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高僧

將阿彌陀佛的本願正確地傳承下來的印度、中國以及日本的七位高僧。日本淨土真宗祖師親鸞聖人尊稱他們為“七高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高僧
  • 所屬:中國以及日本
  • 相關:日本淨土真宗祖師
  • 屬性:將阿彌陀佛的本願正確地傳承
七高僧,龍樹菩薩,天親菩薩,曇鸞大師,道綽禪師,善導大師,源信僧都,法然上人,正信偈,

七高僧

將阿彌陀佛的本願正確地傳承下來的印度、中國以及日本的七位高僧。日本淨土真宗祖師親鸞聖人尊稱他們為“七高僧”。他們分別是:

龍樹菩薩

生於距今大約1900年前,印度人。釋尊在佛經中預言說:“在我去世700年後,南印度將會出現一位叫做龍樹的人,講說大乘無上之法”。正如釋尊所預言的那樣,龍樹菩薩為傳播佛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今天,龍樹菩薩為佛教的各宗派所尊敬,甚至被稱為“小釋迦”。將親鸞聖人教義傳遍全日本的蓮如上人在其《御文章》中也說“八宗之祖師龍樹菩薩”(1卷14篇)。
在《十住毗婆沙論》中,龍樹菩薩將佛教分為“難行道”和“易行道”,勸誡大家聞信易行的“彌陀本願”。
龍樹菩薩告訴我們,“追求佛法重於舉起三千大千世界(大宇宙)”。

天親菩薩

生於距今大約1700年前,印度人。也被稱為“世親菩薩”。
親鸞聖人名字中的“親”字,就是取自天親菩薩的名字。他撰寫的《淨土論》是對《大無量壽經》的注釋,極為著名,甚至到在佛教中一提到“論”,就是指《淨土論》的程度。也稱之為《往生論》
天親菩薩著作極多,甚至因此被稱為“千部論主”。

曇鸞大師

生於距今大約1500年前,中國南北朝時期的高僧。
親鸞聖人名字中的“鸞”字,就是取自曇鸞大師的名字。而且,在聖人所寫的《高僧和贊》中,有關曇鸞大師的和贊數量是最多的(34首)。在《正信偈》中,聖人將曇鸞大師稱為“本師”(此外只用於尊稱聖人直接的老師--法然上人),由此也可以看出聖人對曇鸞大師尊敬到何等程度。
《淨土論注》是對天親菩薩的《淨土論》的解釋。“注”,就是解釋的意思。在佛教中,一說到“論注”,就是指《淨土論注》。也被稱為《往生論注》。

道綽禪師

生於距今大約1450年前,中國隋唐時期淨土宗高僧。
道綽禪師在其主要著作《安樂集》中,將佛教分為“聖道佛教”和“淨土佛教”兩種,並斷言“依靠聖道佛教不能得救,唯有相信淨土佛教彌陀的本願才能得救”。這是唯有像道綽禪師這樣的高僧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親鸞聖人對他的偉大功績非常讚嘆,說:
“道綽決聖道難證,唯明淨土可通入”(正信偈)

善導大師

生於距今大約1400年前,中國盛唐時期著名高僧。
親鸞聖人在《正信偈》中盛讚道:“善導獨明佛正意”(雖然當時有很多的僧侶,但是清楚明白“佛正意”的,唯有善導大師一人)。
聖人還稱善導大師為“大心海化現的善導”(佛從極樂淨土出來,變化成人的形態出現)。
其著作《觀無量壽經疏》是對於釋迦牟尼佛的《觀無量壽經》的解釋。因為此書是遵照在夢中出現的佛的教導而寫下的著作,善導大師曾自言:“欲寫者,一如經法。一字一句,不得加減。”

源信僧都

生於距今大約1000年前,日本人。也被稱為“惠心僧都”。其著作《往生要集》中,詳細地描寫了地獄、極樂的樣子,勸誡大家早日成為往生淨土之身。源信僧都曾為臨終的母親說法,其母成為了為彌陀本願而歡喜之身。據說,此書就是以此為緣寫成。

法然上人

生於距今大約900年前,日本人。也被稱為“源空”。
法然上人是親鸞聖人直接師從的老師。因為智慧超群,是佛教的大學者,被當時的人們仰慕為“智慧第一的法然房”“大勢至菩薩的化身”。大勢至菩薩是代表阿彌陀如來智慧的菩薩。
法然上人在其主要著作《選擇本願念佛集》中嚴厲教導:“除了彌陀本願之外的所有佛教,都要捨棄、封閉、擱置、拋下”,所以《選擇本願念佛集》也被稱為“舍閉擱拋”。這本書如同在當時的佛教界投下了一顆核子彈,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此書也被簡稱為《選擇集》。親鸞聖人所撰寫的《教行信證》,就是對這本《選擇本願念佛集》的解說。

正信偈

《正信偈》是親鸞聖人承蒙阿彌陀如來本願的救度,以報佛恩的真情,一字一淚所寫成的聖教,是一切經的總結。親鸞聖人曾說“我親鸞絕不宣揚珍奇之法門,釋迦之教法,只是我信也教別人聞之而已”,《正信偈》正是只講說了釋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懷和弘揚彌陀本願的七位高僧的教義。
透過《正信偈》,可以一窺彌陀如來的大慈悲,亦可看到歷代善知識的苦心。閱讀《正信偈》,也正如直接聽聞親鸞聖人講說佛法的真髓一樣。
親鸞聖人——歸命無量壽如來,南無不可思議光
無量壽如來——是阿彌陀佛的另一個名字,因為阿彌陀佛的壽命沒有限量,所以稱之為無量壽如來。
不可思議光——這是不可思議光如來的簡稱,也是阿彌陀佛的名字。在佛法中稱念力為光明,阿彌陀佛的念力超越我們的想像,人再如何偉大如何聰明都是在自己有限的頭腦中思量,唯有彌陀的光明可以超越時間超越空間,亘古不變,故而尊稱為不可思議光如來。
歸命——是信順無疑的意思,通俗地說就是“得救”的意思。
南無——是釋尊用印度語的發音以漢字來表達,和“歸命”二字的意思一樣,也是“得救”之意。
聖人所言“歸命無量壽如來,南無不可思議光”是在表白自己安心的偈文,將自己獲救的體驗一連喊了兩次:“親鸞獲得阿彌陀佛的救助啦,親鸞獲得阿彌陀佛的救助啦!”
在《正信偈》的開頭,聖人將自己的獲救告白,並勸我們:“請各位,早日和我親鸞一樣,獲得阿彌陀佛的救度吧!”佛法中把這說成是自信教人信,布教者應該先自己獲得信心,而後將怎樣獲得救度的過程告訴別人教給別人,勉勵後來的求道者。相反,如果有人說:“我還沒有獲救,但我希望你們早日得救!”聽到這樣的話,恐怕很難會得到別人的信任並去認真求法吧。
還應該注意的是聖人把自己“獲得阿彌陀佛救度”這句話一連表達了兩次。一次就可以把意思說清楚了卻說了兩次,意味深長,可見聖人內心是多么歡喜呀!比方說,正預備吃晚飯的時候,突然停電了,三十分鐘,一個小時,還是不亮。太暗也不能吃飯,其他事也不能做,湊巧的是連手電筒與蠟燭也沒有。肚子餓得咕咕叫,一心盼望著電燈快些亮起來。
正在心裡嘀咕時,忽然,燈,亮了。
此刻,無論是誰,一定不由自主地喊出聲來“亮啦,亮啦,亮啦!”可能沒有人只喊一次“亮啦”吧!
同樣的話反覆告白兩次,乃是因為在黑暗中等待的時間太漫長,忽然來臨時,不多喊一次就無法表達內心的喜悅。聖人這么呼喊,也是因為聖人終於得到了努力追求很長時間的東西。
正信偈與龍樹菩薩
釋迦如來楞伽山 為眾告命南天竺 龍樹大士出於世 悉能摧破有無見
  
宣說大乘無上法 證歡喜地生安樂 顯示難行陸路苦 信樂易行水道樂
釋尊在楞伽山預言說,南印度將會出現一位叫做龍樹的人,講說大乘無上之法。龍樹菩薩正確弘揚了釋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懷——彌陀本願,將佛教分為“難行道”和“易行道”。
正信偈與天親菩薩
“ 天親菩薩造論說 歸命無礙光如來 依修多羅顯真實 光闡橫超大誓願”
天親菩薩撰寫了著名的《淨土論》,對《大無量壽經》進行了解釋。歸命阿彌陀佛之後,依照釋迦一切經的教義開顯真實佛法,把讓人一念橫超得救的彌陀本願發揚光大。
正信偈與曇鸞大師
“本師曇鸞梁天子 常向鸞處菩薩禮 三藏流支授淨教 焚燒仙經歸樂邦
天親菩薩論註解 報土因果顯誓願 往還廻向由他力 正定之因唯信心”
梁武帝對曇鸞大師極為尊敬,常向著大師的方向行菩薩禮,曇鸞大師捨棄仙道而修淨土的故事被傳為美談。大師的著作《淨土論注》對天親菩薩的《淨土論》做了進一步解釋,強調獲得彌陀的他力信心才是往生淨土的正因。
  
正信偈與道綽禪師
“道綽決聖道難證 唯明淨土可通入”
道綽禪師斷言“依靠聖道佛教不能得救,只有相信淨土佛教彌陀的本願才能得救”。在其《安樂集》中說佛滅度後有五個五百年末法開始時期,此時淨土一門最為應機。他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淨土二門。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只有淨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淨土。所以他一生宣揚淨土法門。
正信偈與善導大師
“善導獨明佛正意 矜哀定散與逆惡 光明名號顯因緣 開入本願大智海”
當時有他派的學者批評及非難念佛法門,並且說凡夫光念佛是無法往生的。為此,善導大師作了“六字釋”,宣說信心中已是“願·行”具足,闡明凡夫也能往生彌陀如來報土的原委,正面地還擊了彼等的非難,故此偈言:“善導獨明佛正意”。
阿彌陀如來憐憫一切眾生,欲救度之。因此,不論修定善者、或修散善者、或犯五逆罪者、或無惡不作的人,皆能於信一念中被彌陀的光明所攝取。因此善導大師在《禮讚》中言道:
“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光明名號顯因緣”,即是上文之意。阿彌陀如來以“光明”和“名號”的因緣救度十方眾生。
正信偈與源信僧都
“極重惡人唯稱佛 我亦在彼攝取中 煩惱障眼雖不見 大悲無倦常照我”
“極重惡人”是無法成佛的,唯有稱念佛名,才能往生極樂。這裡所說的極重惡人,是源信僧都自稱,是他被彌陀所救後見到的真實的自己的樣子。“稱佛”即是念佛,即是“行”之意。如果粗心的看此語,往生會誤以為不論有無信心,只要念佛即可往生,此是不正確的想法。此處所言之念佛(行),乃“信行不離”的念佛。欠缺信心的念佛,即“有口無心的空念佛”是無法往生的。
“大悲”深故,“無倦常照我”。“攝取不捨”故,“常照我”。又因“光明遍照”,故能“攝取不捨”。
正信偈與法然上人
“本師源空明佛教 憐憫善惡凡夫人 真宗教證興片州 選擇本願弘惡世”
“本師源空明佛教”一句,在稱讚上人的智解(智慧),“憐憫善惡凡夫人”一句,在讚嘆上人的悲心。”
《和贊》亦言:
由智慧光力 現本師源空
開淨土真宗 宣選擇本願
“智慧”和“大悲”之德,乃法界德,法性(真如)具備了法然(自然)的功德,此功德正是阿彌陀如來的功德,亦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眾生即是依此功德力往生的。
“真宗”即是淨土真宗。法然上人沿襲了中國所通稱的淨土宗的宗名,因此上人在生時,自稱是淨土宗。雖然如此,到了親鸞聖人的時候,為了弘揚恩師法然上人(淨土宗)的真精神所在,故開始啟用“真宗”二字。
“教證”,指“教、行、信、證”。教、行、信、證,簡稱為“教證”,或是“教行證”。“選擇本願”指第十八願。第十八願的願名有多種,善導大師用“念佛往生願”,法然上人用“選擇本願”,親鸞聖人在“信卷”中,則用“至心信樂願”。此處所言的“選擇本願”,則沿用自法然上人的《選擇本願念佛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