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增村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7年
- 所在區域:安徽省
- 性質:地名
- 曾用名:三增高級社,三增大隊
- 羅馬字母拼寫:Sānzēng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三增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
三增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因該地村民希望“增戶,增壽,增人”,且該地主要對全村行政事務進行管理為人民民眾服務排憂解難,故得名三增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1957年合作化時為三增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
村民委員會協助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開展工作。第二章 村民委員會的組成和職責 第六條 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三至七人組成。 村民委員會成員中,應當有婦女成員,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應當有人數較少的民族的成員。 對村民委員會成員,根據工作情況,給予適當補貼。 第七條 村民委員會...
三家村村民委員會 三家村村民委員會,1958年設立,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是依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設立的村民委員會進行村民自治的管理範圍,是基層民眾自治單位。歷史沿革 1958年為三家子大隊,1983年為三家子村,2003年與打白虎村合併,撤三家村委會改為打白虎村委會。
1.規範村民選舉委員會產生程式。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必須依法推選產生,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任意指定、撤換。提倡按照民主程式將村黨組織負責人推選為村民選舉委員會主任,主持村民選舉委員會工作,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依法被確定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的,應當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所缺名額從原...
三會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位置及其工作職能而得名。地名含義 村民委員會,即為村民選舉產生的,可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三會村民委員會負責三會轄區內的村務管理工作,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為三慧大隊,屬三河公社,青草區管轄。1984年廢除公社,設三會村民委員會,屬三河鄉,青草區...
三方村村民委員會是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處在三個行政村中間位置,且是村委會駐地,故得名三方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為城東公社光芒大隊;1979年更名為千佛庵大隊;1983年4月,改制村委會,置城東鄉千佛庵村;1992年3月,撤區並鄉,隨城東鄉併入襄河鎮,為襄河鎮千佛庵村;1993年,復為城東...
增發村村民委員會是以前美好寓意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此地解放初期曾有增發農業社,後成立增發大隊,寄寓增產發達之意,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為增發村,屬第四區廉恭鄉;1951年屬鐵嶺鄉;1956年屬增發農業社;1958年成立增發大隊,屬古爐公社;1984年5月公社改鄉、大隊改村,設增發村,...
三段村村民委員會是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按泊湖水系華陽河流域該地段為第三段,且村委會駐地與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7年由新橋部分社員遷此開墾;1965年為東湖大隊,屬泊湖公社;1968年改名紅光大隊,屬泊湖公社;1981年更名為三段大隊;1984年3月公社改鄉、大隊改村,成立三段村,屬泊湖鄉;2004年5月...
三沖村村民委員會 原屬四聯,因有滕家、鄭塘、郭家三山沖而得名。地名來歷 由火龍崗鎮命名區政府審批得名。歷史沿革 屬火龍崗鎮。2011年,原龍橋村委會和三沖村委會合併為火龍村村民委員會。
三角村村民委員會是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一嶺,形如三角,又是三條通道的匯合點,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為南山大隊、先鋒大隊、新華大隊,屬鴉灘公社;1981年因重名,更名為三角大隊、楊湖大隊、聶橋大隊;1984年5月,公社改鄉、大隊改村,設三角村、楊湖村、聶橋村,屬鴉灘...
三陽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駐地三陽塆得名。地名含義 此塆系清代舉人文周同所建第三座向陽大院,故名三陽塆。村沿用其名。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三陽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0年為中興鄉第十一村。1958年名三陽管區。1962年為三陽大隊。1984年更名為三陽村。2003年併入中興村。
增產村村民委員會是200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原增產農業社得名。歷史沿革 清代屬胥浦鄉四保七圖、八圖;民國時期屬朱涇市、朱涇區宇宙鄉、大茫鄉。解放前夕屬朱涇鎮;解放初隸朱涇區大茫鄉;1957年屬朱涇鄉增產農業社;1958年稱增產大隊;1984年改鄉村建制後成立增產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撤銷原增產村和建設...
三新村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原三新農業社得名。歷史沿革 清代屬胥浦鄉六保四圖,六圖。民國期間屬張堰市、張堰區周山鄉、沈涇鄉。解放前夕屬乾巷鄉。解放初屬張涇區橫涇鄉。1956年建三新農業社,1958年改稱三新大隊,1984年改鄉村建制後,成立三新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撤銷原和平村和三新村...
三堂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村境內有三口大塘,得名三塘,後改三堂,故得名三堂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隸屬定光行政村;1955年隸屬定光聯合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為定光大隊,隸屬店埠公社;1962年析置馬廠大隊,隸屬不變;1964年成立定光公社,馬廠大隊屬之;1980...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指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下設的調解民間糾紛的民眾組織,在基層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指導下進行工作。我國的人民調解活動,具有歷史傳統,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各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就曾普遍建立過人民調解組織,調解了大量的民間糾紛和輕微刑事案件,這對於減少人民訟累,增強人民團結,促進生產發展起了積極...
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員會應當教育和引導各民族村民增進團結、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第十條 村民委員會及其成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遵守並組織實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執行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決議,辦事公道,廉潔奉公,熱心為村民服務,接受村民監督。第三章 村民委員會的...
三發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1953年合作化時期組織合作社,曾連倒二次,第三次終於建成並發展遂取名為三發社,後沿用。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曹娥鄉第二保;1950年為曹娥鄉第二村;1956年屬曹海鄉第三高級合作社;1958年屬泗門衛星公社曹娥管理區第三核算單位;1961年屬曹娥人民公社三發大隊;1983...
三郎村村民委員會 三郎村村民委員會,附近有三郎堰。古時易氏三兄弟挖成一堰。《隆慶岳州府志》載:三郎堰“一都諸生易光蘊修以溉族田”。地名含義 三兄弟。三郎堰簡稱。歷史沿革 合作化時為三郎高級社,公社化改稱三郎大隊。1984年更名三郎村。2016年與荷葉村、東山茶場、仙鵝寺村合併,名仙鵝寺村 。
三峰村村民委員會 三峰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行政村專用名。歷史沿革 1959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命名為三峰大隊,1984年5月設區建鄉命名為三峰村,2007年6月合鄉並村,現為歷史地名。
三崗村村民委員會,以其管轄村莊名稱而 得名 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境內有“大趙崗”、“小趙崗”、“吳崗”三個自然村,且境內地勢較高,村莊位於崗頭上,故得名三崗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肥西縣程店區中派鄉。1958年9月成立紅旗公社時,為彭圩大隊。1961年5月成立中派公社,1969...
曾家村村民委員會 曾家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的地名,以駐地曾家祠堂命名。歷史沿革 原名曾家大隊,屬柏花公社。1984年改名曾家村,屬柏花鄉。1991年8月根據“威府發(1991)80號”文撤銷,原曾家村屬地劃歸聯合村管轄。地名含義 原系曾姓家祠,故名。
三興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寓意興國、興民、興家之意,故得名三興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8年建政時所命名,1956年合作化與海興合併,稱海興社、海興管理區、海興大隊。1979年從海興大隊分出,改為良種場,當時民眾也稱海興副業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又重新命名為三興生產大隊。1984年撤...
山塘村村民委員會 山塘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塘,而命名。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以後設立大隊。1984年撤大隊設立村,隸屬浦口鄉管轄。1985年撤鄉建鎮。2016年將花椒村、山塘村合併設立花椒村。
石室三村村村民委員會,因石室村有三個行政村,故名石室三村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石室街村與爛柯山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其東北角有山一座,名“少室山”又名“室石山”,再後又叫“石橋山”,山上有座天生石室,似橋入室,橫空出世,如懸空之室,故山下的村名隨時間流逝而改變。從懸室坂→石橋村→石樑村→...
西三村村民委員會是1945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是依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設立的村民委員會進行村民自治的管理範圍,是基層民眾自治單位。歷史沿革 西三村由來已久,1945年前叫三台子屯,包括西二、西三和甘溝子,1948年甘溝子拼入雙當鋪、西二、西三為一個行政村,合併以後西二分為4各小隊,2003年與西二村...
增源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桂陽縣人民政府改大隊為村,設立增源村村民委員會。地名含義 因地處高山,多為水溪的源頭而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期時屬桂陽縣東山鄉解放大隊;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桂陽縣沙溪公社東山大隊;1963年東山鄉聯合大隊,1975年桂陽縣歐陽海公社聯合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時為歐陽海鄉增源...
三道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所處地理位置及其工作職能而得名。地名含義 原名三河大隊,後因境內三道河而更名。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此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0年前後屬清平鄉十二保。1952年為清平鄉三河村。1958年為清平公社三河管理區。1962年為三河大隊。1980年地普時改為嘉平公社三道大隊。
人口較少的村,村民委員會可以不設下屬委員會,由村民委員會成員分工負責人民調解、治安保衛、文化教育、計畫生育、公共衛生、資源環境保護等工作。第六條 村民委員會原則上可以在原村公所(辦事處)轄區範圍內設立;村民小組原則上可以在原合作社或原生產隊轄區範圍內設立。村民小組長、副組長由村民小組會議推選和撤...
那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過程中,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縣和宜山縣的一些村,自發地把農民組織起來,創立了村民委員會這一組織形式。起初這一組織形式並不叫村民委員會,有的叫“村治安領導小組”,有的叫“村管會”。從1981年春天起,開始改稱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建立,使農村日常...
村兩委班子是設在鄉鎮(街道)下一級行政村的組織機構,即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簡稱村“兩委”。職責規定 村級“黨的支部委員會”的簡稱。中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之一。村黨支部是農村一切組織和全部工作的領導核心,在政治上對村委會實施領導,這是由黨的執政地位所決定的。黨支部的主要職責是:組織制定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