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國孫吳漆木屐
- 出土地點:安徽省馬鞍山市郊的朱然及其妻妾合葬墓
- 館藏地點:馬鞍山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三國(吳)
- 出土時間:1984年6月
- 文物類別:漆木器
- 文物級別:國寶級文物
- 文物別名:朱然墓出土漆木屐、三國漆木屐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製作工藝,文物價值,出土環境,保護措施,
文物歷史
1984年6月,三國孫吳漆木屐出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郊的朱然墓。
現收藏於馬鞍山市博物館。
文物特徵
三國孫吳漆木屐的屐板和屐齒由一塊木板刻鑿而成。屐板木胎基本呈橢圓形,長20.5厘米,寬8厘米,厚0.3厘米,中間最寬處9.6厘米。屐板前後圓頭,略呈橢圓形,髹(xiū)黑紅漆,剝落嚴重。屐板下有兩屐齒,一前一後,高3.2厘米,寬2.6厘米。穿孔有三個,前端趾部有一個,後端跟部有二個,為系絆帶所用。彩繩已腐朽不見。另外屐板上面還有很多小坑,是當年鑲嵌飾物用的,不過均己脫落。
製作工藝
三國孫吳漆木屐由一塊木板刻鑿而成,木屐主體刻鑿完成後,工匠又在木胎上打灰膩,一面髹黑漆,漆面光澤,另一面在灰膩中鑲嵌細小的彩色石粒,然後上漆,磨平,露出點綴其間的彩色小石粒,使之呈現一定的美感。
文物價值
三國孫吳漆木屐造型優美,漆質漆藝也很高,證明了中國2世紀前後就已創造了發達的漆工藝。三國孫吳漆木屐不僅引起了中國人的關注,而且還轟動了日本——原來日本人引以為國粹的木屐,根仍然在中國。由此也可看出,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中日之間就有了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在三國孫吳漆木屐沒有出土以前,一般認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發明的,通過三國孫吳漆木屐的發現,證明木屐是在中國通過唐文化東傳到日本,最後被日本逐漸使用。
出土環境
朱然墓位於馬鞍山市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安民村林場境內,1984年發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普查隊對墓葬進行了發掘。朱然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四部分組成,由南向北依次為甬道、前室、過道、後室,總長8.7米,寬3.54米,磚石砌造。前室置漆木館,為其妻妾葬具;後堂置一較前室稍大的漆木館,為墓主朱然的葬具。朱然墓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有關三國時期考古的一項重要發現,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大、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保護措施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將三國孫吳漆木屐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