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內容,一、總體要求,二、分類施策,三、創建要求,四、組織實施,
通知
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三亞市培育海綿創新產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各管委會,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三亞市培育海綿創新產業的指導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8月19日
內容
三亞市培育海綿創新產業的指導意見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通過積極貫徹落實新型城鎮化和水安全戰略有關要求,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在有效防治城市內澇、保障城市生態安全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海綿城市是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優勢產業,集聚高端發展要素。培育創建海綿城市是新常態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動能轉換的重要平台,落實“聚力創新、聚焦富民”的重要載體。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講話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依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23號)、《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國發〔2013〕3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等國家法規政策,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打造生態文明、美麗舒適的三亞;同時堅持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的基本原則,將海綿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規劃、工程設計、建設、維護的全過程之中,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有效緩解城鎮化過程中產生內澇問題。
堅持創新導向,高標準培育海綿城市。創新培育海綿城市的理念、思路和方法,防止“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適當提高創建要求,不搞區域平衡、產業平衡和數量限制,不搞“運動式”部署推進。
堅持因地制宜,差異化打造海綿城市。從實際出發,發掘特色優勢,防止照搬照抄、一哄而上。根據區域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宜游則游,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獨特海綿產業生態,防止千篇一律。
堅持以人為本,高起點創建海綿特色城市。以人為核心,進行高起點規劃,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完善城鎮功能,補齊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短板,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走節能低碳發展之路,提高人民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防止搞“形象工程”。
堅持市場主導,多元化構建海綿建設主體。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要求,創新建設管理機制和服務模式,提高多元化主體共同推動海綿城市發展的積極性。政府做好規劃編制、設施配套、文化建設、生態保護、資源等要素保障,防止政府“大包大攬”。
堅持節約用地,集約化提升土地產出效益。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管控和引領作用,統籌安排海綿城市建設用地,保障合理用地空間,最佳化建設用地布局。按照節約集約用地要求,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和未利用地,大力推進低效產業用地再開發,著力提升節地水平和土地資源配置效率,防止藉機“圈地造城”。
二、分類施策
海綿城市應主要聚焦於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和水資源,聚力於城市水環境質量,提高雨水資源化利用水平,緩解城市內澇,提高應對超標降雨的能力,最佳化城市用地布局。
聚焦海綿試點區,要學習借鑑試點區創建海綿城市的經驗做法,強化功能疊加、突出項目推動、集聚高端要素、創新運營機制,立足產業發展“特而精”、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設形態“小而美”、運作機制“活而新”,做精做強本地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的主導特色海綿產業,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創新集群、有影響力的海綿特色項目,成為我市創新新高地、發展動能轉換新樣板。
打造海綿特色城市,要突出地域文化、鄉土民俗、歷史遺存等獨特旅遊資源,堅持精緻打造、凸顯“風情”,適應大眾旅遊時代特點,提供多元化旅遊產品,滿足差異性消費需求。做到形態、業態、生態相統一,注重生態環境和文化原真性保護,注重打造美譽度和影響力,培育三亞旅遊品牌新亮點。
三、創建要求
(一)彰顯特色,打造產業升級新平台。產業是城市的生命力,特色是產業的競爭力。要立足資源稟賦、區位環境、產業集聚、歷史文化等條件,按照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要求,緊扣產業發展趨勢,鎖定產業主攻方向,加快發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每個細分區域原則上都要培育創建一個海綿特色景觀節點,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海綿城市建設要著力於促進旅遊產業,特別是濱海旅遊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二)突出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發揮海綿城市創新成本低、生態環境好等優勢,集聚高端要素,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和資本鏈的緊密耦合,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業創新生態圈。依託網際網路拓寬市場資源、社會需求與創業創新對接通道,推進專業空間、網路平台和企業內部眾創,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創新運營管理體制和投融資機制,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市民積極參與海綿城市的投資建設和管理,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主力軍,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民眾。
(三)完善功能,豐富公共服務新供給。注重功能疊加,著力於打造產業特色、文化特色、生態特色和交往空間,構築“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新形態。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加強海綿設施建設。創新布局公共服務優質資源,提升社區服務功能,建設智慧海綿。合理界定人口、資源、環境承載力,嚴格布局海綿設施。
(四)綠色引領,建設美麗宜居海綿城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保護特色景觀資源,構建生態網路,彰顯生態特色,基本達到海綿城市要求,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現水體不黑臭,大雨不內澇,小雨不積水。嚴格控制開發強度,著力提高開發水平,要把節能、節地等理念貫穿海綿城市整個建設過程,推動生態保護與海綿城市建設互促共融。
四、組織實施
(一)明確部門職責。市規劃委對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建立相關工作機制。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大協同推進力度,結合部門職能,加強工作指導,創新務實開展相關工作。
(二)強化責任落實。各區是培育創建海綿城市的責任主體,要準確把握海綿城市的內涵特徵,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因地制宜制定培育計畫,明確發展路徑。各區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海綿城市規劃、申報、創建工作的指導和服務,結合地方實際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形成市、區兩級聯動創建機制。
(三)加強政策支持。充分整合現有政策資源,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職能部門要明確對海綿城市建設的專項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券、專項債券或集合債券進行融資,用於海綿城市建設。
(四)實施績效評價。市統計局會同相關部門建立統計指標體系,對海綿城市開展統一監測;相關責任部門分別制訂有針對性的年度考核辦法,開展績效評價,並將考核評價結果與政策兌現相掛鈎。加大宣傳力度,及時總結推廣樣板工程典型經驗。對創建海綿城市過程中出現的弄虛作假、重大責任事故以及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負面事件,根據事件嚴重情況,採取相應的行政和法律處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