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庚(三伏天開始的標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庚,是中國農曆中劃定三伏天開始的標準“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數到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庚
  • 日曆乾支紀日法
  • 國家:中國
  • 時期:古代
  • 組成: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
  • :是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之意
定義,簡介,

定義

我國古代流行“乾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簡介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乾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出現時,為初伏第一天,第4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第一天。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確切地說,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數10天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為止,這10天就是初伏,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往後數10天到第五個庚日前一天為止,這10天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立秋後的第二個庚日之間的這10天為末 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伏,是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之意。從夏至開始,小暑和大暑之間的日子,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人們常用“熱在三伏”這句話來形容盛夏的氣候特點。這種說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