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2年劃鄉建政,設射泉、苗嶺、三官、四泉、石柏、松山等小鄉,隸屬十區,駐地三官寺。1956年撤區並鄉建三官寺鄉。1958年—1961年,三官寺與喻家嘴、趙家崗鄉合建星明公社,駐三官寺。1961年從星明公社析出建三官寺公社。1962年至1995年屬江埡區(五區)。1984年政社分設,改三官寺公社為三官寺鄉。1995年撤區並鄉,與趙家崗鄉合併成立三官寺土家族鄉。1998年行政區劃調整,趙家崗鄉析出,三官寺土家族鄉恢復原行政轄區。
行政區劃
全鄉總面積113.49平方千米(2017年),轄26個
村民委員會,259個村民小組。
地理位置
該鄉位於慈利至
武陵源、慈利至
張家界市必經之道上,東距
婁江風景區
江埡溫泉8公里,西距武陵源風景區
黃龍洞景點3公里,左靠“熱點”,右靠“福地”,屬兩大景區連線之黃金點,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非常明顯。
人口民族
全鄉22456人(2017年),聚居著土家、漢、白族、畲族、仡佬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以上。
經濟概況
三官寺土家族鄉已形成旅遊經濟、勞務輸出、特色種養經濟發展格局。
張家界大峽谷景區為4A級國家級旅遊景區,水車坪村為省級旅遊文化名村。
唐犧支故居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共接待海外遊客136915人次,收入48.7495萬美元。全鄉常年外出務工人員達8000人,年創勞務收入4000萬元以上。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油菜、大豆和烤菸等為主要經濟作物;畜牧業以養殖大鯢、豬、牛、羊為主。烤菸種植2000畝左右。非公經濟迅猛發展,年實現增加值2800多萬元,增長15%。2011年全鄉財政收入為390萬元。截至12月底,鄉信用社和郵政儲蓄所各項存款餘額1.343億元,同比增長0.08%;人均儲蓄517元。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是國家電網公司確定的電網之一。
社會事業
通訊工程
該鄉已開程控電話2100餘部,移動、聯通手機用戶3400餘部,實現了村村通程控和行動電話,通訊事業位居全縣前列。
交通運輸
該鄉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廣播,村村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用戶達1300戶,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
水利建設
該鄉溪流遍布,美麗索水穿鄉而過,有利資源十分豐富;共有上型小庫三座、骨幹山塘60餘座、骨幹水渠40餘公里,水利設施齊備。
該鄉電力設施全面改善,實行了“抄表到戶、同網同價”,另建有小型水力發電站1座、中型變電站1座,供電安全得到保障,供電質量顯著提高。
娛樂設施
該鄉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開發新建了申家峪新街,硬化了3條老街,建成了街心花壇,搞好了集鎮街道綠化,加強了集鎮區的衛生、秩序管理,多方籌資500餘萬元,開展集鎮區文化、教育、科技、娛樂、商業設施建設。
科教文衛
該鄉科教文衛完善。先後建成了鄉中學科教實驗樓、宿舍樓、大禮堂,建成了全縣一流幼稚園,師資力量雄厚,可招收不同層次的國中、國小、幼兒學生,歷年為國家輸送了各類合格人才;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對原三官寺鄉衛生院進行了改造升級,並新建了一棟住院大樓,添置了先進的醫療設備,選派醫務人員在外地進修,醫療技術水平普遍提高。
風景名勝
境內土地寬廣,溪溝遍布,森林茂密,環境優美,適宜旅遊開發。已有太華山風景區(懸寺洞開發)、張家界芳麗生態大觀園(茅花界開發)及張家界
高爾夫球場等項目正在實施;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境內多石,適宜辦採石廠、水泥預製件廠。多木材,適宜辦旅遊工藝品廠。多平地沃土,適宜開發高效生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等項目。多青山幽谷、溪流清水,適宜開發野遊娛樂、度假休閒項目;有獨具特色的人文資源。南北大俠
杜心武少年習武之地雲台寺、抗法英雄守台名將
胡俊德之故居、老一輩革命家、原中紀委副書記、青海省委書記
袁任遠同志故居,另有原汁原味、充滿魅力的土家族民間風俗寶貴資源尚可挖掘,大作文章。
三官寺土家族鄉召開的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獲悉,該鄉明確提出建設“旅遊名鄉”。近些年,該鄉緊扣“旅遊帶動,富民強鄉”戰略,著力打造“旅遊大鄉、民族強鄉、和諧新鄉”,旅遊經濟成為鄉域經濟的重要支撐。
2011年9月30日至10月3日,
張家界大峽谷景區共接待中外遊客34350人次,其中10月2日接待1.2萬人次,首破萬人次大關。張家界禾田居度假酒店“金、木、水、火、土”別墅群建設已成雛形,有望2012年接待客人。2011年,張家界大峽谷景區創建4A級景區成功;水車坪(又名雙坪)創建湖南省特色旅遊名村。2016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開放,日限遊客8000人,吸引大量遊客來觀賞,可謂“一票難求”。
地圖信息
地址: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