂首,兩峰之間搭掛馱囊,上飾獸頭,囊袋兩側掛有絲束、水壺、扁平壺、水囊等物。從造型與裝飾手法分析,可能為盛唐開元、天寶年間洛陽地區的作品。
對外交流
駱駝是絲綢之路上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西亞和中亞的珠寶、織毯、香料、葡萄、苜蓿、石榴、蠶豆、胡桃等,在駱駝的背上經沙海戈壁,被引進大唐中土。西域各民族的樂器如琵琶、箜篌、五弦、橫笛,舞蹈如胡旋舞、胡騰舞、拓枝舞等亦傳入內地,佛教、景教、伊斯蘭教文化也更廣泛地傳人。它們與漢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匯,使華夏文明在唐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氣。
鹹陽博物館現藏一件唐代三彩單峰駝 (如圖),保存完好,光彩鑒人,1973年出土於鹹陽渭城區藥王洞村北約400米處的契苾明墓中。契苾明為唐初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契苾何力之子。《魏書》記載,契苾氏為高車六姓之一,是曾活動於伊吾以西、焉耆以北的的阿竭田山一帶的著名部落。單峰駝體態雄健,駝峰高聳。通高82厘米,施赭、黃、乳白色釉,引頸昂首,作張口嘶鳴狀。唐墓出土三彩中,雙峰駝居多,單峰駝少見,而保存完整,形體高大者,全國僅此一件,為三彩極品,彌足珍貴。單峰駝主要生活於印度、阿拉伯半島及北非,不見於中國內陸。三彩單峰駝能在鹹陽契耆氏墓出土,說明它是唐代中外貿易的產物。自西漢張麝騫出使西城,由長安通往中亞、西亞以至阿拉伯半島以西的陸上通道,發展成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十六國以來。絲綢之路幾度蕭條。到唐代,才又出現空前的盛況。
經濟的繁榮,國力的強盛,使唐王朝 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望。西亞、北非地區 許多國家的使節、商賈、貴族、學者、藝 術家、僧侶經常入唐貿易和訪問。和唐王朝通使的國家就有70多個,朝廷設定鴻 臚寺來接待各國使節和賓客,設定商館以 接待外商,設定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 貿易。太學中有為數眾多的外國遺唐使,官府亦有胡人供職。阿拉伯人、波斯人在唐長安城長期經營職店、珠寶店、胡食店、酒店等。同時,中國發明的羅盤針、火藥、造紙、印刷術、絲綢、瓷器、茶葉、鬧鐘也在駱駝的背上被帶到了西業。這些偉大的發明再經阿拉伯人的傳播,至公元12至l 3世紀進入了歐洲,它們被歐洲人用於科技、文化、航海、軍事和社會生活之中,從而對文藝復興之後的西方世界產生了長達幾個世紀的廣泛影響。
中亞撒馬爾罕發現的唐代銅鏡、銅錢、絲織品、三彩、伊拉克底格里斯河西岸的沙瑪拉遺址出土的大批中國陶瓷,北非福斯特(開羅古城)遺址中出土的唐代青瓷,就是絲綢之路上唐王朝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考古學證據,反映了當時中國商品遠銷域外的盛況。
中亞撒馬爾罕發現的唐代銅鏡、銅錢、絲織品、三彩、伊拉克底格里斯河西岸的沙瑪拉遺址出土的大批中國陶瓷,北非福斯特(開羅古城)遺址中出土的唐代青瓷,就是絲綢之路上唐王朝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考古學證據,反映了當時中國商品遠銷域外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