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丁四新(DING Sixin,1969年11月—),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簡帛研究中心、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中西比較哲學研究中心成員,哲學學院哲學系系主任兼
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
簡帛》、《
儒家文化研究》、《哲學評論》等集刊編委。1996年9月-1999年6月,武漢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1999年6月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3年9月-1996年6月,武漢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哲學,1996年6月獲哲學碩士學位;1989年9月-1993年7月,廈門大學哲學系本科生,獲哲學學士學位。師從
蕭萐父、
唐明邦、李德永、
蕭漢明、
郭齊勇等先生。學位論文被評為2001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全國首篇
中國哲學專業百優博士論文)。
1999年7月,留系任教;1999年9月-2001年10月,武漢大學哲學系講師;2001年10月-2006年11月,武漢大學哲學系副教授;2002年8月-2003年12月美國
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4年6月以來,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導師;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6年11月-2013年11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四級;
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
研究員(2010年5月);2011年3月-2014年12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珞珈特聘教授;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三級;2015年1月以來,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15年11月以來,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二級。曾赴
法國、
比利時、
澳大利亞、
美國及港台地區參加學術會議或做學術演講、訪問研究。
出版專著及個人文集《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
東方出版社2000年)、《玄圃畜艾——丁四新學術論文選集》(
中華書局2009年)、《郭店楚竹書〈
老子〉校注》(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楚竹簡與漢帛書〈
周易〉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等5部,主編著作7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和A&HCI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評論100篇。此外,主編《楚地
簡帛思想研究》等論文集多部。近年代表性論文有《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以阮元、傅斯年、
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竹簡為中心》、《〈
易傳〉類帛書札記十六則》、《〈
墨子·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後學的鬼神觀》、《“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王安石性命論思想研究》等。
【任職】
副教授,武漢大學哲學系,2001年10月-2006年11月。
講師,武漢大學哲學系,1999年9月-2001年10月。
【學歷】
博士研究生,武漢大學哲學系,1996年9月-1999年6月,獲哲學博士學位。
碩士研究生,武漢大學哲學系,1993年9月-1996年6月,獲哲學碩士學位。
大學本科生,廈門大學哲學系,1989年9月-1993年6月,獲哲學學士學位。
在大學、研究生院求學期間,獲黃秀璣獎學金、
李達獎學金、
徐復觀獎學金、藍月亮獎學金等。
研究生:《
周易》哲學與中國文化、出土
簡帛哲學文獻選讀、宋明
儒學資料選讀、兩宋
易學文獻選讀。
讀書會:宋明儒學資料選讀,兩宋易學文獻選讀,漢代哲學資料選讀,魏晉玄學資料選讀。
學術特點
(1)學術研究集中在國際漢學前沿領域和先秦兩漢時期。長期從事先秦兩漢哲學、出土簡帛文獻和《周易》經學的研究,學術成就突出地體現在郭店楚簡、簡帛《老子》《周易》及其他出土文獻的研究上。
(2)論著體裁多樣。撰寫析理深入的中國哲學史、思想史研究論文,參見《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以阮元、傅斯年、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竹簡為中心》、《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王安石性命論思想研究》、《早期〈老子〉文本的演變、成型與定型——以出土簡帛本為依據》、《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等文;撰寫考據性論文,參見《〈墨子·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論劉向本(通行本)〈老子〉篇章數的裁劃依據》;從事經典校勘、注釋的工作,參見《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二部專著。
(3)擅長多種學術方法的綜合運用。注重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結合,新老問題的結合;在經典的校勘、注釋中,注重古文字學、音韻訓詁學、考據學和思想分析、解釋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主要著作
【專著】
《先秦哲學探索》,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主編】
《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楚地簡帛思想研究(四)》(丁四新夏世華),
崇文書局2010年。
【參編】
《中國古典哲學名著選讀》,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主要論文
《生、眚、性之辨與
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以
阮元、
傅斯年、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竹簡為中心》
《“人性有善有惡”辯——
王充、世碩的人性論思想研究》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王安石性命論思想研究》
《論早期先秦儒學的養氣說與養性說》
《愛親與尊賢的統一:郭店楚簡〈唐虞之道〉思想論析》
《楚簡〈語叢〉前三篇思想論析》
《略論郭店楚簡〈五行〉思想》
《郭店簡書的天人之辯》
《論〈性自命出〉與思孟學派的關係》
《楚簡〈容成氏〉“禪讓”觀念論析》
《春秋
戰國時期“忠”觀念的演進——以儒家文獻為主線,兼論忠孝、忠信與忠恕觀念》
《論殷周的宗教觀念及其轉變》
《〈
墨子·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後學的鬼神觀》
《上博楚簡〈鬼神〉篇的鬼神觀及其學派研究》
《上博楚簡〈鬼神〉篇注釋》
《從簡、帛、通行本比較的角度論〈
老子〉文本演變的觀念、過程和規律》
《郭店竹簡〈
老子〉校考二則——“域中有四大”校考與“□□·橐埵·橐籥”小考》
《楚簡〈
太一生水〉研究——兼對當前〈太一生水〉研究的總體批評》
《有無之辯和氣的思想——〈恆先〉首章哲學釋義》
《楚簡〈恆先〉章句釋義》
《帛書〈道原〉輯釋》
《本體之道的論說——論帛書〈道原〉的哲學思想》
《論帛書〈繆和〉、〈昭力〉的內在分別及其成書過程》
《帛書〈繆和〉、〈昭力〉“子曰”辨》
《帛書〈昭力〉注釋》
《“〈說卦〉三篇後得”與汲冢竹書〈易〉略論》
《“易一名而含三易”疏辨》
《鄭氏易義》
《方法·態度·心的文化——
徐復觀論治中國思想史的
解釋學架構》
《從“帛書時代”到“楚簡時代”:在一次同仁聚會上的報告》
近年主要論文
(1)《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以阮元、傅斯年、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竹簡為中心(上、下)》,載《中國哲學與文化》第6、7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2010年。
(2)A Study on the Dating ofthe Mozi Dialogues and the Mohist View of Ghosts and Spirits,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第42卷4期(《〈墨子·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人文論叢》2010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3)《仁民與尊生:“古公遷岐”的儒道解釋》,《江淮論壇》2012年第3期。
(4)《出土易學材料與〈周易〉經學的哲學解釋》,《社會科學戰線》2012年第12期。(人大複印報刊《中國哲學》2013年第2期)
(5)《王安石性命說的演進及其內線上索》,載《道家文化研究》第26輯,三聯書店2012年。(集刊)
(6)《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王安石性命論思想研究(上、下)》,載《思想與文化》第12、13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2013年。(集刊)
(7)《“察一”(“察道”)的工夫與功用——論楚竹書〈凡物流形〉第二部分文本的哲學思想》,《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第1期(全文原題《論上博楚竹書〈凡物流形〉的哲學思想》,載《楚地簡帛思想研究》第5輯,嶽麓書社2014年)。(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13年第3期)
(8)《早期〈老子〉、〈周易〉“文本”的演變及其與“思想”之相互作用》,《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CSSCI)
(9)《馬王堆帛書〈二三子〉疑難字句釋讀》(第1作者),《周易研究》2013年第4期。(擴展)
(10)《近九十年〈尚書·洪範〉作者及著作時代考證與新證》,《中原文化》2013年第5期。
(11)《劉向、劉歆父子的五行災異說和新德運觀》,《湖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3年第6期。(CSSCI)
(12)《西漢易學的主要問題及其解釋旨趣的轉變》,《周易研究》2014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14年第9期)
(13)《早期〈老子〉文本的演變、成型與定型——以出土簡帛本為依據》,《中州學刊》2014年第10期。(CSSCI,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15年第1期)
(14)《論劉向本(通行本)〈老子〉篇章數的裁劃依據》,《哲學研究》2014年第1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15年第4期)
(15)《馬王堆帛書〈易傳〉的哲學思想》,《江漢論壇》2015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7期)
(16)《論〈尚書·洪範〉的政治哲學及其在漢宋的詮釋》,《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17)《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哲學門》2015年第1期,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18)《“或”:上博楚竹書〈恆先〉的一個疑難概念研究》,《中國哲學史》2016年第2期。
相關論文
《鄭氏易義》,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5月通過答辯。
《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9年5月通過答辯。
科研項目
主持
(1)主持“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教育部21世紀教育行動振興計畫: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專項資金資助計畫(編號200101)。
(2)主持“上博楚竹書儒道哲學文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2JJD750003)。
(3)主持“2004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
(4)主持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出土簡帛四古本《老子》綜合研究”(15ZDB006)。
參與
(1)參與陳偉教授主持“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03JZD0010),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2)參與王中江教授主持“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中國哲學新發現綜合研究”(11&zd086),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獲獎情況
學術獲獎
(1)《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2001年度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1年7月,授獎單位: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2)《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13年3月,授獎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參見《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叢書),2013年,授獎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武漢大學第十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2年3月,授獎單位:武漢大學。
(3)《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15年10月,授獎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九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5年1月,授獎單位:湖北省人民政府。
人才與榮譽稱號
(1)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5年1月以來,授予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5年2月,授予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3)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2011年2月-2014年12月,聘任單位: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