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鸞

親鸞

親鸞 Shinran(1173~1263),日本佛教淨土真宗初祖。曾名范宴,綽空,善信,愚禿親鸞等。諡號見真大師。

基本介紹

  • 本名:親鸞
  • 別稱:范宴
  • 出生地:日本京都
  • 主要作品:《教行信證》
  • 身份:日本佛教淨土真宗初祖
  • 諡號:見真大師
人物生平,主要經歷,人生目標,淨土真宗,

人物生平

生於京都,4歲喪父,8歲喪母,幼時就有“人世無常” 的想法。9歲出家,成為比睿山天台宗的僧侶,按照《法華經》的教義苦修20年而未能解決生死大事。29歲下山投淨土宗,在法然上人(源空)門下學他力念佛教義而被阿彌陀佛的本願所救攝。主張一向專念無量壽佛,為開顯阿彌陀佛廣度一切眾生的真義而食肉娶妻。後因與當權者神權統治思想的矛盾而被流放越後國(今新潟縣),遇赦後在各地傳播真實(根本、究竟)佛法,著書立說,自稱“非僧非俗”,開創了淨土真宗。晚年回到京都,於1263年90歲圓寂。
親鸞對源空的思想做了進一步發揮,認為“信心”並非自我修持的成佛內因,而是阿彌陀佛賜予的,從而在“信願行”三資糧中排除了願和行,只保留了信,神化了彌陀佛,建立了一種上帝崇拜式的彌陀信仰,往生超越三輩九品而直取佛果,等同彌勒,位同如來。真宗符合了人們投機取巧、好逸惡勞的天性,其說詞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誘惑性,如此雖有吸引部分信眾求生淨土的現實利益,但卻也造成毀壞佛法的無邊過失;其雖抓住了淨土宗核心因素——信心,但依其理論生起的宗教激情式信心卻難以維持長久(除非宿世善根極其深厚者)。
早年入青蓮院依慈圓修學,後遊學比睿山,奈良。29歲于吉水投源空門下,受念佛易行的淨土法門。與師俱被流放越後(今新澙),遇赦後還俗,四處教化,歸依者甚眾。於常陸(今茨城)稻田草庵著《教行信證文類》。60歲,於近江(今滋賀)木部建錦織寺,又於京都諸寺弘教。與慧信尼結婚,子善鸞等,門下有真佛,性言,唯圓等。

主要經歷

1173年—— 生於京都(日本平安時代末期)9歲—— 出家,入佛門
聖人4歲即喪父,8歲時又失去了母親。性烈如火時代痛失雙親,這使聖人驚訝地意識到死亡也在步步逼近自己,於是,為了解決生死這一大事(死後要到哪裡去),他年僅9歲就剃度出家,成為了比睿山天台宗的僧侶。在山上,聖人全心全力按照《法華經》的教義刻苦修行了20年,由於未能解決後生一大事,於29歲時揮淚離開了比睿山。
29歲—— 依靠彌陀誓願,實現人生目的
下山後不久,聖人即遇到了淨土宗的祖師法然上人,得知了真實的佛法——阿彌陀佛的誓願。依靠彌陀誓願,聖人終於得以解決生死大事,實現了人生的目的。他隨即拜法然上人為師,開始全力弘揚真實佛法。
31歲—— 食葷娶妻
為開闡彌陀誓願廣度一切眾生的真意,親鸞聖人於31歲公然食葷娶妻。這在當時的佛教界激起了軒然大波,使其備受四面八方的責難和攻擊。
35歲—— 被流放到越後(今新澙縣)
聖人35歲時遭遇了日本佛教史上最嚴厲的彈壓。在這次彈壓中,親鸞聖人最初被判死罪,後改為流放越後(今新澙縣)。在風雪嚴寒的越後之地苦度了五個春秋之後,聖人來到了關東(今東京一帶),在此處大力弘揚彌陀誓願,使真實佛法傳遍了關東大地。
60歲後,從關東回到京都
20年後,年進花甲的聖人返回故鄉京都,此後直到90歲去世為止,一邊宣揚彌陀誓願,一邊致力於寫作。聖人著作甚多,最重要的著作為《教行信證》,其他還有《淨土和贊》、《高僧和贊》、《正像末和贊》、《愚禿鈔》、《唯信鈔文意》、《一念多念證文》等。
1263年——90歲圓寂

人生目標

少有人知的一面
從日本右翼評論家到左翼思想家,不分宗系黨派,都對親鸞聖人讚不絕口。然而,親鸞學子們卻很擔心,他們是否真正了解聖人呢?人們大多覺得聖人和藹可親,其實這並非他的全貌。聖人的真實形象一直不為世人所知,其教義也總是受到極大的誤解。
親鸞聖人具有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而他的言行又極其疾惡如仇,決不妥協。他的容貌看上去飽經風霜,字跡猶如刀刻般鋒利,這些都可以說是聖人性格的典型表現。他激烈、嚴峻的性格在言行中表現得尤為顯著,卻幾乎不為世人所知曉。
聖人在31歲時斷然吃葷娶妻,這本是為了向世人強調,彌陀的拯救是廣度一切眾生,不分在家、出家、所有人都能以其原本的面貌得到拯救。然而,這一行為由於顛覆了禁止僧侶結婚的傳統,自然引起了佛教界的軒然大波。而聖人對他們的回應則是:
“此世所謂本山、本寺之主僧、法師,甚厭之。”
聖人毫不顧忌地坦言,我非常討厭世間那些所謂名門寺院裡的“高僧”、“大德”們。
親鸞聖人平時性情溫和,然而一旦發生歪曲佛法這種事關多生永劫的問題時,就會表現出毅然決然的態度。這種執著而激烈的信念引發了他和法友的多次爭論。當他還在法然上人門下時,就和法友善慧房圍繞“活著的時候能否往生”的問題展開過爭論,聖人堅決主張“活著的時候就能往生”。這作為聖人一生中的三大爭論之一流傳至今。後來,那些懷恨在心的法友們攻擊他背叛恩師、自立學說,是一個“背師自立”的厚顏無恥之徒,使他陷入孤立的境地。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親鸞聖人在35歲時曾被流放越後,這件事雖然廣為人知,但其真實原因卻很少有人知曉。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親鸞聖人強調釋迦本懷——“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教導人們拋開其他一切諸佛、菩薩、諸神,只相信阿彌陀佛一佛。(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教義。釋迦牟尼佛親口宣告說,我來到這個世上的目的,就是為了宣講這一教義。)尤其是對諸神的排斥,激怒了視日本為神國的當權者及其勾結者,他們把親鸞聖人視為擾亂社會秩序的惡魔,判處其死刑。幸虧九條兼實公從中斡旋,才改為流放偏遠之地。
主上、臣下、背法違義,成忿結怨。 《教行信證》
“從天皇到臣子,都在違逆佛法,踐踏正義,任怒而為,犯下大罪。這是多么殘暴的行徑啊!”
在橫行霸道的後鳥羽上皇的淫威下,恩師法然上人被流放,幾位法友被處以死刑。親鸞聖人義憤填膺,爆發出如此激烈尖銳的批判。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有流言說,在後鳥羽上皇離開京都前往熊野神宮參拜期間,法然門下的安樂房等二人以宣揚佛法為藉口,進入宮中,與女子私通。上皇聽信謠言,為泄私憤,欲懲辦安樂房等人。而安樂房當面痛斥上皇:“不幸的不是我,而是你們!迫害堅守真實佛法之人,你們一定會墮入地獄,永生永世痛苦不絕。”上皇怒不可遏,命令在六條河原將安樂房等人斬首。
“那些流言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就算是真的,讓眾多女人侍奉自己的人有什麼資格如此發怒?安樂房的氣憤理所當然!”在親鸞聖人眼裡,不存在任何權威。
這個時候,當權者給予他的,既不是紫色的袈裟,也不是大師的尊號,而是罪犯的囚衣和流放的惡名。
斷不可思以餘人(為政者)為緣,弘揚念佛御訊息集》
“絕對不要幻想藉助為政者的力量弘揚佛法。”
親鸞聖人在其晚年的書簡中明顯流露出厭惡當權者的情緒。大概是因為當權者的所作所為讓他實在無法容忍吧。
在流放地忍受了五年的風霜風雪之後,親鸞聖人來到了關東,於一處名為稻田的地方結草為庵。為弘揚佛法,聖人不分晝夜地在關東一帶東奔西走,然而,在這裡的弘法之路決不平坦。
有一次,在大雪紛飛之中,聖人外出弘法。將近黃昏時,天氣意外地惡化,狂風暴雪交加,舉步維艱。這時,幸好看到了一戶人家。這家的主人日野左衛門是一個獵人,他性格刻薄,又厭惡佛法,聖人一行向他請求留宿,被他冷冰冰地拒絕了。親鸞聖人憐憫日野左衛門,想設法救度他,於是決定在他家的院門下度過一夜。在白皚缺的雪地上,聖人以石為枕躺了下來。日野左衛門入睡後,在夢中受到菩薩教誨,幡然醒悟。他飛奔出門,看到在呼嘯的暴風雪中,親鸞聖人正在安然地念佛。日野左衛門痛悔前非,把聖人請入家中。他聆聽聖人的教義後深受感動,當下即拜親鸞聖人為師,並更名為“入西房”。後來他把家宅改為寺院,命名為“枕石寺”,這所寺院至今仍廣為人知。
當時的關東地區,迷信橫行。其中有一支勢力強大的邪教,教祖是板敷山上的山僧弁圓。隨著聚集到聖人門下聞法的人越來越多,弁圓的信徒日益減少。弁圓嫉妒稻田草庵的興旺,視聖人為不共戴天之敵,曾幾次在板敷山設下埋伏,試圖襲擊聖人,但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他持劍闖進了聖人所居的草庵。
據《御傳鈔》記載,“聖人從容不迫出來與之相見”,毫無畏懼地面對劍鋒。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親鸞聖人的性情何等凌厲激烈、勇敢豪邁。
“如果我置身於弁圓處境,肯定也會去追殺。無論是殺還是被殺,恨還是被恨,都可以成為弘揚佛法的因緣。”感受到親鸞聖人這種悲憫對手的偉大信念,弁圓終被彌陀所救攝,得獲新生,並更名為“明法房”。
痛斥外道邪教
敬仰親鸞聖人的人很多,但知道他曾嚴厲駁斥外道、邪教,甚至佛教其他宗派的人卻似乎很少。因為許多人都說“親鸞聖人討厭對別人的信仰進行批判”。
九十五種皆污世,唯佛一道獨清淨。 《正像末和贊》
“世上雖有很多宗教,但都是污世之物,唯有佛法才是真實。”
聖人把一切宗教統稱為“九十五種”,並且毫不猶豫地斷言它們全都是在玷污世間,只有佛法才是真實的。這是多么痛徹的批判!
類似的斷言在《教行信證》里還有很多,如“教誡外教邪偽異執”(批判世上宗教的錯誤)但是誰也不去論及這些。
親鸞聖人嚴峻的目光不僅投向外道邪教,而且也投向了佛教其他宗派。
然末代道俗、近世宗師,沉自性唯心,貶淨土真證。 《教行信證》
“然而,甚至連開闢一宗一派的那些人(最澄、空海、道元、日蓮),也認為彌陀及其淨土即為我心。他們將彌陀及將士在心之外的主張貶低為幼稚的教義,毀謗了真實的佛法。”
親鸞聖人的抨擊異常猛烈,鋒芒逼人。
比睿山、南教(奈良)的華嚴宗、天台宗、真言宗自不待言,就連攻擊法然上人的明惠、解脫以及榮西等當時日本佛教界的領袖,都統統被親鸞聖人抨擊為“不知真實佛教之輩”。
而且,聖人對其他一切僧侶、儒教信徒的抨擊也毫不留情:“今天的佛教已經完全衰敗。雖然寺院林立,僧侶眾多,但儘是些對佛一無所知的人。信奉儒教的人也很多,他們甚至連正道與邪道的界線都分不清。真正興旺的,難道不是只有淨土真宗嗎?”
他這樣寫道:
竊以,聖道諸教,行證久廢;淨土真宗,證道今盛。
然諸寺釋門昏教兮,不知真假門戶;洛都儒林迷行兮,無辨邪正道路。 《教行信證》
不僅如此,對於只信彌陀、一心念佛的法然門下的發友,聖人也進行了冷徹的批評。
迷定散自心,昏金剛真信。 《教行信證》
“他們雖然是在念佛,卻因無明之暗未被破除,而不知曉金剛般的真實信心。”
晚年,回到京都的聖人面對不惜身命前來的關東法友,斬釘截鐵地表明了自己鮮明不動的信念——“縱因念佛而墮地獄,亦絕無後悔”,最後說:
從今而後,取念佛信之,抑或舍而別求,任由各自抉擇。 《嘆異鈔》
“捨棄念佛也罷,信奉念佛也罷,悉聽尊便!”從這句話中,甚至能感覺到一種殺氣。
聖人這種為了正確傳播彌陀誓願,近乎無情的嚴峻堅決至死都未改變。
親鸞倘閉眼,當棄之賀茂河與魚也。 《改邪鈔》
“我死之後,扔到賀茂河裡餵魚吧!”
獨自勇往直前的親鸞聖人
世人罵他是吃葷取妻的花和尚,當權者將他定罪流放越後,同門法友非難他是“背師自立”的傲慢和尚,弁圓將他視為仇敵……對於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攻訐,親鸞聖人予以猛烈的還擊:你們才是——
“違逆佛法的當權者”;
“不懂佛法的僧人”;
“不分善惡的儒者”;
“不明金剛真信之輩”。
並且意氣軒昂地宣言:“淨土真宗現在最為興旺。”
這是何等嚴峻、自信,充滿無所畏懼的勇氣。
他力,就是如來不可思議的威神力。親鸞聖人獨自勇往直前的一生,正顯示了阿彌陀佛所賜的“他力信心”之無堅不摧。
忙忙碌碌的現代人總是希望逃避現實,過一種行雲流水般悠然自適的生活。他們如果知道親鸞聖人的人生態度,恐怕會驚嘆於他的堅強和剛毅。
然而,聖人不得不因為他的剛直不阿而蒙受世人猛烈的責難。人們謾罵他是佛教的宿敵、破戒的花和尚、惡魔、狂人,法友也譴責他是“背師自立”的忘恩負義之徒工,最後,他還被流放於偏遠之地。
但是,對於聖人來說,唯有彌陀本願才是自己的生命,正確地傳播本願才是一切。在聖人的一生中,最能顯示出他的護法精神的,是在遭受住宅毀於火災的不幸後,與長子善鸞斷絕父子關係一事。
建長8年5月29日,84歲的聖人不得不給遠在關東傳法的50歲的長子善鸞寄去斷絕關係書。
善鸞詭稱“父親曾於深夜單獨授我秘法”,並且違背教義,向神祈禱,占卜吉凶。聖人斷不容許親生兒子這樣踐踏佛法,曾經多次予以勸阻,但善鸞卻全然不知悔改。最終,聖人不得不作出如此斷腸之舉。
如此可悲,夫復何言!吾今已不為汝父。亦斷不以汝為予。悲哉。 《義絕狀》
“可悲啊!我已無話可說。從今以後我不再是你的父親,也不再認你為我的兒子。唯有悲痛而已!”
聖人在極度苦惱中寫就的這封殉教般的絕情書,大概讓不少人都深受感動吧。
而除了先前的種種責難之外,對這件事的嘲笑、謾罵又如狂風暴雨般向他襲來:“破壞家庭,這算什麼佛法?”“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能引導,還妄談拯救他人,真是滑天下之稽!”也許,這是理所當然的,聖人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作為破壞家庭的罪魁禍首,必然會招來世人的反感。
聖人這種疾惡如仇、絕不妥協的精神,即使到了老成圓通的晚年也絲毫沒有改變。在視寬容為美德的人眼裡,他的言行一定是難以容忍的。
親鸞親鸞
但是,如果親鸞聖人耽於父子親情,對善鸞的言行採取默許的態度,那么幾億兆人就會無法得遇真實的拯救。這種嚴峻、堅決的態度完全是為了引導人們實現共同的人生目的。
“假令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苦難,都決不後悔。
聖人的忍,令親鸞學子們感動涕零。

淨土真宗

"淨土真宗"的意思是"淨土教理的精髓",語出中國善導大師“念佛成佛是真宗”。這原不是一個宗派的名稱,因親鸞的意圖不是要創立一個新宗派。他的目的只是要把龍樹、天親、曇鸞、道綽、善導、源信、法然這來自印度、中國及日本七位祖師所傳承發展的淨土教理之核心顯示於眾人。他從有關淨土的經典以及三國七祖的論著中整理出一套有系統,能平等解救眾生的教理。這就是淨土真宗的起源。這個淨土學系在西方被普遍稱為"真宗"(Shin Buddhism)
如今的淨土真宗已經淪為舉辦葬禮和法事的佛教、日益衰退,18歲即被彌陀本願所救攝的高森顯徹對現狀萬分憂慮,組建了淨土真宗親鸞會,為將親鸞聖人的教義正確地、迅速地、徹底地向全人類弘揚而不懈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