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匯彩亭

三匯彩亭

三匯彩亭是四川省渠縣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全國都屬獨一無二的民間藝術,它融鐵工、木工、刺繡、縫紉、建築於一體,匯文學、繪畫、雕刻、力學於一爐,結構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絢麗,工藝精湛,頗富特色,是川東地區民間藝術瑰寶。2008年“三匯彩亭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匯彩亭
  • 屬於: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 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 位於:交匯地的?>渠縣三匯鎮
現狀,起源,

現狀

6日,記者來到了彩亭之鄉——三江(州河、巴河、渠江)交匯地的渠縣三匯鎮,採訪了彩亭第七代傳承人王安大,第八代傳承人陳清安,聽他們講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的渠縣三匯彩亭經久不衰的悠悠歷程。

起源

兩百年的歷史淵源
渠縣三匯彩亭會是以亭子造型和表演為主要內容,每年農曆3月16日至18日在三匯鎮街道和碼頭進行表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彩亭會以抬彩亭、祭拜“三聖娘娘”、看彩亭為主要內容,連續三天,規模宏大,熱鬧非凡,賽似過年。
三匯彩亭會的形成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始於清初,盛於清朝中後期至民國年間。
公元前314年的渠縣三匯地理位置優越,商貿繁榮,交通發達,物產豐富。由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三匯鎮產生了獨特的文化氛圍,三匯商埠熱鬧的碼頭,各幫派勢力爭名逐利,都以文化嶄露頭角,每年除了官辦的祭祀與節慶外,民間推船的、行醫的、經商的以及各種廟會如王爺會、藥王會、三聖會、土地會等10餘種,加上民間傳統節日,像賽馬、舞獅、說書、演戲、拉旱船、踩高蹺等文藝表演,爭奇鬥豔。至清初,三匯就產生了亭子會。初由居民自動組織,自備穿戴,自籌資金,於3月15日抬彩亭。隨後行幫商會集工匠之精華,專攻彩亭技藝,並定於每年3月16日——18日舉辦“彩亭會”,以後便逐步形成了民間固定的傳統民俗活動。
三匯彩亭
三匯鎮藝術中心主任廖瑞告訴記者,人們抬著三聖娘娘與土祖爺出行遊街,並敬衣袍、獻彩亭,祈求送子娘娘賜予男孩,痘母、麻母娘娘消災免難。爾後,改為抬著小孩子出行遊街。
20世紀60—70年代時,三匯彩亭會曾停辦過一段時間。1982年恢復彩亭會,由工商企業或民間團體主辦,民眾廣泛參與,成為川東北一帶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民俗民間文化藝術節目。在所反映的內容上,彩亭表演形式多樣,有從中國歷代優秀文化中提煉的人物、情節,如《單刀會》、《古城會》、《岳母刺字》等;還有從現代生活中提煉的人物、情節,如《劉胡蘭》、《白毛女》、《文明新風》、《深化改革》等,古今作品40餘台。
三匯彩亭還多次走出三匯,赴省、市、縣表演,全國各地媒體廣為宣傳報導,三匯鎮也因彩亭會而聞名。三匯彩亭參加過的盛會有:1989年的達川地區川陝鄂八地市文化物資交流會;1992年的四川省委春節團拜會;1998年、2001年、2005年的達州市“巴山藝術節”廣場文藝演出;2005年8月的雅安“旅發”大會表演……三匯彩亭所到之處,吸引數萬觀眾沿街駐足觀看,無不為之驚嘆。
三匯彩亭
三匯彩亭是一個從開始構思創意、平面設計、設定機巧、構造平台、製作服飾、挑選演員及腳力、演練步伐至表演結束,融技藝與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過程。一直陪同記者採訪的三匯鎮副鎮長張安清分管鎮上的文化,對三匯彩亭也頗有感情,她說,這些傳承人都是義務扎彩亭,他們就是憑著對彩亭的熱愛做這項工作的。記者好奇地問陳清安,你們沒有其他愛好嗎?陳清安呵呵地笑了,憨厚地說:“我們沒有其他愛好,就是喜歡扎彩亭。”
多種文化融為一體
王安大是第七代傳承人,已有73歲了。提起彩亭,王安大老人精神抖擻,他神采奕奕地給記者講述道,他從小就喜歡扎彩亭,看見長輩們在扎彩亭,他就在一旁細心觀察,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成了手藝最全面的一位傳承老藝人。扎亭子的關鍵技術是秘而不宣的,老一代藝人對傳承人進行“口傳心授”,來保證彩亭藝術的承傳與發展。
據了解,從籌劃、設計、到正式抬彩亭,需組織者、設計者、工匠藝人及其他人員為此忙碌1個月時間。在約4平方米的平台中心,豎立一根經過特殊鍛打的鐵桿,桿上支架橫伸斜展,曲折有致,將故事中的人物、情節層疊3—5層,通高8—10米。“四人舁之以行,游曳大街,遊樂碼頭”,6名腳夫齊步慢行,亭上兒童舞袖擺手,翻轉滾動,其寬鬆的服飾掩住支架,凸顯“高、驚、險、奇、巧”的藝術特色。亭子閃閃悠悠,似墜非墜,觀眾牽魂撩魄,驚嘆不已。在歡快的耍鑼聲中,彩燈彩旗開路,眾人拉動旱船,滑稽詼諧的抬總爺隨後,接著是幾台彩亭閃亮登場,而亭子周圍簇擁著數種川東民間文藝表演,眾星拱月。龐大的表演隊伍以及追隨彩亭的人流使彩亭會隆重熱烈。
看到亭子晃悠,小孩子在上面翻轉,觀眾不禁為彩亭上的小孩子的安危捏了一把汗。廖瑞說,扎彩亭時,藝人把各方面的安全因素都是考慮進去了的,不存在危險。據透露,每到彩亭會,人們都爭著要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亭子坐一坐,要想當小演員有時還要走“後門”才當得上呢!
三匯彩亭路在何方
三匯彩亭作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正面臨著瀕臨失傳的境地。由於人才培養困難,而且沒有穩定的傳承機制,三匯彩亭後繼乏人。據了解彩亭藝人年齡普遍是5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青年人較少。另外,彩亭器材、道具、服裝、曲目以及加工工具等方面的保存沒有專門的陳列室和人員加以保管和維護,歷屆彩亭會的器材、道具、服裝保管零亂或不斷丟失,也不利於對彩亭藝術的研究與繼承。且經費不足也是彩亭藝術瀕臨絕境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三匯彩亭雖然存在著這些特殊問題,但仍是保存較好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這與當地三匯鎮政府、渠縣政府的重視是分不開的。三匯鎮政府成立了“三匯彩亭研究會”,作為三匯彩亭會保護與開發利用的專門組織;縣財政根據實際需要,曾多次撥款支持三匯彩亭,對三匯彩亭會的舉辦及保護工作也給予了適當的扶持。
民國33年圖片民國33年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