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般物價水平會計
- 外文名:General price level accounting
- 模式:會計模式
- 程式方法:根據一般物價變動,重新編制報表
程式和方法,評價,主要缺點,
程式和方法
2.將非貨幣性項目的金額按一般物價指數進行調整;
3.計算持有貨幣性項目所發生的購買力變動損益;
4.編制一般物價水平的會計報表。
劃分貨幣性和非貨幣性項目
在編制一般物價水平的會計報表前,必須在資產負債表中劃分貨幣性項目與非貨幣性項目。這是一般物價水平會計的第一個重要程式。
1.貨幣性項目
貨幣性項目有兩個特點:
1.金額固定不變。
2.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貨幣性項目會發生購買力損益。通貨膨脹時期,相同金額的貨幣性資產實際代表的商品或勞務數量減少了,從而產生貨幣購買力變動損失。與此相反,通貨膨脹時期,貨幣性負債會產生貨幣購買力變動收益。不過,在通貨緊縮時期,因貨幣購買力上升,持有貨幣性資產會產生收益,承擔貨幣性負債則會產生損失。
2.非貨幣性項目
非貨幣性項目的特點:
2.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非貨幣性項目不會發生購買力損益。
按一般物價指數調整非貨幣性項目金額
對會計報表中按歷史成本反映的非貨幣性項目金額,用本期一般物價指數進行調整,藉以反映其價值的變化。調整可用的一般物價指數有年初、年末、年平均一般物價指數三種,不同的調整對象應使用不同的物價指數。
調整係數 =年末一般物價指數/業務發生時的一般物價指數
非貨幣性項目的調整方法:
1.固定資產項目:調整係數:
本年末一般物價指數/固定資產取得時物價指數
2.存貨項目
存貨主要來自外購,企業平時都有進貨記錄。但不同企業存貨的流轉及其計價方法有所不同,故存貨項目的調整應區分兩種情況:一是存貨的發出能逐項確認時,可較容易確定年末存貨的取得時期及當時的一般物價指數,從而計算年末存貨調整後的金額。二是存貨的發出不能逐項辨認,只能依靠存貨流轉假設確定發出批次時,如果採用先進先出法,年末存貨的取得日應為進貨的最近月份;如果採用後進先出法,年末存貨的取得日則應是進貨的最早月份。確定調整係數公式中分母的選用,應與存貨流轉假設的時間一致。如果存貨的購入、耗用是在年內均衡地發生,為了簡化核算,也可選用年平均物價指數進行調整。
3.留存收益項目
根據資產負債表的有關項目金額“倒擠”。計算公式如下:
4.利潤表中的有關項目
收入、除折舊費以外的費用,大多為年內均衡發生,可按本年平均物價指數作為計算調整係數的分母。折舊費的調整應與固定資產項目的調整相一致。按某項固定資產原價計提的折舊費,應以取得該項固定資產時的一般物價指數作為調整係數的分母,據此計算折舊費的調整金額。
企業的利潤分配一般在年末進行,有關利潤分配項目的金額已按年末的貨幣價值反映,不需調整。
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貨幣性資產項目發生的購買力變動收益(損失)與貨幣性負債發生的購買力變動損失(收益)的差額,稱為貨幣性項目購買力變動淨損益。計算貨幣性項目購買力變動淨損益,是一般物價變動會計的一項重要程式。計算時,還應考慮年內貨幣性項目金額的變動情況,即“年初餘額+本年增加-本能減少=年末餘額”,並編制購買力變動損益計算表。
由於同一時期企業的貨幣性資產、貨幣性負債發生的購買力損益變動方向相反,故計算貨幣性項目購買力變動淨損益的另外一種方法是,不按貨幣性資產、貨幣性負債項目分別計算,而是先計算貨幣性項目淨額,再採用一定方法計算其購買力變動淨損益。
評價
1.簡便、易於理解
表現在:
2.選用的物價指數是政府公布的,具有客觀、可驗證性;同時該指數現行可用,不會耽擱報表的公布時間。
2.增強了會計報表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