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堡(漢川市七里堡)

七里堡(漢川市七里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七里廟”古稱“七里堡”,原址在漢川市馬鞍鄉七里村大潭灣,後遷至七里村左家嘴,雄踞黃龍湖北岸。關於它的興衰,可追溯至春秋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里廟
  • 外文名:Qili tample
  • 地址:漢陽
“七里廟”古稱“七里堡”,原址在漢川市馬鞍鄉七里村大潭灣,後遷至七里村左家嘴,雄踞黃龍湖北岸。關於它的興衰,可追溯至春秋時期。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鼓動久懷擴張之心的吳王攻打楚國。“冬,蔡候、吳子、唐候伐楚。舍舟子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楚軍“乃濟漢而陳,自小別至於大別”。(《左傳·定公四年》)(小別即馬鞍甑山,大別即漢陽龜山,兩山相距一百二十公里) “闔廬聽之,愁興師與唐、蔡、與楚夾漢水而陳。”(《史記·傳十六》)是時,吳、蔡、唐三國聯軍洶洶而來,楚軍則渡過漢水,迎擊吳軍,從小別山到大別山布防百餘里。距小別山約七里處大潭灣東側的黃龍湖畔,有一處地勢高峻平坦,小別山楚軍中的一支在此築堡布防,與小別山煙墩(古烽火台)成犄角之勢,為小別門戶。後人遂稱此地為“七里堡”。
公元621年(高祖武德四年)設沔州於甑山,甑山成為一方政治、文化中心,物寶天華,熱鬧非常。鄉人便在七里堡大殿里供奉五皇大帝、三清神像、送子娘娘、財神菩薩,善男信女,八方來朝,晨鐘暮鼓,香火鼎盛。
1940年,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李先念率軍攻打漢陽侏儒山皇衛軍汪步青部,經養魚埠至七里堡時,見七里堡隱於湖邊,地勢險要,便在此設秘密交通站,派人以塾師作掩護開館授徒。後來被敵人發現,駐侏儒山皇衛軍王為則帶兵到此,將其焚毀。
1948年,胡盛喜變賣家產集巨資,遂在左家嘴東側高地大興土木,重建廟宇,稱“七里廟”。新廟氣象森嚴,規模宏大,有前殿中殿,左殿右殿,後堂地府;佛道並存,神鬼一堂,從五皇大帝,四大天王至祖神菩薩,如來佛祖,八大金剛至觀音韋馱,閻王小鬼,應有盡有。先後有付齋公、肖齋公等住持大廟,做道場,放焰口,施符水,渡眾生。逢年過節,遊人如織,香客如雲,有求必應,聲名遐邇。
1964年,廟裡辦起了耕讀中學;1966年9月耕讀中學遷至聯洪接辦,更名為榔頭中學。七里廟亦不復存矣。
2011年,將是一個暫新的開始,七里堡重建計畫正在火熱進行中,七里堡網站即將正式開通!
宏揚中華文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