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圃制

三圃制是一種典型的西方農莊的輪耕制度。耕地被劃為條形,封建主的土地和農奴的土地互相交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圃制
  • 耕地分類:春耕、秋耕、休閒
  • 三圃制莊園:林地,提供柴薪、木料
  • 詳細介紹:亦稱“三田制”、“三區輪作制”
  • 提供:柴薪、木料;有草地,提供飼料
二圃制,三圃制詳細介紹,三圃制莊園,
耕地分類
耕地大致被分為春耕、秋耕、休閒三部分,輪流用於春播、秋播、休閒。每一塊土地在連續耕種兩年之後,可以休閒一年。

二圃制

耕地分區輪作法之一。在歐洲盛行於公元9世紀前。耕地常分成兩塊,每年一塊耕作,一塊休耕,逐年調換以保地力,作物也輪種。生產技術進步後,二圃制由三圃制替代。但因土地、氣候等條件的不同,有的地區二圃制與三圃制常同時存在。西歐,在15世紀時,農業有了很大發展。原來,歐洲的農業耕作制度採用二圃制,即耕地一半耕種,一半休閒,以保養地力,並且每年相互輪換。從8世紀開始改為三圃制,即每年1/3耕地實行休閒。這樣,由於耕種的面積增加大大提高了生產率

三圃制詳細介紹

亦稱“三田制”、“三區輪作制”。中世紀歐洲國家盛行的一種穀物種植制度。那時,由於生產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有輪重型犁的推廣普及,大規模的土地開發活動增加了大量的耕地,8世紀後,三圃制盛行於地勢平坦、氣候濕潤陰涼、土質粘重的中歐和西歐等地。它把耕地分為面積大體相等的休閒地、春播地、秋 (冬) 播地三個耕區。作物也在各區輪作,春播作物或大麥或燕麥或豆類,秋 (冬)播作物或小麥或黑麥。耕地和作物分別依次逐年輪換,三年一個循環。在封建莊園內強制實行三圃制。農民擁有的耕地以狹長條地的形式,與領主保有地錯落相間地散布在各個耕區內; 每年種植的作物種類和農作時間強制劃一,農民無權安排; 休閒地和收割完畢後的耕地,都作公共牧場,共同使用。與二圃制相比,三圃制一年可以收穫兩次,休閒地面積由二分之一減少到三分之一,既有利於減少農業災害或歉收的風險,又有利於耕地和勞動力利用率的提高,因而農業生產水平高於二圃制。

三圃制莊園

實行三圃制的莊園裡有林地,提供柴薪、木料;有草地,提供飼料;有河流,提供水源;有的還有池塘,用來養魚。有些封建主的住宅往往建成城堡式樣,作為防衛中心,還有教堂和教士的住宅。此外還有屬於封建主的磨坊、烤爐和各種作坊。農奴的住房一般比較狹小,質量較差,農舍周圍有一小塊園地供他使用,他的份地也遠離農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