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物價水平會計

一般物價水平會計

一般物價水平會計是指按本期一般物價指數歷史成本會計報表中各項會計數據加以調整,從而消除一般物價水平變動的影響,按期末貨幣的現時購買力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一般物價水平會計採用會計模式:歷史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 。一般物價水平會計的主要特點是以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代替不斷貶值的貨幣單位。 具體操作方法是期末通過一般物價對歷史成本/名義貨幣下的會計報表進行調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般物價水平會計
  • 外文名:General price level accounting
  • 模式:會計模式
  • 程式方法:根據一般物價變動,重新編制報表
程式和方法,評價,主要缺點,

程式和方法

一般物價水平會計的會計處理程式和方法,主要是在期末根據一般物價變動指數和傳統會計報表數據,重新編制一般物價水平的報表。其基本程式主要包括:
2.將非貨幣性項目的金額按一般物價指數進行調整;
3.計算持有貨幣性項目所發生的購買力變動損益;
4.編制一般物價水平的會計報表。
劃分貨幣性和非貨幣性項目
在編制一般物價水平的會計報表前,必須在資產負債表中劃分貨幣性項目與非貨幣性項目。這是一般物價水平會計的第一個重要程式。
貨幣性項目包括貨幣性資產貨幣性負債項目兩類,指金額固定或以貨幣直接反映,金額不因通貨膨脹而發生變動、但其貨幣購買力卻發生變化的資產和負債項目。
貨幣性資產項目包括各項貨幣資金、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收取固定利息或股利的短期或長期證券投資、按固定契約加工的存貨等。
貨幣性負債項目包括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付工資應付股利、應付公司債券本息、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
貨幣性項目有兩個特點:
1.金額固定不變。
2.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貨幣性項目會發生購買力損益。通貨膨脹時期,相同金額的貨幣性資產實際代表的商品或勞務數量減少了,從而產生貨幣購買力變動損失。與此相反,通貨膨脹時期,貨幣性負債會產生貨幣購買力變動收益。不過,在通貨緊縮時期,因貨幣購買力上升,持有貨幣性資產會產生收益,承擔貨幣性負債則會產生損失。
非貨幣性項目包括非貨幣性資產、非貨幣性負債項目兩類,指金額不是固定不變,而是隨一般物價水平的上升而提高、隨一般物價水平的下降而降低的資產和負債項目。
非貨幣性資產主要有存貨、預付賬款、固定資產、股權投資、無形資產等。
非貨幣性負債主要有預收賬款遞延收入等。
所有者權益由於是資產總額減負債總額,故一般歸類為非貨幣性項目
非貨幣性項目的特點:
1.在物價變動時期,非貨幣性項目的金額應按一般物價指數變動的幅度進行調整。
2.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非貨幣性項目不會發生購買力損益
按一般物價指數調整非貨幣性項目金額
對會計報表中按歷史成本反映的非貨幣性項目金額,用本期一般物價指數進行調整,藉以反映其價值的變化。調整可用的一般物價指數有年初、年末、年平均一般物價指數三種,不同的調整對象應使用不同的物價指數。
利潤表項目中,企業的收入、費用是年內不同時期發生額的合計,為了簡化換算的工作量,一般假設收入、費用在年內均衡發生,故採用本年平均物價指數進行調整。
資產負債表應反映企業年末的財務狀況,其非貨幣性項目就需採用年末一般物價指數進行調整。有關計算如下:
調整係數 =年末一般物價指數/業務發生時的一般物價指數
非貨幣性項目的調整方法:
1.固定資產項目:調整係數:
本年末一般物價指數/固定資產取得時物價指數
2.存貨項目
存貨主要來自外購,企業平時都有進貨記錄。但不同企業存貨的流轉及其計價方法有所不同,故存貨項目的調整應區分兩種情況:一是存貨的發出能逐項確認時,可較容易確定年末存貨的取得時期及當時的一般物價指數,從而計算年末存貨調整後的金額。二是存貨的發出不能逐項辨認,只能依靠存貨流轉假設確定發出批次時,如果採用先進先出法,年末存貨的取得日應為進貨的最近月份;如果採用後進先出法,年末存貨的取得日則應是進貨的最早月份。確定調整係數公式中分母的選用,應與存貨流轉假設的時間一致。如果存貨的購入、耗用是在年內均衡地發生,為了簡化核算,也可選用年平均物價指數進行調整。
3.留存收益項目
根據資產負債表的有關項目金額“倒擠”。計算公式如下:
留存收益=(調整後的資產合計數-調整後的負債合計數)-調整後的股本
4.利潤表中的有關項目
收入、除折舊費以外的費用,大多為年內均衡發生,可按本年平均物價指數作為計算調整係數的分母。折舊費的調整應與固定資產項目的調整相一致。按某項固定資產原價計提的折舊費,應以取得該項固定資產時的一般物價指數作為調整係數的分母,據此計算折舊費的調整金額。
5.利潤分配表中本年度的淨利潤分配項目
企業的利潤分配一般在年末進行,有關利潤分配項目的金額已按年末的貨幣價值反映,不需調整。
計算貨幣性項目的購買力淨損益
物價變動的情況下,貨幣性資產項目發生的購買力變動收益(損失)與貨幣性負債發生的購買力變動損失(收益)的差額,稱為貨幣性項目購買力變動淨損益。計算貨幣性項目購買力變動淨損益,是一般物價變動會計的一項重要程式。計算時,還應考慮年內貨幣性項目金額的變動情況,即“年初餘額+本年增加-本能減少=年末餘額”,並編制購買力變動損益計算表。
由於同一時期企業的貨幣性資產、貨幣性負債發生的購買力損益變動方向相反,故計算貨幣性項目購買力變動淨損益的另外一種方法是,不按貨幣性資產、貨幣性負債項目分別計算,而是先計算貨幣性項目淨額,再採用一定方法計算其購買力變動淨損益。
這是在前面各會計程式的基礎上進行的,應編制一般物價水平資產負債表、一般物價水平的利潤表利潤分配表

評價

歷史成本/不變購買力的會計模式,採用一般物價指數將代表不同時期購買力的歷史幣值調整為現行幣值。其主要優點是:
1.簡便、易於理解
表現在:
1.不改變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基礎,不變動會計賬簿的記錄,只是按一般物價指數對歷史成本會計報表的數字進行調整,既簡單,又容易理解。
2.選用的物價指數是政府公布的,具有客觀、可驗證性;同時該指數現行可用,不會耽擱報表的公布時間。
2.增強了會計報表的可比性
歷史成本會計下不同時期的報表數據換算為現行幣值後,不僅消除了物價變動的影響,而且增強了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或不同企業同一時期會計報表的可比性。

主要缺點

1.不能確切反映企業各類資產價值的實際變化
2.不能確切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3.不容易劃分貨幣性項目與非貨幣性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