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貓(蜻蜓)

丁丁貓(蜻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丁貓是四川方言中對蜻蜓的稱呼。在貴州話和四川話中,丁丁貓的貓字需要讀兒化韻,讀作丁丁貓兒。在貴州有些地方方言也被叫著“充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蜻蜓
  • 拉丁學名:Dragonfly
  • 別稱:丁丁貓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蜻蜓目
  • 亞目:差翅亞目
  • :分蜻科蜓科
  • 分布區域:世界性分布
蜻蜓可分為蜻蜓類的差翅亞目豆娘類的均翅亞目(束翅亞目),間翅亞目有僅三種蜻蜓分別是在日本印度中國,此亞目活化石之稱,中國的最古老。也是有翅亞綱里的很原始的昆蟲。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各種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據著頭的絕大部分,有三個單眼,複眼約由28000多隻小眼組成,它們的視力很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後看而不必轉頭。此外,它們的複眼還能測速。當物體在複眼前移動時,每一個“小眼”依次產生出反應,經過加工就能確定出目標物體的運動速度。這使得它們成為昆蟲界的捕蟲高手。其咀嚼式口器發達,強大有力。
蜻蜓翅發達,前後翅等長而狹,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飛行能力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迴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休息時,雙翅平展兩側,或直立於背上。前翅和後翅不相似,後翅常大於前翅。翅的前緣,近翅頂處,各有1個翅痣,呈長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動規律性,並可防止因震顫而折傷。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動。足接近頭部(以便於捕食)。腹部細長。成蟲的構造雖頗一致,但大小差別懸殊,翅展一般為5公分。從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蜻蜓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雄蟲交配器位於腹部二、三節腹板上。雌雄交尾也在空中進行。多數雌蟲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也有的將腹部插入淺水中將卵產於水底。
蜻蜓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水蠆”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無論成蟲還是幼蟲均為肉食性,多食害蟲。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飛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