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鳳尾蕨(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

三叉鳳尾蕨(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叉鳳尾蕨 (Pteris tripartita Sw.)是鳳尾蕨科、鳳尾蕨屬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米以上。根狀莖短而直立,柄暗棕色,向上連同葉軸均為禾稈色,無毛;葉片闊卵形,三至四回深羽裂,自葉柄頂端分為3枝,中央一枝長圓形,側生兩枝小於中央一枝,通常在下側;小羽片互生或近對生,斜展,有短柄,披針形,篦齒狀深羽裂達到小羽軸兩側的闊翅,頂生小羽片的形狀、大小及分裂度與中部的側生小羽片相同,但有柄;裂片互生,略斜展,鐮刀狀披針形,先端短尖或鈍,基部稍擴大,不育邊緣有淺圓齒。小羽軸下面隆起,禾稈色,無毛,小脈纖細,僅下面可見,裂片在小羽軸兩側各形成一列狹長網眼,葉乾後薄紙質,褐綠色,近無毛。

分布於中國海南、合灣。也分布於菲律賓、中南半島、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玻里尼西亞、非洲西部及東部。中國海南和台灣是這個泛熱帶種的最北分布界限。

三叉鳳尾蕨的全草入藥,味微苦、澀,性涼。有清熱止血,鎮驚之功效。用於痢疾,小兒驚風,外傷出血。根莖,行氣消食,軟堅散結。用於腹部包塊,惡露不盡,胃脘脹滿,肝氣鬱結。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叉鳳尾蕨
  • 拉丁學名:Pteris tripartita Sw.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木賊綱
  • :水龍骨目 
  • 鳳尾蕨科
  • 鳳尾蕨屬
  • : 三叉鳳尾蕨
  • 命名者及年代: Sw.,1858
  • 保護級別:瀕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瀕危 )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陸生。植株高2米以上。根狀莖短而直立,粗約2厘米,先端及葉柄基部被灰褐色鱗片葉簇生;柄長1-1.5米,基部粗約1厘米,暗棕色,向上連同葉軸均為禾稈色,無毛;葉片闊卵形,長80-100厘米,基部寬約70厘米,三至四回深羽裂,自葉柄頂端分為3枝,中央一枝長圓形,長80-100厘米,寬25-30厘米,柄長10-12厘米,側生兩枝小於中央一枝,通常在下側再2-3回分枝;小羽片20-30對,互生或近對生,斜展,下部的相距3-5厘米,有短柄,上部的無柄,基部及頂部的小羽片稍縮短,中部的長15-21厘米,寬4-5米,披針形,先端具長3-4厘米的披針形尖尾,基部圓截形,篦齒狀深羽裂達到小羽軸兩側的闊翅,頂生小羽片的形狀、大小及分裂度與中部的側生小羽片相同,但有柄;裂片14-25對,互生,略斜展,間隔寬2-5毫米,鐮刀狀披針形,長1-3厘米,寬4-6毫米,先端短尖或鈍,基部稍擴大,不育邊緣有淺圓齒。小羽軸下面隆起,禾稈色,無毛,上面有淺縱溝,溝兩旁有短扁刺。小脈纖細,僅下面可見,裂片基部上側一脈與其上裂片的下側一脈聯結成一條弧形脈,在小羽軸兩側各形成一列狹長網眼,弧形脈上向外有幾條單一小脈,裂片主脈兩側也各有1行網眼,網眼為不規則的多角形。葉乾後薄紙質,褐綠色,近無毛。

近種區別

三叉鳳尾蕨形體近於疏裂鳳尾蕨Pteris finotii Christ),該種裂片彼此接近,間隔僅2-5毫米。而疏裂鳳尾蕨裂片間隔寬7-12毫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海南(陵水)、合灣。也分布於菲律賓、中南半島、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玻里尼西亞、非洲西部及東部(馬達加斯加)。中國海南和台灣是這個泛熱帶種的最北分布界限。

生長習性

  1. 孢子萌發及原絲體:該種孢子為三裂縫孢子,體積較小,赤道軸較極軸要長,具赤道環。環厚度4.1±0.3微米,但在孢子稜角處相對較薄。孢子表面具疣塊狀紋飾。孢子接種6d後萌發。萌發時首先由孢子裂縫處沿與極軸平行的方向延伸出一條初生假根。部分個體假根延伸的過程中產生彎曲,但彎曲幅度不盡相同,幅度最大時可使假根完全沿與假根初生方向相反的方向伸長。多數孢子萌發後,在原葉體母細胞分裂之前會分裂形成2-3條假根。並且在繼假根形成之後,原葉體母細胞會沿與赤道面平行的方向分裂數次,最終形成“L”形原絲體。但除此之外,還觀察到有少數原絲體的細胞形狀較獨特,並非常見的柱狀細胞,其內富含葉綠體。原絲體過渡至二維生長方式與有刺鳳尾蕨相同。
  2. 片狀體及成熟原葉體:三叉鳳尾蕨接種15天后進入片狀體階段。片狀體多為偏心形,假根數較之前有一定程度增加,邊緣不甚整齊,生長點明顯,凹陷處邊緣細胞呈“U”形排列。少部分個體在片狀體階段為對稱心形,生長點明顯,凹陷處邊緣細胞呈“V”形排列,基部細胞體積較大。培養至34天左右,個體發育為成熟原葉體。成熟原葉體為對稱心形,邊緣相對整齊,生長點上方邊緣細胞不相交。細胞數量較本次研究的其它鳳尾蕨屬蕨類要少許多,原葉體發育類型為水蕨型。
  3. 生長點及其附近細胞:該種成熟原葉體生長點位於中肋頂端,細胞較小,原生質稠密,上方邊緣細胞未見有相交現象出現。細胞多邊形,其內富含球狀葉綠體。與半邊旗、闊葉鳳尾蕨等種相似,該種葉綠體對光的強弱變化也具較強的趨向運動。光照強度為50微摩爾/(平方米·秒)時,葉綠體均勻分布於細胞中,光強達60微摩爾/(平方米·秒)以上時,葉綠體則集中於細胞側壁附近。細胞受到機械損傷後,受損細胞迅速死亡,而周圍細胞則會向受損區域膨脹以減少受損區域面積。邊緣細胞雖偶有向內微凹的細胞出現,但大多數邊緣細胞卻屬於向外凸起的“平滑型”細胞。邊緣細胞葉綠體對光的敏感性要比其它營養細胞中葉綠體對光的敏感性高。在光強低於50微摩爾/(平方米·秒)時,葉綠體均勻的分布於細胞中,但當光強達到60微摩爾/(平方米·秒)時,葉綠體會先於其它部位細胞葉綠體向細胞內側壁移動,最終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側壁旁的葉綠體所剩無幾。
  4. 假根:該種假根多為直管狀結構,直徑20±0.8微米。常可觀察到彎曲及末端膨大的假根。且偶有假根中存在葉綠體的現象出現。
  5. 性器:該種具薄囊蕨型性器。培養至34天時精子器出現,精子器側面觀球狀,直徑38±0.9微米,基細胞與環細胞直徑較為接近,但蓋細胞直徑僅有精子器直徑的1/2。頸卵器出現較晚,培養至60天時才有發生,且數量較少,直徑40±0.8微米。

主要價值

三叉鳳尾蕨的全草入藥,味微苦、澀,性涼。有清熱止血,鎮驚之功效。用於痢疾,小兒驚風,外傷出血。根莖,行氣消食,軟堅散結。用於腹部包塊,惡露不盡,胃脘脹滿,肝氣鬱結。

保護現狀

三叉鳳尾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瀕危(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