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忠恕說

《一貫忠恕說》是明代袁宗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貫忠恕說
  • 作者袁宗道
  • 創作年代:明代
  • 出處:《白蘇齋類集》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貫忠恕說
昔者曾子 取忠恕,明一貫,而紫陽氏以為是借言之也。自紫陽氏有借言之說,而挽世俗儒愈起分別,而增葛藤。愚竊謂忠恕之外別無一忠恕,通天下之外別無貫。悟者見其一,而未悟者見其二焉爾。今夫人不忠則偽,不恕則私。私偽柴其中,是不一也。於是與物為構,日以心鬬。隔形骸於一膜,起藩籬於我闥,相刃相劘以行,而天下遂於我渙然不相通,是不貫也。是不忠恕即不一,不一則不貫也。忠者無偽,恕者無私。無偽無私,則在我盡撤其障隘,以通於天下;天下亦洞洞屬屬,盡見我太虛同然,共得共適。而薄海含靈,盡歸我膜,歸我闥,而無纖毫之扞格而弗通。是忠恕即一,一則貫也,而奈何雲借言之乎!或曰一貫即忠恕,則一貫庸行爾。孔子胡不公語洙泗群弟子,而獨挈之以秘傳曾氏者何哉?則紫陽之雲借言豈謬耶?曰:凡借言者,是本不可名,假託之以明若二物。然而道亘今古弗異,寧有二也?即無論孔氏,雖堯、舜以來所稱精一,寧外忠恕?特聖人安之,則名一貫;學者勉之,則曰忠恕。故愚嘗竊論有聖人之忠恕,有學者之忠恕,吾亦欲無加諸人者,所謂聖人之忠恕非乎?而勿施於人,則學者之忠恕是矣。反身而誠者,所謂聖人之忠恕非乎?而強恕而行,則學者之忠恕是矣。立人達人者,所謂聖人之忠恕非乎?而能近取譬,則學者之忠恕是矣。老安少懷者,所謂聖人之忠恕非乎?而車裘共敝,善勞無伐,則學者之忠恕是矣。善乎程伯子之訓忠恕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幹道變化,各正性命。」又曰:「此與違道不遠,異者動以天。」夫忠恕動以天,而同乎天,豈與一貫之理纖毫隔閡哉!故曰聖人安之則一貫,學人勉之則忠恕。曾子功力將純,故傳其安者;而弟子境界尚隔,故僅聞其勉者。異者造,不異者道。則紫陽之稱借言也,其毋乃太分別與?雖然,一者渾渾淪淪,不可得而名。曾氏恐學者難之而道迷,故直發之曰忠恕;紫陽恐學者易之而道亦迷,故又解之曰借言。而均一明道覺人之心,有所不得已者矣。吾又聞紫陽有晚年定論,深悔其傳注未當,有誤來學。茲解也,或猶未定之論,未可知也。

作者簡介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號石浦,明朝公安人。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會試第一。授庶吉士,進編修,終右庶子。明朝復古派的詩文,到萬曆中葉以後流弊日甚。袁宗道和他的弟弟袁宏道、袁中道,都以文學見長,當時稱為“三袁”。他們極力排斥復古派的說法,提出比較進步的文體革新意見。在唐朝的文學家中,袁宗道愛好白居易,在宋朝的文學家中,他愛好蘇軾,因此名他的書齋為“白蘇齋”。著有《白蘇齋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