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三下鄉——是指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
文化下鄉包括:圖書、報刊下鄉,送戲下鄉,電影、電視下鄉,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
衛生下鄉包括:醫務人員下鄉,扶持鄉村衛生組織,培訓農村衛生人員,參與和推動當地
合作醫療事業發展。
目的
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深入貫徹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農村
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活動介紹
自中宣部等十部委聯合下發《通知》以來,科協系統積極開展“科普之冬”、“科技之春”、“科普宣傳周(月)”、“科普千里行”、“科普百鄉行”、“少數民族科普示範工程”等科技下鄉活動。
衛生系統積極送衛生下鄉,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各高校系統的大中專學生在文化下鄉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通過“三下鄉”實踐活動既促進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又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按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成長成才;既傳播了先進文化,又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接受先進文化的哺育;既服務了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又服務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下鄉”活動把組織活動與機制建設結合起來,既抓住當前效果,也考慮長遠利益,通過有效的工作機制,保證“三下鄉”,常下鄉;把“送”與“用”結合起來,在“用”字上著力,在提高效果上下功夫;把“送”與“建”結合起來,在往下送的過程中,著眼加強陣地隊伍設施建設,增強農村經濟的造血功能。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是服務基層、服務“三農”的重要惠民活動,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活動當天,來自宣傳、文化、科技、衛生等數十個部門的專家露天“擺攤設點”,為民眾提供黨的十八大精神宣傳、科技大篷車、醫療義診、法律諮詢等現場服務,並舉辦醫療講座、農技推廣等培訓。中國歌舞劇院為當地民眾帶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科普圖書、醫療設備、電腦、藥品等隨著慰問小分隊,被送進鄉村、醫院和學校。九部門負責同志還深入農村、社區調研,並慰問老英模、老黨員、道德模範代表。
中宣部副部長申維辰在集中服務活動中指出,2013年要按照中宣部等14部門下發的《關於2013年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切實負起責任,努力把“三下鄉”活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結合實際
一是要著眼於促進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三下鄉”的內容需從各地實際出發,緊密與本地農牧區民眾的生產生活聯繫起來,把“三下鄉”落實到幫助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上,落實到培養新型農牧民上,落實到滿足農牧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上,以此來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
新農村建設。
二是要著眼於實際效果。要把“大”與“小”結合起來,在組織好大型團隊下鄉的同時,要更多組織小型演出隊、流動醫療隊和科普工作隊等,深入基層。要把“送”與“建”結合起來,注重培養農村本土人才。要把“老”與“新”結合起來,要更充分運用新的傳播技術和手段,加快農村公共信息網路建設。
三是要著眼於解決農牧民切身利益問題。要加大貧困地區和困難家庭支持力度,既要扶貧又要扶志,幫助他們出思路、謀創業,儘快實現脫貧致富。要關心農牧區貧困戶、五保戶和殘疾人、老年人,關愛農村婦女兒童,多為他們送溫暖、辦實事。
意義
通過“三下鄉”活動,我們國家把發展經濟、建設小康和扶貧攻堅結合起來,為農村中心工作服務,為農民致富服務;把集中活動與經常工作結合起來,抓好集中活動,發揮示範作用,做好日常工作,滿足農民需要;把面上活動與雪中送炭結合起來,突出工作重點,著重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通過“三下鄉”活動,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增強致富能力;通過“三下鄉”活動,使得各部門的業務工作結合起來,服務農民,鍛鍊隊伍,推動部門工作,加強自身建設;培育農村文化市場,制定政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引導扶持農村文化科技衛生事業的繁榮發展。
學生下鄉
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儘管涉及面廣,內容豐富,但也必須與農村實際需要相結合,在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可以也應該將自己在校所學的先進科學的生活觀念在廣大農村傳播,他們應該緊密結合所學專業技術知識,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先進科技文化知識和生活觀念的宣講活動。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為大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視窗,密切了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這有益於高教體系建立針對性和切合實際的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策略和途徑,一般學校裡面組織的三下鄉活動形式以支教、調查為主,由於學生在衛生方面不是很成熟地掌握知識,故不為推薦。大學生可通過三下鄉活動豐富自己人生經歷,還可以提升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