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因村東、南兩面多高山,背陰、見陽光時間短,故而早些年人們曾戲謔說“七口峪吃地瓜面——陰冷清”。
七峪村山多地少,有山林1500餘畝,北至五龍澗村,東至
五龍村、北宅科村,向南延伸到鴻園、北澗、畢家上流,西接石門林場。該村有耕地近200畝,多梯田,狹小貧瘠,都是立村後逐年開墾的,大集體時墾荒拓田最多,適合種植花生、紅薯等作物和發展林果業。
七峪村的石材業發展很早,大集體時就開山採石,生產塊石、墊基石。1978年改革開放後,擴大石場規模,“靠山吃山”,形成開發、加工、銷售一條龍,先後開發出“嶗山灰”等系列石材,遠銷日本及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地。現已按照上級政府要求關閉石場,進行山體恢復和綠化。
七峪村的山,綿延橫亘、極具特色。這裡奇石眾多,有雄偉壯觀的馬頭石、平坦嚴整的轎頂子、架構巧妙的支擱石、形象逼真的老嬤嬤臉兒、道貌岸然的石頭人、渾圓光潔的洗臉盆、清心悅人的風涼石屋、通靈神奇的鳳凰台等。七峪的山峭壁險峻,很早以前,村民上山打柴,因山陡路險,有不慎摔死馱柴牲口的事,故有“跌死驢”之稱。村西南山頂上有高聳矗立的大石壁,險惡崢嶸,遠遠望去宛如一道道石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因此稱為石門山。195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曾在半山腰挖防空洞,在山頂建崗哨,構築防禦工事。東南山頂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有圍子遺蹟,據說是舊社會村民們為躲避戰亂、抵禦土匪而建的堡壘。
七峪山巒面積大、植被好、水資源豐富。1966年建成了蓄水18萬立方米的
石門水庫,為村民飲水和農業灌溉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村里投資放養魚苗,發展淡水養殖。2003年嶗山區人民政府撥款數百萬元整修擴建了石門水庫,使庫容量達到了26萬立方米,並配套建設了過濾消毒等設施,將與北九水的三水水庫供水網一起解決北宅部分村莊吃水難的問題。
七峪村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多種經營。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1040萬元,人均收入4525元,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28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溝崖等36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