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峙村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武全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8.12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97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9.00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9.24億元,增長12.8%。實現財政收入1.33億元,增長4.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1億元,增長2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9億元,增長16.3%;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38元和7595元,分別增長11.9%和8.8%。 項目帶動戰略。全縣累計開發新項目190個,儲備項目152個,實施項目148個。累計引進實施內聯項目62個,實際利用縣外國內資金2.05億元,同比增加8500萬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家,利用外資116萬美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峙村
- 外文名:Three Zhi Cun
- 地理位置: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
- 全年生產總值:28.12億元
- 行政區劃:福建省龍巖市
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綠茶產業,旅遊產業,地圖信息,
農業經濟
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6.33億元,增長6.8%。糧食播種面積增加511.27公頃,總產量增加5267噸;種植烤菸3300公頃、優質無公害蔬菜瓜果333公頃、優質茶葉23.33公頃、優質早熟水果133.33公頃,珍稀食用菌1100萬袋;出欄生豬64.1萬頭,其中瘦肉型豬49.3萬頭,瘦肉型豬比重達76.5%,“煙、菜、茶、菌、豬”產業占農業生產總值的65%。培育1家省級龍頭企業和5家市級龍頭企業,有9個農產品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2個綠茶產品的產地、環境檢測已達綠色食品標準,發展農業產業協會149個,在縣外大中城市設立農產品行銷視窗30多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23%。
工業經濟
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7.7億元,增長1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11億元,增長26.8%;新上規模工業企業7家,總數達35家,建材、礦產、竹木加工等工業主導產業初具規模。完成縣合成氨廠、農墾水泥廠2家企業產權轉讓、置換職工身份500人,化解不良債務9200萬元,實現國資增值1200萬元。完成技改投資1.02億元,實施了城區電網、三鑫礦業和飛龍、冠牌、白水泥廠等12個技改項目,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發展後勁。
基礎設施
累計投資1.05億元,實施了第七、八期舊城改造,共征地10548平方米,拆除舊房12744平方米;完善了城區部分人行道、路燈、排污設施、綠化美化等市政基礎設施,城市功能和品位不斷提升。累計投資4778萬元,開發建設了聯發、龍騰花園等8個住宅小區。
改造建設了十方、武東及岩前獅岩小區、東留新中新村等一批集鎮和新村。實施28個行政村村級人飲工程,完成農村公路硬化328公里,新增電力裝機3295千瓦,山區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社會事業
全縣新增就業2260人,143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兌現各種保險待遇5245萬元,發放低保金801萬元,切實保障了困難群體基本生活。計生工作實現省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目標。1個項目列入省重點科技計畫、4個項目列入市科技計畫,實施科技項目對接7項。高考萬人上本科線人數連續5年居全市第一。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樓、武東衛生院綜合樓和民辦仁濟醫院等一批衛生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得到完善。被授予“全市雙擁模範縣”稱號。
綠茶產業
武平綠茶創製於八十年代初,加工工藝獨特,具有“香高、味濃、湯清、色綠”的特徵,在全省同類茶中品質領先,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被省茶葉權威人士認同,1986年開始送省參評,曾先後獲省茶葉質量評比一、二等獎和省名茶、優質茶稱號18次。現全縣共發展茶園0.17萬公頃。
2004年茶葉產量1350噸,實現產值近3000萬元。現有桃源春茶葉公司、桃溪啟貴茶廠、綠源茶葉公司等5家省、市級茶葉龍頭企業,已註冊“千山”、“越舒”、“梁野山”等一批茶葉品牌商標。產品主要有炒綠、毛峰、扁形茶、螺形茶,在廣東、江西、福建、浙江、北京、上海等地暢銷。
旅遊產業
【“南海國”王城遺址考古】
西漢初年,皇帝劉邦為分封有功之臣,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先後建立了四個分封國。即:福建的“閩越國”(公元前202年)、廣東的“南越國”(公元前196年)、汀梅潮贛邊區的“南海國”(公元前195年)、浙江南部的“東甌國”(公元前192年)。對“南海國”的境域史書上沒有明載,從史實分析來看,“南海國”境域大概包括武平在內的汀、梅、潮、贛邊區一帶,舊《長汀縣誌》載“南海國”封地在今武平地。為考證“南海國”王城遺址所在地,武平縣加強了考古調查工作,加大宣傳力度,調動民眾參與積極性,邀請省市考古專家來武平縣進行指導,從史料分析入手,進村入戶調查訪問,探尋足跡,尋找證據。目前,已在武平縣萬安鄉劉屋後背山三號遺址採集到各種陶片750餘片,其中一件已經省文物專家鑑定為漢代宮廷器物,綜合各方面分析,省考古專家初步鑑定,武平縣萬安鄉五里村劉屋後背山3號遺址為戰國至西漢時期的文化遺存。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梁野山簡介:
梁野山又名梁山,座落於閩、粵、贛結合部的武平縣境內,縣城東北部、主峰海拔1538米,是武平的第一高峰。山系屬武夷山脈最南端,總面積14365公頌。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複雜,起源古老,已知的脊椎動物有370種,屬國家重點保護有近50種,維管束植物有199科789屬於1742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20多種,昆蟲有193科938種,屬國家重點保護6種,微生物有31屬51種,真菌63屬於122種。被譽為“天然綠色基因庫” ,“野生動物避難所” 。
梁野山自然保護區以南方紅豆杉種群及觀光木林、鉤栲林等稀有的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天然分布面積近萬畝,鉤栲林保存非常完好,處於原始狀態,近兩年1000畝。
梁野山是武平的象徵,該保護區建於1991年,1999年被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12月,保護區全票通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員會的評審,並於2003年6月通過國務院批准,成為正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梁野山旅遊資源豐富。它風景秀麗,環境優美,具有梁野山寺廟、鼓子石、仙人洞、仙人塘、豬麻石、水浪石等自然景觀,南有六甲水庫,公路環繞,東西南北均有通道上山,是理想的旅遊勝地。
梁野仙山,橫亘東南面積7000多公頃,沉睡千年萬年,保存著世間一方完整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蘊藏著豐富獨特的物種資源與自然景觀。這是一顆“綠色明珠”。
四條道路,條條通梁野山。其中東路最為便捷,車子可直達山谷中的一個自然村落,再沿著一條石砌小路上山。彎彎山道牽引著遊人攀升,飄飄欲仙。
古母石:
古母石,懸空而立山頂,搖搖欲墜,恭候著每一位遊人登頂,飽覽無限風光。石本平常,但一個神奇的民間傳說,讓它閱盡了塵世滄桑,經受了風雷雨電的磨眠,雕塑成梁野山的魂與魄。正如見長城而知中國,看金字塔而曉埃及一樣。只要目睹傲立臨風的古母石,就會脫口而出“這就是梁野山”。
仙人洞:
“仙人洞”距古母石約500米,藏在陡峭山坡的一片荒蕪中。相傳,這裡是定光古佛修煉之處。幾近湮滅的古洞經重新發掘整理,洞前白雲寺遺址重見天光。出人仙人洞,仰頭頂悠悠白雲,俯腳下千仍峭壁,不禁感嘆古時出家人之毅力非同一般,在此荊棘叢生、人跡罕至的寂寥石洞清修歲月!
梁野山寺:
歲月滄桑,唐代白雲寺已遭毀棄,僅存遺址。但山上的宋代梁野山寺依然如故。儘管山高路遠,幾經興毀,但它依舊香火旺盛,名震閩粵贛。武平人難以拂去白雲寺在心中銹刻下的深深印痕,因此一直沿用習慣的說法,稱梁野山寺為白雲寺。
寺中祀奉定光古佛。定光古佛是客家人的保護神,深受百姓虔誠信仰。千百年來,有關定光古佛的神奇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寺前藏一池水,方圓3000多平方米,處絕頂之上,靜靜地躺在矮小山崗的環抱中、浩渺蒼穹的掩映下,宛如人間仙境、天上瑤池。池水清澄碧綠,山色倒映,那般安祥,那般明淨,那般亮澤,讓人怦然心動。這就是梁野山頂的白蓮池,一幅無言的風景。
靜謐的梁野山中,松風竹韻,泉水淙淙,鳥語呢喃,還有溪流旁聳立的古老水車不急不緩地轉動著石雄,奏出鏗鏘悠揚的石碓聲聲,迴蕩在山谷間,益顯山的幽靜與深邃。雉雞拖著漂亮尾巴在遠處叢林中悠閒覓食,松鼠機靈地在灌木與古藤間跳躍雜耍。萬畝紅豆杉的天然原生群落,楓荷“兩小無猜”地組合著世界珍稀瀕危樹種的半楓荷,在此頑強生存的“活化石”銀杏,平添了這山的奇妙與珍貴。
梁野山-特色
梁野山,俗稱梁山頂,自古以來就是武平的象徵,被譽為“梁野仙山”,居“武平八大景”之冠,地處武平縣城東北部,永平、中堡、武東、城廂四鄉鎮結合部,為武夷山脈的最南端與廣東南嶺山脈最北端的交匯點。海拔1538.4米,為武平最高峰。梁野山山體雄渾,山水相依,風景優美,有不少的名勝古蹟,有峽谷、險峰、絕壁、深潭、溪流、怪石、密林等多種最觀,有大小瀑布30多處,姿態各異,風光險絕,綿延近十里,峽谷兩邊時而密林遮日,時而斷崖林立,令人嘆為觀止。最高處的古母石,立於山頂,看似搖搖欲墜而歷千百年來不墜,其險狀見者無不心驚。梁野山的泉水和地下水從山腳到山頂均有分布,是閩粵贛交界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汀江、梅江的重要源頭之一,養育著全縣70%的人口。
梁野山-歷史
早在唐代,梁野山頂便有僧人開場布道,地點就在古母石旁的仙人洞口,在洞口建有一座白雲寺,現寺廟已不復存焉,僅存仙人洞。到宋代,人們選現址建了“白雲聖地”梁野山寺,供奉客家保護神定光古佛。因為定光古佛的聲名遠揚,雖山高路遠,卻一直香火旺盛,閩粵贛三省各地均有不少善男信女前往覲拜。廟前有白蓮池、仙人井,仙人井旁有一建於乾隆十四年的小石塔一一普福塔。廟右后角不遠處有“出米石”,此外還有摸子石、銅鼓石、仙人床等自然景觀。山的東面有名聞遐邇的太平山媽祖廟;山的南邊有碧波菏漾的六甲水庫和風光旖旎的六甲山莊;山的西邊有一折三疊、氣勢壯觀的雲礤瀑布等。
梁野山-資源
梁野山不僅是天然的旅遊勝地,而且還是福建省乃至全國保妒最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之一,具有明顯的典型性、自然性和稀有性。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複雜,起源古老。現已知野生動物資源249科180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48種,如黑麂、野牛、大靈貓等;昆蟲有193科938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6種。原生植物資源有199科1742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20多種,如世界瀕臨滅絕的物種半楓荷等。特別是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原生分布面積近萬畝,最大者胸徑173厘米,林內天然更新良好,年齡結構呈金字塔型,群落結構之好、面積之大,全國罕見。鉤烤林保存非常完好,處於原始狀態,面積近千畝。另外,藥用植物、珍貴花卉和森林菌類資源也十分豐富。微生物有31屬51種,真菌63屬122種。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翡翠”、“天然綠色基因庫”和“野生動物避難所”。
梁野山-保護
武平縣政府為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梁野山的豐富資源,於1997年11月劃定了梁野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4365公頃。1999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1月省編委批准成立“福建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機構級別為相當副處級行政事業單位。
通往梁野山的道路主要有四條,西路走城廂雲礤,北路走永平谷夫,東路走中堡大績,南路走武東六甲。其中東路最為便捷,小車可直達梁野山谷中的大績村坑頭自然村,離梁野山寺只有五六里的石砌小路。
梁野山——發展
目前,梁野山旅遊開發公司借著龍巖與武平大力打造地區級大旅遊的契機,在保護梁野山完美生態資源的基礎上全力打造AAAAA級別的梁野山景區。
東鄉,是個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
西漢初年,皇帝劉邦為分封有功之臣,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先後建立了四個分封國。即:福建的“閩越國”(公元前202年)、廣東的“南越國”(公元前196年)、汀梅潮贛邊區的“南海國”(公元前195年)、浙江南部的“東甌國”(公元前192年)。對“南海國”的境域史書上沒有明載,從史實分析來看,“南海國”境域大概包括武平在內的汀、梅、潮、贛邊區一帶,舊《長汀縣誌》載“南海國”封地在今武平地。為考證“南海國”王城遺址所在地,武平縣加強了考古調查工作,加大宣傳力度,調動民眾參與積極性,邀請省市考古專家來武平縣進行指導,從史料分析入手,進村入戶調查訪問,探尋足跡,尋找證據。目前,已在武平縣萬安鄉劉屋後背山三號遺址採集到各種陶片750餘片,其中一件已經省文物專家鑑定為漢代宮廷器物,綜合各方面分析,省考古專家初步鑑定,武平縣萬安鄉五里村劉屋後背山3號遺址為戰國至西漢時期的文化遺存。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梁野山簡介:
梁野山又名梁山,座落於閩、粵、贛結合部的武平縣境內,縣城東北部、主峰海拔1538米,是武平的第一高峰。山系屬武夷山脈最南端,總面積14365公頌。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複雜,起源古老,已知的脊椎動物有370種,屬國家重點保護有近50種,維管束植物有199科789屬於1742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20多種,昆蟲有193科938種,屬國家重點保護6種,微生物有31屬51種,真菌63屬於122種。被譽為“天然綠色基因庫” ,“野生動物避難所” 。
梁野山自然保護區以南方紅豆杉種群及觀光木林、鉤栲林等稀有的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天然分布面積近萬畝,鉤栲林保存非常完好,處於原始狀態,近兩年1000畝。
梁野山是武平的象徵,該保護區建於1991年,1999年被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12月,保護區全票通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員會的評審,並於2003年6月通過國務院批准,成為正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梁野山旅遊資源豐富。它風景秀麗,環境優美,具有梁野山寺廟、鼓子石、仙人洞、仙人塘、豬麻石、水浪石等自然景觀,南有六甲水庫,公路環繞,東西南北均有通道上山,是理想的旅遊勝地。
梁野仙山,橫亘東南面積7000多公頃,沉睡千年萬年,保存著世間一方完整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蘊藏著豐富獨特的物種資源與自然景觀。這是一顆“綠色明珠”。
四條道路,條條通梁野山。其中東路最為便捷,車子可直達山谷中的一個自然村落,再沿著一條石砌小路上山。彎彎山道牽引著遊人攀升,飄飄欲仙。
古母石:
古母石,懸空而立山頂,搖搖欲墜,恭候著每一位遊人登頂,飽覽無限風光。石本平常,但一個神奇的民間傳說,讓它閱盡了塵世滄桑,經受了風雷雨電的磨眠,雕塑成梁野山的魂與魄。正如見長城而知中國,看金字塔而曉埃及一樣。只要目睹傲立臨風的古母石,就會脫口而出“這就是梁野山”。
仙人洞:
“仙人洞”距古母石約500米,藏在陡峭山坡的一片荒蕪中。相傳,這裡是定光古佛修煉之處。幾近湮滅的古洞經重新發掘整理,洞前白雲寺遺址重見天光。出人仙人洞,仰頭頂悠悠白雲,俯腳下千仍峭壁,不禁感嘆古時出家人之毅力非同一般,在此荊棘叢生、人跡罕至的寂寥石洞清修歲月!
梁野山寺:
歲月滄桑,唐代白雲寺已遭毀棄,僅存遺址。但山上的宋代梁野山寺依然如故。儘管山高路遠,幾經興毀,但它依舊香火旺盛,名震閩粵贛。武平人難以拂去白雲寺在心中銹刻下的深深印痕,因此一直沿用習慣的說法,稱梁野山寺為白雲寺。
寺中祀奉定光古佛。定光古佛是客家人的保護神,深受百姓虔誠信仰。千百年來,有關定光古佛的神奇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寺前藏一池水,方圓3000多平方米,處絕頂之上,靜靜地躺在矮小山崗的環抱中、浩渺蒼穹的掩映下,宛如人間仙境、天上瑤池。池水清澄碧綠,山色倒映,那般安祥,那般明淨,那般亮澤,讓人怦然心動。這就是梁野山頂的白蓮池,一幅無言的風景。
靜謐的梁野山中,松風竹韻,泉水淙淙,鳥語呢喃,還有溪流旁聳立的古老水車不急不緩地轉動著石雄,奏出鏗鏘悠揚的石碓聲聲,迴蕩在山谷間,益顯山的幽靜與深邃。雉雞拖著漂亮尾巴在遠處叢林中悠閒覓食,松鼠機靈地在灌木與古藤間跳躍雜耍。萬畝紅豆杉的天然原生群落,楓荷“兩小無猜”地組合著世界珍稀瀕危樹種的半楓荷,在此頑強生存的“活化石”銀杏,平添了這山的奇妙與珍貴。
梁野山-特色
梁野山,俗稱梁山頂,自古以來就是武平的象徵,被譽為“梁野仙山”,居“武平八大景”之冠,地處武平縣城東北部,永平、中堡、武東、城廂四鄉鎮結合部,為武夷山脈的最南端與廣東南嶺山脈最北端的交匯點。海拔1538.4米,為武平最高峰。梁野山山體雄渾,山水相依,風景優美,有不少的名勝古蹟,有峽谷、險峰、絕壁、深潭、溪流、怪石、密林等多種最觀,有大小瀑布30多處,姿態各異,風光險絕,綿延近十里,峽谷兩邊時而密林遮日,時而斷崖林立,令人嘆為觀止。最高處的古母石,立於山頂,看似搖搖欲墜而歷千百年來不墜,其險狀見者無不心驚。梁野山的泉水和地下水從山腳到山頂均有分布,是閩粵贛交界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汀江、梅江的重要源頭之一,養育著全縣70%的人口。
梁野山-歷史
早在唐代,梁野山頂便有僧人開場布道,地點就在古母石旁的仙人洞口,在洞口建有一座白雲寺,現寺廟已不復存焉,僅存仙人洞。到宋代,人們選現址建了“白雲聖地”梁野山寺,供奉客家保護神定光古佛。因為定光古佛的聲名遠揚,雖山高路遠,卻一直香火旺盛,閩粵贛三省各地均有不少善男信女前往覲拜。廟前有白蓮池、仙人井,仙人井旁有一建於乾隆十四年的小石塔一一普福塔。廟右后角不遠處有“出米石”,此外還有摸子石、銅鼓石、仙人床等自然景觀。山的東面有名聞遐邇的太平山媽祖廟;山的南邊有碧波菏漾的六甲水庫和風光旖旎的六甲山莊;山的西邊有一折三疊、氣勢壯觀的雲礤瀑布等。
梁野山-資源
梁野山不僅是天然的旅遊勝地,而且還是福建省乃至全國保妒最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之一,具有明顯的典型性、自然性和稀有性。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複雜,起源古老。現已知野生動物資源249科180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48種,如黑麂、野牛、大靈貓等;昆蟲有193科938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6種。原生植物資源有199科1742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20多種,如世界瀕臨滅絕的物種半楓荷等。特別是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原生分布面積近萬畝,最大者胸徑173厘米,林內天然更新良好,年齡結構呈金字塔型,群落結構之好、面積之大,全國罕見。鉤烤林保存非常完好,處於原始狀態,面積近千畝。另外,藥用植物、珍貴花卉和森林菌類資源也十分豐富。微生物有31屬51種,真菌63屬122種。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翡翠”、“天然綠色基因庫”和“野生動物避難所”。
梁野山-保護
武平縣政府為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梁野山的豐富資源,於1997年11月劃定了梁野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4365公頃。1999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1月省編委批准成立“福建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機構級別為相當副處級行政事業單位。
通往梁野山的道路主要有四條,西路走城廂雲礤,北路走永平谷夫,東路走中堡大績,南路走武東六甲。其中東路最為便捷,小車可直達梁野山谷中的大績村坑頭自然村,離梁野山寺只有五六里的石砌小路。
梁野山——發展
目前,梁野山旅遊開發公司借著龍巖與武平大力打造地區級大旅遊的契機,在保護梁野山完美生態資源的基礎上全力打造AAAAA級別的梁野山景區。
東鄉,是個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
地圖信息
地址:龍巖市武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