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堂(道教廟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官堂:道教供天、地、水三官神的廟。《儒林外史》第五十回:“那馬快頭領著鳳四老爹一直到三官堂,會著浙江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官堂
  • 類型:道家廟宇
  • 出處:《儒林外史
  • 含義:天、地、水三官神的廟
  • 拼音:sān guān táng
簡介,歷史意義,

簡介

家神:川西民俗,農村在堂屋門口左邊牆上貼三官堂,一般 為20cm×30cm紅紙上書寫,最上面寫:三官堂(三元堂)。兩邊是一副對聯:早晚一爐香,晨昏三叩首。中間寫:天地水府三官(品元)大帝之香位。靠中間一幅小字:風雲雷雨,日月星辰。

歷史意義

三官堂(紅軍堂)位於廣西桂林興安縣北30里的界首鎮街北頭,分前後兩廳,中有天井,面寬約13米,井深10.3米,建築總面積約133.9平方米,據史料記載建於1912年。三官堂座西面東,門前臨湘江,距離界首渡口不到100米,起初因為供奉著天官、地官、水官,得名三官堂,推開三官堂的大門就能看到門前靜靜流淌的湘江。附近是界首渡口,當年紅軍兩個中央縱隊就是從這裡通過浮橋渡過湘江的。“三官堂”是當年紅三軍團司令彭德懷指揮紅軍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指揮所舊址,又是紅軍在門前架設浮橋渡河的主道。當地人為表示對紅軍的懷念,把其改名為“紅軍堂”。1981年8月25日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三四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一、三、五、八、九軍團和中央一、二縱隊,總計八萬六千人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34年11月25日,紅軍突破了敵人的三道封鎖線的長征隊伍進入了廣西。為了在湘江沿岸的界首、大坪、屏山渡等處渡江,從而繼續向西挺進。一軍團前鋒於11月27日占領了從界首至屏山渡的共30公里湘江沿岸的各渡河點。同日三軍團前鋒第四師占領了界首以南的光華鋪。28日紅軍工兵部隊又在界首架設了三道浮橋。紅軍渡江的準備工作就緒,28日中央一、二縱隊和三軍團均由此渡江,其中包括有當時的紅軍中央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同志。界首三官堂就是當時紅軍的臨時指揮部,朱德朱總司令就在此指揮紅軍渡過了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四道防線。處在生死存亡關頭的紅軍,又一次挫敗國民黨妄圖剿滅共產黨陰謀,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三官堂可以說作了極為重要的見證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