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先天性類型
單純的傳導異常(不合併結構性心臟病)、心臟結構異常如先天性大血管轉位,或母系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jogren綜合徵或其他結締組織病。
2.獲得性類型
在兒童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中最主要的病因是心臟手術,其他少見原因包括重症心肌炎、萊姆心臟炎、急性風濕熱、腮腺炎、白喉、心肌病、傳導系統腫瘤、藥物過量和心肌梗死。成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常見於冠心病患者,特別是50歲以上的患者。
臨床表現
1.早期症狀
患者的症狀與心室率的快慢和伴隨疾病相關,患者可感到疲倦、乏力、頭暈、暈厥、心絞痛等。
2.晚期症狀
並發心力衰竭時會有胸悶、氣促及活動受限。因心室率突然減慢導致腦缺血,患者可能出現意識喪失、抽搐,嚴重者可致猝死。
檢查
1.心電圖檢查
典型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心電圖特點:①心房心室各自激動,互不相干,呈完全性房室分離。P-R間期不固定,心房率快於心室率。②心房節律可以為竇性心律、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或心房顫動。③心室節律可以為房室交界區逸搏心律,心室率40~60次/min或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20~40次/min。心室律一般規則,亦可不規則。
2.電生理檢查
確定阻滯部位,在房室交接區、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下。
治療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是一種嚴重而又危險的心律失常,必須及時積極處理。一方面積極尋找病因,並針對病因治療,如及時控制各種感染性疾病、糾正電解質紊亂、治療洋地黃藥物中毒、心肌炎、心肌病等原發病;另一方面針對房室傳導阻滯進行治療。
1.藥物治療
套用提高心室率藥物以改善血流動力學異常,防止阿-斯綜合徵的發生。
2.人工心臟起搏治療
無症狀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如阻滯區在希氏束下;持續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如果有症狀,如心、腦供血不足(暈厥)症狀、活動量受限或有過阿-斯綜合徵發作者,均是起搏器治療的對象。
3.急性心肌梗死並發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治療
並發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若逸搏心率在50~60次/分鐘,且心室率恆定,QRS波不寬者,不需特殊處理,但要嚴密監護。如病情似有進行性發展,心室率逐漸變慢或漏搏增多或出現低血壓時,可用阿托品或山莨菪鹼(654-2)加入5%葡萄糖液中緩慢靜注,必要時可持續靜脈滴注。應警惕有時套用阿托品會使心房率增快,傳導阻滯反而加重。
預後
1.心室率低於40~45次/分時可有暈厥發作。突發的獲得性心臟傳導阻滯者如果心率不能維持在適當水平,可導致死亡。
2.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如伴有過緩的房室交界區逸搏心律(40次/分鐘)或過緩的室性逸搏心律(25次/分鐘),提示逸搏心律的自律性低,有發展為心室停搏的可能。
3.一些急性或可逆性的房室傳導阻滯(如洋地黃中毒、風濕熱、急性感染、電解質紊亂等所致),往往是暫時的,當病因消退或去除後,傳導阻滯可自行恢復。
預防
積極治療原發病,及時控制、消除原因和誘因是預防發生本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