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消落帶生物治理技術研究與示範

《三峽庫區消落帶生物治理技術研究與示範》是依託北京林業大學,由沈國舫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峽庫區消落帶生物治理技術研究與示範
  • 依託單位:北京林業大學
  • 項目負責人:沈國舫
  • 項目類別:專項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長江流域是我國人口高度密集的區域,耕地資源異常緊張。三峽工程建成後100萬人的後靠移民更加重了土地壓力,陡坡開荒、亂耕亂種現象嚴重,對社會、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三峽庫區52萬畝的水陸交錯消落帶是最脆弱的區域,水土流失嚴重、水質惡化問題突出,對三峽庫區國家戰略水資源及庫區生態安全,兩岸居民的健康和生產生活,構成極大的隱患與威脅。因此,為了保護三峽水庫的生態安全,消落帶的治理尤其是生物途徑治理迫在眉睫。本項目擬在庫區消落帶類型劃分與資料庫建立的基礎上,調查與篩選出消落帶的耐淹樹種,確定各耐淹植物的耐淹極限和適應範圍。針對不同的耐淹植物,提出適宜的栽植技術。利用篩選的耐淹植物,建立消落帶生物治理試驗示範區,開展治理模式試驗示範。研究結果可為三峽庫區消落帶的生物治理提供可行的方法和途徑。

結題摘要

三峽庫區消落帶是脆弱的生態區域,水土流失嚴重、水質惡化問題突出,對三峽庫區國家戰略水資源及庫區生態安全,兩岸居民的健康和生產生活,構成極大的隱患與威脅。因此,為了保護三峽水庫的生態安全,消落帶的治理尤其是生物途徑治理迫在眉睫。本項目研究提出了三峽庫區消落帶生物治理的關鍵科學問題、生物治理的發展戰略、生物治理技術發展的新模式、生物治理相關產業發展的主要政策與建議等。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三峽庫區消落帶可實行生物治理的立地與範圍包括:高程在168-175m,水淹深度7m以下,水淹時間在120天以內,坡度小於250,土層厚度大於30cm的緩坡消落帶和坪壩消落帶,調查估計約占三峽庫區消落帶總面積的15%,約計7萬畝。(2)研究發現適用於三峽庫區消落帶生物治理的植物包括:桑樹、中山杉、竹柳、水樺、桉樹、柳樹、楓楊、水杉、池杉、落羽杉等喬木,其中桑樹、中山杉具有極強的耐沒頂水淹的能力。此外,秋華柳、中華紋母、枸杞等灌木也具有很強的耐淹性。而退水後在消落帶能迅速形成植物群落的草本植物有:狗牙根、蒼耳、酸膜葉蓼、狗尾草、貓爪刺、鬼針子、河萌等。池塘中生長的水生植物有菖蒲、蘆葦、蓮藕、莎草、水葫蘆等。(3)研究提出了三峽庫區消落帶生物治理的模式包括:涉水植物喬木純林防浪護岸林模式、涉水植物喬灌混交防浪護岸林模式、涉水果桑林模式、沒頂淹水飼料桑林模式、沒頂淹水中山杉速生護岸風景林模式等。並提出飼料桑和中山杉消落帶栽培技術規範。(4)研究對桑樹和中山杉耐水淹機理進行了試驗研究,發現水淹脅迫顯著影響桑苗的株高、地徑生長,對桑苗的光合特性有抑制作用。水淹後中山杉根系無氧呼吸酶活性隨水淹深度的增加而顯著增加,中山杉對於生長季長期水淹的適應策略為忍耐型。(5)研究建立了生物治理的飼料桑和中山杉兩個試驗示範區,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桑產業和中山杉產業基地,並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已在三峽庫區立項推廣,對於庫區消落帶治理和穩定起到了重要的生態、經濟和社會作用。今後應推動生物治理產業化的發展,增加移民就業,落實精準扶貧,保障社會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