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太監下西洋

三保太監下西洋

三保太監下西洋亦稱“鄭和下西洋”。中國最早的大規模遠洋航行。明永樂三年 (1405年) 至宣德八年 (1433年),鄭和奉命率領船隊七次出使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規模遠洋航行。鄭和,本姓馬,回民,雲南昆陽人,洪武時被閹入宮。靖難之役中,從燕王起兵有功,朱棣賜他姓鄭,提拔為內宮監太監。因小字三保,也稱三保太監。明初社會經濟的全面恢復,宋元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加強對外聯繫提供了有利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保太監下西洋
  • 人物:鄭和 朱棣
  • 朝代:明朝
  • 事件:明朝三保太監鄭和奉旨出使海外
  • 出發地:太倉劉家港   長樂太平港
  • 船    只:一次200多艘
  • 次    數:7次
  • 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
  • 第二次下西洋:永樂五年 1407年10月13日
  • 第三次下西洋: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
  • 第四次下西洋: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
  • 第五次下西洋:永樂十五年(1417年6月)
  • 第六次下西洋:永樂十九年1421年3月3日
  • 第七次下西洋宣德五年(1430年)
歷史背景,歷史過程,歷史意義,

歷史背景

明成祖朱棣用武力從他侄兒手裡奪得了皇位,有一件事總使他心裡不大踏實---建文帝下落不明。於是他派遣鄭和下西洋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歷史過程

他們乘坐六十二艘大船,這種船長四十四丈,闊十八丈,在當時是少見的。船隊從蘇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出發,經過福建沿海,浩浩蕩蕩,揚帆南下。
三保太監下西洋
鄭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著又到爪哇、舊港(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南岸)、蘇門答臘、滿剌加、古里、錫蘭等國家。他帶著大批金銀財物,每到一個國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國王,並且把帶去的禮物送給他們,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許多國家見鄭和帶了那么大的船隊,態度友好,並不是來威嚇他們,都熱情地接待他。
鄭和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國。西洋各國國王趁鄭和回國,也都派了使者帶著禮物跟著他一起回訪。在出使的路上,雖然遇到幾次驚濤駭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船隊從沒出過事。只是在船隊回國、經過舊港的時候,卻遇到了一件麻煩事。舊港地方有個海盜頭日,名叫陳祖義。他占據了一個海島,糾集了一支海盜隊伍,專門搶劫過往客商的財物。這回聽到鄭和船隊帶著大批寶物經過,分外眼紅,就和同夥計議,表面上準備迎接,趁鄭和不防備,就動手搶劫。
這個計謀被當地人施進卿得知,他偷偷地派人到船隊告訴了鄭和。鄭和心想,我手下有二萬兵士,還怕你小小海盜?既然你要來偷襲,就非得給你點教訓不可。他命令把大船散開,在舊海港口停泊下來。命令船上的兵士準備好火藥、刀槍,嚴陣以待。夜深的時候,海面上風平浪靜,陳祖義帶領一群海盜乘著幾十艘小船直駛港口,準備偷襲。只聽到鄭和坐船上一聲火炮響,周圍的大船都駛攏來,把陳祖義的海盜船圍住。明軍人多勢大,早有準備,把陳祖義殺得大敗。大船上的兵士丟下火把,把海盜船燒著了。陳祖義想逃也逃不了,只好乖乖地當了俘虜。
鄭和把陳祖義捆綁了起來,押回中國。到了京城,向明成祖獻上了俘虜。各國的使者也會見了明成祖,送上大批珍貴的禮物。明成祖見鄭和把出使的任務完成得很出色,高興得眉開眼笑。後來,明成祖相信建文帝確實是死了,沒有必要再去尋找。但是出使海外的事,既能提高國家的威望,又能促進跟西洋各國的貿易往來,好處很多。所以打那以後,一次又一次派鄭和帶領船隊下西洋。從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將近三十年里,鄭和出海七次,前前後後一共到過印度洋沿海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的木骨都束國(在今索馬里的摩加迪沙一帶)。
到鄭和第六次出使回國的那年,明成祖得病死了。他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不到一年也死了。繼承皇位的明宣宗朱瞻基,是一個八九歲的孩子,由祖母徐太后和三個老臣掌權。大臣們認為鄭和出使七次,國家花費太大,到國外航行的事業就停了下來。

歷史意義

鄭和的七次航行,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說明當時我國航海技術已經有很高的水平。通過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那些國家裡還流傳著三保太監的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