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約條

崇德二年正月(1637年,明崇禎十年,朝鮮仁祖十五年),清太宗親率大軍兵臨南漢山城,朝鮮出降,雙方簽訂“丁丑約條”。

約條中,清帝命令朝鮮國王:去明國之年號,絕明國之交往,獻納明國所與之誥命、冊印躬來朝謁。爾以長子並再令一子為質,諸大臣有子者以子,無子者以弟為質。爾不諱。則朕立爾質子嗣位。從此一應文移,奉大清國之正朔。其萬壽節中宮千秋、皇太子千秋、冬至、元旦及慶弔等事,俱行貢獻之禮,並遣大臣及內官奉表,其所進往來之表及膚降招敕,或有事遣使傳諭,爾與使臣相見之禮及爾陪臣謁見並迎送、饋使之禮,毋違明國舊例。
此盟約的簽訂,標誌著清朝取代明朝與朝鮮正式建立了宗藩關係
起初這種宗藩關係是不穩定的,丁丑約條是一份城下之盟。具有明顯的掠奪性質,這是由清政權當時所面臨的處境所決定的。其時,清廷在政治、軍事上與明朝的對抗已全面展開,迫切需要政治盟友和經濟支持,因此它對朝鮮的政策是軍事征服和經濟掠奪,一當清廷定鼎中原,取得統治地位,朝鮮也就不再具有重大軍事戰略意義了,清與朝鮮的關係隨即緩和,清朝以正統自居,李朝則以“事大主義”自慰,兩國關係很快回到穩定的宗藩關係的老路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