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減正氣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二。具有芳香化濁,清熱利濕之功效。主治穢濕著里,舌黃脘悶,氣機不宣,久則釀熱。臨床常用於泄瀉、急慢性胃炎、腸炎等證屬三加減正氣散證者,亦用於冠心病,症見心前區脹悶感,腹脹,納食少,舌苔白膩,屬濕熱阻滯中焦者。
基本介紹
- 名稱:三加減正氣散
- 出處:《溫病條辨》卷二
- 組成:藿香、茯苓皮、厚朴、廣皮、杏仁、滑石
- 功用:芳香化濁,清熱利濕
- 主治:穢濕著里,舌黃脘悶,氣機不宣,久則釀熱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加減正氣三號方,陳藿苓朴杏仁商,再加滑石共六味,清利濕熱大便爽。
組成
藿香(連梗葉)三錢(9g),茯苓皮三錢(9g),厚朴二錢(6g),廣皮一錢五分(4.5g),杏仁三錢(9g),滑石五錢(15g)。
用法用量
水五杯,煮取二杯,再服。
功用
芳香化濁,清熱利濕。
主治
穢濕著里,舌黃脘悶,氣機不宣,久則釀熱。
方義
該方有芳香開泄、清利濕熱之功,為苦辛寒劑。本方以帶葉藿香梗宣氣透邪,理氣和中,芳化濕濁,和胃悅脾,為君藥,《本草正義》認為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溫煦而不偏於燥熱,能祛陰霾濕邪而助胃正氣,為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甘,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輔以厚朴行氣化濕,寬胸除滿,陳皮理氣和中,二藥辛開苦降,疏理中焦氣機而為臣藥。以杏仁利肺與大腸之氣且宣利上焦肺氣,氣化則濕亦化,滑石、茯苓皮滲濕泄熱,此三味為佐使之品。全方以芳化之品清疏胃熱,芳化脾濕,又融健脾理氣為一體。脾運則濕除氣暢,胃熱去則胃氣和。
配伍特點
舌黃脘痞,為濕阻中焦而微有化熱之象,故以藿梗、厚朴、陳皮疏理中焦,滑石、茯苓皮滲濕泄熱,因濕漸化熱,所以用藿香葉以透熱向外,杏仁宣利肺氣,氣化則濕熱俱化。
運用
臨床常用於泄瀉、急慢性胃炎、腸炎等證屬三加減正氣散證者,亦用於冠心病,症見心前區脹悶感,腹脹,納食少,舌苔白膩,屬濕熱阻滯中焦者。
重要文獻摘要
《溫病條辨》:“穢濕著里,舌黃脘悶,氣機不宣,久則釀熱,三加減正氣散主之。三加減正氣散方,苦辛寒法,藿香(連梗葉)三錢,茯苓皮三錢,厚朴二錢,廣皮一錢五分,杏仁三錢,滑石五錢。水五杯,煮二杯,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