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寨

三尖寨

三千寨,位於安徽省太湖縣百里鎮松泉村,是本區內最高峰。三千寨北與佛都聖地(岳西縣)司空山緊緊相依。三千寨,以其雄奇山勢,崢嶸怪石,雲山霧海,清清溪流,聲聲鳥語,暮鼓晨鐘,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神仙仙境的感覺。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高生活質量的人們越來越多,特別是不斷湧向大城市的人,當他們在喧鬧的城市裡工作、居住時間長了,就特別想到幽靜美麗的深山風景區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靜靜地觀看奇山異石,深深呼吸帶著花草和泥土的芳香,再到山旁的農戶家去住上一晚,靜靜地聆聽松濤聲,不知不覺進入美麗的夢鄉。因此,三千寨風景區是一最好的住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千寨
  • 外文名: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百里鎮松泉村
  • 地理位置: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百里鎮松泉村
  • 開放時間:全天候
  • 景點級別: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三千寨雲霧茶場
  • 海拔:846 m
三千寨---位於花亭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上游,大別山南麓,海拔846米,東與佛都名山獅子山隔河相望,北與中華禪宗第一山司空山緊緊相依。山頂有抗元禦寇的石牆古寨,全部用條石壘建,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站在寨頂,一覽眾山皆小。花亭湖象一條白帶輕輕飄舞,司空山與之遙相呼應。
山腰的三千寺始建於隋唐年間,有著神秘的禪宗文化色彩和眾多文人騷客的傳奇故事。它的歷史在日本都有記載。寺中巨石獅子口內供奉著神醫華佗的塑像,相傳華佗夫婦常常來此採藥、治病。
山下的田家沖有一個獨特的民間戲種——曲子戲,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經專家考證,安徽省曲子戲的發源地就是山千寨下的田家沖。“生在深山人未識、三千寨上有神仙”。田家沖有許多流傳至今的神話故事,李再陽鐵嘴勸狐仙就是最有趣的一則。
三千寨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古韻、厚重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土特產品。山場面積在松泉村境內就有7000餘畝,森林覆蓋率極高,生態公益林面積2500畝,其中三千寨茶葉示範基地100餘畝。這裡氣候溫和、濕潤,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適宜茶葉生長。茶場附近有天然形成的十大景觀,春暖花開時節,在萬花叢中,溝前石下,百鳥啼鳴,婉轉動聽,使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宛如處在一個天然的大型氧吧中,給人以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之感。
三千寨茶葉生長在深山裡,由於長年處於雲霧的浸潤當中,吸收了天地之精華,故其特點是:茶色碧綠、茶香雋永、茶味甘淳,乃係大別山茶中之珍品。
三千寨雲霧茶具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腦、明目、清熱、利尿、消積、解毒之功效。
經開水沖泡後,嫩香持久,滋味醇濃鮮爽,湯色淺綠明亮,葉底綠鮮潤,令人喝得酣暢,沁人心脾。
三千寨風景區內有最高峰三千寨,另有嵩尖寨、石家隴岩等山峰;在山頂能俯瞰司空山風景區和二祖山風景區。三千寨地區也是佛教和道教集聚地,各種道觀和寺院在這裡修建;其中較大的是三千寺。三千寺始建於隋唐年間,分為上寺庵、中寺庵和下寺庵,每寺皆有佛殿三層,故名三千寺,它的歷史在日本都有記載,據說曾有 “和尚三千道八百” 的香火鼎盛時期,可惜均毀於兵荒馬亂年代。八十年代初期,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高僧友人曾來我縣尋覓三千寺的遺蹤,卻因山高路遙、沒人知曉而無果而歸。原下寺庵現已建成民房,僅在牆頭屋腳還能找到當年的煙火痕跡;中寺庵被開闢成茶園,茶園附近的樹林中散落著數百座僧尼古墓,保存最好的當屬明朝萬曆年間的明月暉庵,明月暉庵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墓前有立有三重雕花欄桿,非常精緻大方,雖掩蓋在林間雜草叢中,但仍能感受到那種莊嚴肅穆。現有的三千寺是在原上寺庵處獅子口下重新建設,是國務院發證的正規道場。寺中巨石獅子口內供奉著神醫華佗的塑像,三千寨有著許多名貴的藥材,相傳華佗夫婦常常來此採藥、治病。《三國志·華佗傳》稱:華佗“遊學徐土,兼通數經”,當時神醫華佗沒有做“國醫(即太醫)”,而做了一位“走方醫”,遊走各地為民看病,是最典型的“走方醫”之代表,他並和神醫扁鵲一道同屬於中國民間的“走方醫”之先驅。尤為奇特的是,三千寺並沒有像其他寺廟一樣僅供奉華佗的神像,而是將華佗夫婦一同供奉,這裡面就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華佗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其妻常助他行醫。中年時的華倫因中原動亂而遊學四方採藥行醫。他的行醫足跡遍及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省廣大地區,方圓達數百平方公里。華佗之妻曾伴華佗來到三尖寨,她給山寨附近許多的婦女治好了婦科疑難雜症,還使許多的不育婦女懷孕生育,鄉人尊其為“送子觀音”,便將其夫妻一同供奉於寺,三千寺後有一升佛石,相傳有得道高僧西方大力禪宗師在此升天成佛,此石龕鑿於寺後巨石獅子口上面的一塊石坎,如同在獅子鼻孔裡面之中。
三千寺有著神秘的禪宗文化色彩和眾多文人騷客的傳奇故事。趙文楷幼時常來三千寺遊玩,寫下不少詩句,可惜文墨盡失。李燕生(即李振鈞)贈送給李屋的金絲對聯也在文革時被毀,倖存下來的只有趙文楷、李長森和王念祖三人贈送給三千寨下日形組王鶴齡的三塊匾額,至今保存完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