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叔言

丁叔言(1888—1946),名錫綸。以字行,畫家,濰城區人。生父丁毓庚,是濰縣富家之一。他13歲出嗣給丁善長為孫。他家有土地2.1萬餘畝,遍布濰縣、諸城、蒲台(博興、霑化)、膠縣4個縣的30多個自然村。在濰城、諸城各設1處當鋪。家有住宅兩處,其它房舍遍於濰城,為濰城士紳首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叔言
  • 出生地:維縣
  • 出生日期:1888年
  • 逝世日期:1946年
  • 職業:畫家
  • 代表作品:《養靜軒詩稿》、《孟浩然年譜》
個人簡介,生平,

個人簡介

他生活節儉樸素,言行正派,自幼聰明好學。15歲始學中國畫,花卉山水深得丁東齋、劉實甫教益。1905年,他與劉金堂、陳蓮西、丁東齋等組織“端陽詩社”;1909年,他與丁東齋聯合畫友組織“神州畫社”;1921年與丁東齋、劉秩東組織“同志畫社”,他任社長,對當地中國畫的推廣起了促進作用。

生平

清末民初,丁叔言參與生父丁毓庚籌辦的教育事業。1911年創辦丁氏第一國小,丁叔言任校長;1918年秋,他與陳枝仲去天津、濟南等地參觀學校,考察辦學方法,在天津謁見總統黎元洪。返濰後著《考察日記》印行。1921年創辦丁氏第二國小,其胞弟丁倬千任校長。1922年10月,他去濟南會見蔡元培,經介紹參加了“中華民國教育改進社”召開的第一次年會。後於1923年7月和1924年7月連續兩年到北京和江寧參加教育改進社年會。1925年曾到膠東各縣參觀教育。同年冬,會見康有為。1927年被選為濰縣中區教育會長。
1911年,他開始參與地方興建事務,如建西大營、團防局、縣公署等。1916年他曾以縣議會地方代表身份迎接“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總司令居正,司令部即駐其家。同年,任中國紅十字會濟南分會駐濰辦事所所長。1931年6月,晉軍(閻錫山部)圍攻濰縣城,他參加組織臨時保全,籌集巨款,慰問守軍。並著《半月圍城記》。此後,曾任濰縣第一區區長,濰縣公民訓練大隊長等。
1938年1月日軍侵占濰城,丁叔言隨縣長厲文禮出走。厲部游擊隊駐諸城長城嶺村後,糧餉告竭,而各村又不願借糧,事處危急。丁叔言寫信轉告各村,願以他的土地作抵,發動獻糧支援抗日,一時運糧車馬接踵而至,軍心大振。厲文禮委其為政訓處副處長職。
1942年厲文禮被俘,投靠日本侵略者,部隊仍駐原防,在濰城設“辦事處”,委丁叔言為主任。1945年抗戰勝利後,山東省八區專員兼保一師師長張天佐以抓漢奸為名,將丁叔言收獄(同年年底保釋)並追繳8年抗戰期間地畝糧銀之債,總額為法幣4億元(當時約折合黃金200兩)。他變賣部分房產及借貸黃金、紗布等,才如數繳納。此時丁叔言已債台高築,張天佐又提出要其為全師官兵每人做一套軍服和軍鞋,並聲言要追究他“陷害國民黨員罪”。1946年12月30日,他遺書“如此世界,何足留戀”,服毒身亡。年58歲。
其著作有《養靜軒詩稿》、《孟浩然年譜》、《嶗山遊記》、《濰縣半月圍城記》、《傅戈莊鹽店被焚記實》、《張士保先生評傳》、《考察日記》、《五十年之回顧》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