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寺位於三學寺村十組,坐東向西,原占地面積約1360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現存正殿和廂房。梁存清康熙十一年(1672)題記。三學寺相傳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三次學道之地。隋唐時,山上建有延祥、廣濟、鴻教三寺,後改名為...
三學寺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燕都街道狼山東麓。寺院始建於遼代,原址位於 興中府(遼寧朝陽)城西。金朝大定七年,遷建於遼代祥巒院廢址處,即今狼山東麓,同時成立千人寺邑供養僧徒 ,今存 三學寺碑(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學寺,位於遼寧省海城市內西南角。南鄰山西會館,南約1.5華里為海城河。方位:坐南偏西7度。據寺內碑文及民國《海城縣誌》記載,該寺創建於唐。三學寺,前殿為明代建築,其他均為清代建築,整個建築由前殿、後殿、藏經樓、山門、...
三學寺碑,又名狼山古碑,金朝文物,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北郊狼山東麓三學寺內。石碑為砂岩質,由螭首、碑身、鰲座三部分組成,通高3.42米。螭首呈長方形,上雕四龍,龍首向下,張嘴吐須。陽面碑額篆書“特改建三學之寺碑記”三行九字...
三學山位於金堂縣城東北4公里的棲賢鄉三學寺村,海拔800餘米,三學山上有隋唐時建的上、中、下寺(即延詳、廣濟、鴻都寺)。後改為法海、普濟、廣濟,總稱三學寺。迄今已有1400餘年。寺前登山道上還建有開照寺。基本信息 諸寺廟...
《九月八日陪危太朴偕梁九思游城南三學寺萬壽寺》是元代詩人張翥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南城多佛剎,結構自遼金。傍舍遺民在,殘碑好事尋。雨苔塵壁暗,風葉石床深。一飯蒲團了,蕭蕭鐘磬音。作者簡介 張翥,元晉寧人,字...
海城市博物館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始建於1985年,隸屬於海城市文化局。海城市博物館原建在海城市南關街三學寺院內,現擬遷於海城市西關街山西會館院內(郵編:114200)。發展歷史 擬遷館山西會館也稱關帝廟,位於海城市西關街,屬清代...
公元1065年,即遼鹹雍元年建起大遼皇家寺院三學寺,一時香火旺盛。山頂修建了野香亭,用於觀光覽勝。七金山成了遼代皇帝朝覲觀光、消暑納涼的勝地,遼國滅亡後,三學寺和遼帝夏缽行宮毀於戰火,如今遺蹟尚存,斷壁殘垣見證著歷史的興衰...
作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的雲頂山風景區,則位於縣境內龍泉山脈中段,包括:大小雲頂山、韓灘古渡、沱江金堂小三峽(鱉靈峽)、九龍灘、三學寺、炮台山、天星洞等。雲頂山山勢挺拔,峭壁入雲,如刀削斧砍,環繞數里;上有平地數十畝,狀...
此外,原大什字路口西北側舊有一座清代樂善好施坊,後被遷移至朝陽城北郊狼山三學寺內。老城區範圍外,近郊區的古建築和遺址,截止到2020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分別是:雲接寺塔(東郊鳳凰山)、袁台子墓(南郊柳城街道)。...
樂善好施坊,又名康錢氏石牌坊,原址位於清代朝陽城小十字路口(今慕容街與營州路交匯處)東北側,現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三學寺內。該牌坊是一座清代歷史建築。概況簡介 朝陽城老城原大、小十字路口之間道路北側,矗立著一座石制...
高思廉,金大定時人,籍貫遼陽(今遼寧遼陽市)。大定(1161—1189)中,歷任興中尹、上柱國廣陵郡開國公。金制,以經、律、論為三學。僧人應試,學優中選者為三宗法師。時興中府狼山舊有祥巒院,其改修三學寺,三學之名即源於此...
1915年,高紹廉在三學寺西駕房院開辦貧民工廠,稱“一為振興實業,二為救濟貧民”,並被推為董事長。工廠設有木工、織布、編織、軋花、染織四種業務。技工雇聘,生徒從殘廢院、孤兒院和當地貧苦青年中選用,廠方獲利頗豐。不少人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