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堰淌村

三堰淌村

三堰淌村位於松滋市劉家場鎮的西南邊陲,與五峰、宜都接壤。素有“荊州屋脊”之稱的鄂西南武陵余脈的莽莽群山之中,隸屬劉家場鎮管轄。亞熱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三堰淌村全村國土面積8.6平方公里,農戶324戶,人口5800人。三堰淌村一直致力於文明村建設工作,連續三屆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連續二屆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先進單位”,2010年被授予“湖北省生態村”,先後被評為省級“衛生村”、“荊州市經濟實力十強村”。等榮譽稱號,並譽為“荊州第一村”,“鄂西南旅遊名村”,還是湖北省鄉村農業觀光旅遊示範村,荊州市旅遊名村,為湖北省4A級旅遊景區,與五峰柴埠溪5A級景區接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堰淌村
  • 外文名稱:San Yantang village
  • 別名:桃樹三堰淌,素有湖北省“世外桃源”之美譽
  • 行政區類別:荊州地區松滋市劉家場鎮
  • 所屬地區:華中地區湖北省
  • 下轄地區:趙吉淌 三堰淌 羊皮淌
  • 政府駐地:劉家場鎮
  • 電話區號:0716
  • 郵政區碼:434200
  • 地理位置:湖北省南部,荊州西南部,北鄰宜昌宜都
  • 面積:8.6平方公里
  • 人口:5800人
  • 方言:西南官話,劉家場方言
  • 氣候條件:亞爾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天井寺,三堰淌村農村農業觀光旅遊示範區
  • 機場:三峽機場
  • 火車站:松滋火車站,宜昌東站
  • 車牌代碼:鄂D
  • 現任村支書:劉治富
地理位置,村莊發展,領導成員,成就榮譽,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礦產資源,區域規劃,歷史淵源,經濟發展,周圍交通,旅遊資源,特產推薦,

地理位置

三堰淌村位於松滋市劉家場鎮的西南邊陲,與五峰、宜都接壤。

村莊發展

湖北省 松滋市劉家場鎮三堰淌村土面積八點六平方公里,2013年總人口5800人。
三堰淌在“兩沖三淌四面坡”的山嶺溝壑中,展現“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地貌特徵。東鄰松滋西南重鎮劉家場,人勤商茂;西接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群峰毗連;南通瀟湘,秀林蔥發;北望宜都,山水相連;中部群山環抱,叢綠擁翠,三堰湧泉,碧波蕩漾。
三堰淌村
位於鄂西南武陵余脈的松滋市劉家場鎮三堰淌村,一個普通的村名,昔日的三堰淌,山高坡陡,水少田荒,交通閉塞,惡劣的自然環境,讓村民們在貧困與飢餓中掙扎。
在過去的歲月里,三堰淌傳唱著一首歌謠:“三堰淌,山山荒,早上湯,中午糠,黃昏稀糊照月亮,夏天床上不見帳,冬天穿不上棉衣裳,有女不嫁三堰淌。”一首歌謠,說不盡的困苦,道不完的辛酸。也是曾對這裡民眾生活的寫照。包涵的是山里人對清水常有、沃野千里的美好嚮往。
如今的三堰淌,平曠肥沃的農田、清澈透亮的飲水池、依山而建的中式小別墅……遠遠望去,三堰淌新社區儼然就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在這裡,隨便走進哪戶人家,打開自來水龍頭就能喝上甘甜的山泉水,擰開沼氣爐開關就能做出香噴噴的農家菜。電話、光纖寬頻、有線電視一應俱全,最了不得的是全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買了小轎車,就連寶馬、保時捷、賓士這些只有大城市裡才能看見的豪車也開進了深山溝。這裡的農民上班開小車,回家住別墅,忙時種農田,閒時做運動,山里人的生活充實且富裕,讓城裡人羨慕不已。
然而,正視貧窮,挑戰貧窮,是三堰淌人的秉性;窮則思變,矢志不移,是三堰淌人的精神。幾代人的奮鬥,幾代人的抗爭,從這裡走出了皇帝御點的舉人、秀才,從這裡走出了威震敵膽的抗美援朝戰士,從這裡走出了大學殿堂的博士生導師和四位省市報記者、作家、詩人,從這裡走出了二十一位大學畢業生,從這裡走出了跨越國門的中國攝影家、中華當代文化名人,從這裡走出了參政議政的省人大代表……這是三堰淌的驕傲。更值得驕傲的是三堰淌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征服窮山惡水奔小康。
堅持不懈地實施礦藏開發致富工程,興辦骨幹煤礦,並以人才、技術、資金優勢,挺進恩施、五峰、長陽和貴州六盤水等地興辦煤礦,為村民開闢了一條勤勞致富、健康致富的金色大道;投資興建萬頭養豬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打造退耕還林“綠色銀行”工程,封山育林七千四百畝,木材蓄積量二萬立方米,林木經濟價值六百萬元;以“村莊綠化、庭院美化、環境淨化、小區亮化”為目標,建起了三個示範小區,樂在農家精神爽,美在村莊面貌新,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的典型代表和示範村,更是旅遊的最佳目的地。

領導成員

總支書記(劉治富):當選省人大代表、被評為松滋首屆十佳經理(廠長)、連續兩屆評為全市“十佳村書記”
工業書記(吉明東)

成就榮譽

一代又一代三堰淌人窮則思變、矢志不移,改變從未停止。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濃濃的家鄉情結讓越來越多走出去的三堰淌人帶著資金和滿腔熱情回來,構築他們心中的“世外桃源”。如今,三堰淌的民謠唱得高亢:“三堰淌,大變樣。禿嶺批綠裝,牛羊滿山崗。開煤礦,種黃姜,家家戶戶建樓房,大把票子存銀行。窮山村變成了富山莊,生活步步上天堂。”歌謠里滿是三堰淌人的榮光。
今天的三堰淌村,十里青山,十里坦途,十里田園風光。風景秀麗的深山村莊,綠蔭掩映的村民別墅,盤山賓士的私家小車,連通五洲的民用電腦……伴隨著“全國文明村”、“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的無愧稱號,笑傲群山,飲譽荊楚,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迅跑。
連續三屆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
連續二屆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先進單位”,
三堰淌村
2010年被授予“湖北省生態村”先後被評為省級“衛生村”
“荊州市經濟實力十強村”
“湖北省村級經濟綜合實力500強明星村”
“湖北省文明村”
2003年又喜獲“全國文明村”殊榮。
村黨支部也被授予全省“五好村黨組織”光榮稱號。
湖北省2017年度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範村。
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地理環境

氣候條件

地處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區內,四季氣候分明;春季冷暖多變,雨量遞增;夏季炎熱潮濕,雨量不均;冬季較長。
地形複雜,高低懸殊,空間氣候差異較大。冬暖夏涼,山地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山間盆地水熱條件為全村最優,而山上的氣候則為全村最劣,山腰南坡有逆溫層存在。境中光、熱、水資源充裕。
多年平均氣溫14℃—16.9℃,最高氣溫為39.5℃,最低氣溫為-10.9℃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00—19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為100—106.4t千卡。全年無霜期為260天,年降水量為1050—1300毫米。相對濕度在74—83%之間,年均溫度為78%。主導風向為北風和東北風,冬春多寒潮和西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即梅雨季節南洋風),時有東南風。歷年均風速為2.4米/秒之間。

礦產資源

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有煤、岩鹽、矽鐵石、重晶石、石灰石等22種。

區域規劃

趙吉淌,羊皮淌,三堰淌三個規劃小區。

歷史淵源

古屬荊州,戰國屬楚,秦屬南郡,隋朝大業屬南郡。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設松滋縣屬之,

經濟發展

農村要發展,離不開好帶頭人,村黨總支書記劉治富就是三堰淌村的主心骨。1977年春天,劉治富帶上8 個村民和兩箱炸藥,在地理條件最為險惡的好漢坡下辦起了煤礦。十多年的努力,他們硬是把一個靠人拉肩扛的小煤窯變成了機械化作業的新型煤礦,全村250 多名富餘勞動力全部當上了礦工;1997 年,三堰淌村收購江陵縣煤礦,實現了產業擴張,一舉成為全省產量最高、規模最大的村辦煤礦,村級經濟和農民收入躍上新台階,在全省叫起來都響噹噹。2003 年,又在外創辦的鹹豐小場坡、巴東五三溝兩大煤礦,為村級發展、基礎建設提供了有效保障。
一部分人的腰包先鼓起來了,可貧富差距卻越拉越大,村裡有百萬富翁,也有困無居所的窮人。劉治富是位成功的企業家,但同時又是個地道的老農民,也是個忠誠的老黨員,他的想法樸實卻並不簡單,對於困難鄉親,一定要幫,但要講方法。一次兩次的現金幫扶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他在心裡策劃著名一件大事,他要把整個三堰淌村的農民們帶到市場經濟中去,並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12 年春,通過集體決策,決定在鹹豐小場坡、巴東五三溝兩大煤礦上拿出800 萬元設立股份,配送給沒在企業入股的農戶。可是困難戶沒錢入股怎么辦?企業幫著拿!不光擔保貸款,利息也全包了。一年下來,拿到了分紅的村民,頭回嘗到了“錢能生錢”的甜頭。
修公路、建社區、建廣場、建水池、改造電網、架設電視光纖和程控電話電纜……自1996 年以來,劉治富帶領下的村集體累計拿出1800 多萬元建設家鄉,改變三堰淌的面貌和人們的生活。三堰淌村在完成筲箕淌新社區的建設後,又出資480 萬元開始了羊皮淌新社區的建設。如今,趙吉淌新社區里,改造平整過的機耕田裡,油菜苗長勢喜人,而羊皮淌小區的建設也完成了80%.62 歲的劉治富心裡又描畫著一張新農村建設的藍圖——再建一個三堰淌新社區,讓大家都搬進小別墅,過上好日子。“把三堰淌的環境搞好了,我在這裡度過餘生,心裡才舒服。”劉治富的初衷就這么簡單。
好思路 內外共興富家鄉
淘到“烏金”的三堰淌成了松滋名副其實的首富村,可煤總有挖完的那一天。2003 年春天,村黨支部、村委會審時度勢做出決策:走出去,外面有更大的世界。這一年,揣著村民們融資入股的4000 萬元,劉治富帶著村裡的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幹走進了武陵山更深處。在恩施、宜昌地區,他們獨資興辦了鹹豐小場坡、巴東五三溝兩大煤礦。現在,兩大煤礦都已成長為當地最大的資源型企業,每年產煤超過20 萬噸,產值超過億元,利潤在3 千萬元以上。
發展的路子走出來了,三堰淌人的信心更足了。他們又聯合福建、巴東開發商組建了金富礦業公司,至此,全村企業達到7家。加上鹹豐、巴東的煤礦,每年可為村級經濟增加千萬元以上的收入。在此基礎上,村里還成立了煤炭開發行銷協會,制定了煤炭產業整合重組的長期規劃,可確保村級年收入遞增率達到20%以上。
致富的路不止在外面,2005 年至2007 年,村里投入800 多萬元創建了湖北三堰淌畜牧公司。目前,三堰淌已形成年出欄生豬2 萬頭以上的養殖規模,還捧回“松滋生豬養殖第一村”、“湖北生豬養殖示範點”幾塊金字招牌。
山下紅紅火火,山上能幹點啥?種樹!2009年,村委會發動村民簽訂協定,投資100 萬元在荒山荒坡上種植用材林、經濟林,並在全村實行封山育林。如今,料峭的寒風裡,樹木給大山穿上了茸茸的“毛衣”。當年種下的18萬株樹木已達到4000多畝,潛在經濟價值已達1200多萬元。
山下開發礦藏,山上建綠色銀行,山坡種植黃姜,庭院養殖豬羊,好一幅五彩斑斕的山居農家圖,這也是三堰淌打造生態立體產業的美好藍圖。

周圍交通

地處國道351的省道322
距離劉家場鎮約13.3公里,約20分鐘車程。
距離松滋市政府約47.3公里,約1小時車程。
距離松滋火車站約47.3公里,約1小時30分鐘車程。
距離宜昌東站約87.5公里,約1小時20分鐘車程。
距離宜昌三峽機場約90.9公里,約2小時車程。

旅遊資源

天井寺:
天井寺位於劉家場三堰淌村,寺內有觀世音菩薩石雕一組,位於該村海拔最高山頂,傳為道山和尚開鑿,元貞元年(1295年)開山建寺,後經多次重修。
相傳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運動中。當地村民為保存寺內菩薩雕像,用背簍背著100多公斤的石像跑逃,雕像才得以保存。
三堰淌村農村農業觀光旅遊示範區:
三堰淌村總投資5000萬元,打造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劉家場鎮首個生態型旅遊名村,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鄉村花田旅遊和農家觀光生態旅遊,突出旅遊發展的優勢,將三堰淌村旅遊走向全省。

特產推薦

  • 魚糕:魚糕是荊州一帶特有的漢族風味小吃,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稱道。
也是該村的傳統名菜,家宴,酒宴必備良菜。又名荊州花糕。源於戰國。相傳戰國時楚都紀南城內有一家專門烹製鮮魚的酒店,一年夏天,店主購進許多鮮魚,客人少,剩魚多,眼看魚肉將腐,店主急中生智,做成魚糕。食客嘗後覺得鮮嫩可口,回味無窮,皆交口稱讚。
三堰淌村
傳說舜帝攜女英、娥皇二妃南巡,經過荊州時,因路途勞累,娥皇染疾喉嚨腫痛,唯欲吃魚而厭其刺,於是善良的女英結合當地一漁民的指導,融入自己的廚藝,用魚、肉、蓮子粉等蒸成魚糕,娥皇吃後,病情迅速好轉,舜帝聞之,對魚糕大加讚賞。魚糕因此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庭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
  • 茶葉:《茶經》記載:“峽州山南出好茶”,該村境內群山疊翠,雲霧繚繞,空氣清新,雨水豐沛,素有“三峽南岸後花園”之美譽。產自這裡的茶葉外形細秀翠綠悅目,內質香高持久,滋味鮮醇回甘,以其香清、湯碧、味醇、汁濃及強身健體而著稱。
三堰淌村
  • 松乳菇:俗稱雁來菌,因產於松林地,又名松菌。松乳菇是湖北堰淌村山地的特產,馳譽於湘鄂一帶,是珍饈佳肴的常用配料。松乳菇,俗稱雁來菌或者盎窩菌,因產於松林地,又名松菌。子實體一般為群生,常生春夏之交和秋末冬初,與馬尾松形成菌根關係。因為三堰淌地處山區,馬尾松林分布遼闊,氣候濕潤,適宜松乳菇生長,所以松林地產量最多,品質最好。
三堰淌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