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

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

《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是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於2015年7月14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公布號為CN105075940A,公布日為2015年11月25日,發明人是陳國華、蔡春有、蔡有森、蔡四川、蔡建順等。

《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親本選擇、(2)駝背鱸的親魚培育、(3)鞍帶石斑魚親魚培育、(4)親魚發情、產卵的判斷、(5)人工受精、(5)受精卵的孵化。該發明選擇駝背鱸作為雌性親本、鞍帶石斑魚作為雄性親本,通過選擇不同的方式對兩種親本進行培育,達到兩種親本的同步成熟,並對親本進行營養強化、環境調控,以促進兩種魚親魚性腺發育同步並提高卵子和精子質量,獲得成熟精、卵,然後進行人工授精,孵化出仔魚,獲得了兼具二種親本特點的雜交子一代魚的仔魚,培育出的雜交魚養殖性能好,肉質鮮美,性價比高。

2019年9月,《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獲得第二屆海南省專利獎優秀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
  • 公布號:CN105075940A
  • 公布日:2015年11月25日
  • 申請號:2015104111826
  • 申請日:2015年7月14日
  • 申請人: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響土村
  • 發明人:陳國華、蔡春有、蔡有森、蔡四川、蔡建順、蔡惠明、蔡金泉
  • 專利代理機構:海口興南智慧財產權事務有限公司
  • 代理人:戴巨龍
  • 分類號:A01K61/00(2006.01)I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改善效果,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駝背鱸(學名:Chromileptes altivelis),隸屬鱸形目、鮨科、駝背鱸屬,又稱老鼠斑,為熱帶海水礁棲性魚類,主要分布區為印度洋、非洲沿海以及西太平洋,中國的南海、台灣海峽及香港海域都有分布。駝背鱸一般棲息於風平浪靜的瀉湖區域或水質較好珊瑚礁水域,棲息在15米左右水深處。幼魚色彩靚麗,可作為觀賞魚,成年後味道鮮美,為非常高級的食用魚。
鞍帶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名龍躉、龍膽石斑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以體型大、生長快著稱。鞍帶石斑是一種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在中國南方省份、台灣、澳洲、香港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進行人工養殖
駝背鱸肉質鮮美,市面上售價較高,但生長慢;鞍帶石斑魚有個體大、生長快的優勢,是一種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且肉質較好。
為獲得兼具二種親本特點的雜交子一代,提供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人工雜交育種的方法。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自然物種在經濟性狀上的不足,設計出一種石斑魚的屬間雜交方法,能得到兼具二親本優勢的批量仔魚,用於規模化養殖生產。

技術方案

《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親本選擇
a.雌性親本:選擇5齡以上、體型正常、無病害、活力強的健康駝背鱸作為雌性親本;
b.雄性親本:選擇6齡以上、體型正常、無病害、活力強的健康鞍帶石斑魚作為雄性親本;
(2)駝背鱸親魚的網箱培育
a.海區選擇及網箱培育:選擇年最低水溫不低於18℃,海水鹽度28-33,水流0.2-0.4米/秒,水深不小於8米的海區用於親魚的網箱培育;
b.飼養種類與投餵量:小魷魚、藍圓鰺、鮐魚,每天下午投餵1次,投餵量控制在魚體重的2%-3%,實際投餵量受天氣、水溫等條件影響而增減速,強化培育期間,每天投餵2次,上下午各1次,日投餵量為親魚體重的3-4%;
(3)鞍帶石斑魚親魚的池塘培育
a.培育池培育:鞍帶石斑魚選擇池塘培育,培育池規格1畝,水深3-3.5米,設定進排水口各1個;
b.飼料種類與投餵量:鮐魚,三天投餵1次,投餵量控制在魚體重的2%-4%,實際投餵量受天氣、水溫等條件影響而增減速。
(4)親魚發情、產卵的判斷:
a.海區水溫上升到24℃,駝背鱸親魚性腺開始成熟,每周一次從親魚群體中挑選部分個體進行成熟度檢查;從群體中選擇雌性駝背鱸,置於平台上實施檢查,外觀上腹部隆起,生殖孔微紅,即可初步判定為達到性成熟;
b.池塘水溫25-26℃,鞍帶石斑魚性腺開始成熟,每周一次從親魚群體中挑選部分個體進行成熟度檢查;從群體中選擇雄性個體,捕起,置於合適的平台上,用手巾蓋住魚的眼睛,實施檢查,生殖孔微紅,輕壓腹部,能擠出乳白色的精液,即達到成熟;
(5)人工受精
a.采精:性腺檢查中發現精液良好的鞍帶石斑魚個體,即可取精,用乾毛巾將魚腹部擦乾,酒精棉球對生殖孔消毒,用手在魚體腹部,從前向生殖孔方向推擠,任乳白色的精液從生殖孔流出,用50毫升注射器,將精液吸取;
b.擠卵:將駝背鱸雌性親魚置於平台上,用濕毛巾將魚體包裹,暴露生殖孔,操作者戴上乳膠手套,用手指插入魚的生殖孔,使生殖孔打開,用手在魚腹部從前向生殖孔方向推擠,成熟卵子即可流出,在生殖孔下方用盆接住流出的卵子;
c.人工受精:向盛有卵子的盆內加入乾淨海水,一邊加水一邊輕輕攪動,同進加入備用的鞍帶石斑魚精液,精液加入量為每公斤卵子1毫升精液,混勻之後靜置3-4分鐘後,用乾淨的海水沖洗受精卵3-4遍;
(6)受精卵的孵化
準備一個容積500升、底部設有排水閥的孵化桶,在孵化桶內放置氣石充氣,將經過步驟(5)處理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桶中孵化,受精卵孵化條件為水溫25-30℃,鹽度28-33,pH7.8~8.5,孵化密度為250-300萬粒受精卵/立方米,發現其中有死卵或未受精卵時要及時排除,死卵或未受精卵排掉後,每2小時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孵化桶容積的一半,以保持孵化桶內海水的清新。
在該發明中,所述步驟(2)的b中,根據親魚口裂的大小確定飼料塊大小,駝背鱸親魚適合的飼料魚塊,長5-8厘米、寬2-3厘米,小魷魚可整條投餵;個體較大的魷魚切成兩段投喂,同樣大小的藍圓鰺,去頭去尾投餵。
在該發明中,所述步驟(3)的b中,根據親魚口裂的大小確定飼料塊大小,鞍帶石斑魚親魚適合的飼料魚塊,長10-15厘米、寬5-8厘米,一般情況下,鮐魚需切除頭尾,整條投餵;強化培育期間,在每塊飼料中塞入維生素E軟膠囊1粒(50毫克)投餵。
在該發明中,所述步驟(5)的a中,將取出的精液注入指管,密封,4℃暫存,備用,暫存的精液在一周內仍有授精能力。
在該發明中,所述步驟(5)的b中,培養在網箱中的駝背魚親魚,達到性成熟後,可自然產卵,此時須認真觀察群體活動情況,發現親魚不攝食,則可能當天產卵,須隨時準備進行人工取卵,一旦發現有親魚有交配行為,即立即將雌魚捕起,實施擠卵。
在該發明中,所述步驟(6)中,排除死卵或未受卵的方法:讓氣石停止充氣10~15分鐘,正常的受精卵在停氣後會上浮,而死卵或未受精卵及少量雜物將沉於孵化桶的底部,開啟孵化桶底部的排水閥,緩慢排水,將死卵或未受精卵及雜物排出,一邊排水一邊檢查,當排出的水中出現正常受精卵時,則關閉排水閥,停止排水,恢復充氣,並向孵化桶補充海水至正常水位,死卵或未受精卵排掉後,每2小時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孵化桶容積的一半,以保持孵化桶內海水的清新。

改善效果

《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選擇駝背鱸作為雌性親本、鞍帶石斑魚作為雄性親本,通過選擇不同的方式對兩種親本進行培育,達到兩種親本同步成熟,並對親本進行營養強化、環境調控,以促進兩種魚親魚性腺發育同步並提高卵子和精子質量,獲得成熟精、卵,然後進行人工授精,孵化出仔魚。該發明實現了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屬間雜交,獲得了兼具二種親本特點的雜交子一代魚的仔魚,用於後續的人工養殖,培育出的雜交魚養殖性能好,肉質鮮美,性價比高。

權利要求

1.《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親本選擇
a.雌性親本:選擇5齡以上、體型正常、無病害、活力強的健康駝背鱸作為雌性親本;
b.雄性親本:選擇6齡以上、體型正常、無病害、活力強的健康鞍帶石斑魚作為雄性親本;
(2) 駝背鱸親魚的網箱培育
a.海區選擇及網箱培育:選擇年最低水溫不低於18℃,海水鹽度28-33,水流0.2-0.4米/秒,水深不小於8米的海區用於親魚的網箱培育;
b.飼養種類與投餵量:小魷魚、藍圓鰺、鮐魚,每天下午投餵1次,投餵量控制在魚體重的2%-3%,實際投餵量受天氣、水溫條件影響而增減速,強化培育期間,每天投餵2次,上下午各1次,日投餵量為親魚體重的3-4%;
(3) 鞍帶石斑魚親魚的池塘培育
a.培育池培育:鞍帶石斑魚選擇池塘培育,培育池規格1畝,水深3-3.5米,設定進排水口各1個;
b.飼料種類與投餵量:鮐魚,三天投餵1次,投餵量控制在魚體重的2%-4%,實際投餵量受天氣、水溫條件影響而增減速;
(4) 親魚發情、產卵的判斷:
a.海區水溫上升到24℃,駝背鱸親魚性腺開始成熟,每周一次從親魚群體中挑選部分個體進行成熟度檢查;從群體中選擇雌性駝背鱸,置於平台上實施檢查,外觀上腹部隆起,生殖孔微紅,即可初步判定為達到性成熟;
b.池塘水溫25-26℃,鞍帶石斑魚性腺開始成熟,每周一次從親魚群體中挑選部分個體進行成熟度檢查;從群體中選擇雄性個體,捕起,置於合適的平台上,用手巾蓋住魚的眼睛,實施檢查,生殖孔微紅,輕壓腹部,能擠出乳白色的精液,即達到成熟;
(5) 人工受精
a.采精:性腺檢查中發現精液良好的鞍帶石斑魚個體,即可取精,用乾毛巾將魚腹部擦乾,酒精棉球對生殖孔消毒,用手在魚體腹部,從前向生殖孔方向推擠,任乳白色的精液從生殖孔流出,用50毫升注射器,將精液吸取;
b.擠卵:將駝背鱸雌性親魚置於平台上,用濕毛巾將魚體包裹,暴露生殖孔,操作者戴上乳膠手套,用手指插入魚的生殖孔,使生殖孔打開,用手在魚腹部從前向生殖孔方向推擠,成熟卵子即可流出,在生殖孔下方用盆接住流出的卵子;
c.人工受精:向盛有卵子的盆內加入乾淨海水,一邊加水一邊輕輕攪動,同進加入備用的鞍帶石斑魚精液,精液加入量為每公斤卵子1毫升精液,混勻之後靜置3-4分鐘後,用乾淨的海水沖洗受精卵3-4遍;
(6) 受精卵的孵化
準備一個容積500升、底部設有排水閥的孵化桶,在孵化桶內放置氣石充氣,將經過步驟處理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桶中孵化,受精卵孵化條件為水溫25-30℃,鹽度28-33,pH7.8~8.5,孵化密度為250-300萬粒受精卵/立方米,發現其中有死卵或未受精卵時要及時排除,死卵或未受精卵排掉後,每2小時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孵化桶容積的一半,以保持孵化桶內海水的清新。
2.根據權利要求1中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2)的b中,根據親魚口裂的大小確定飼料塊大小,駝背鱸親魚適合的飼料魚塊,長5-8厘米、寬2-3厘米,小魷魚可整條投餵;個體較大的魷魚切成兩段投喂,同樣大小的藍圓鰺,去頭去尾投餵。
3.根據權利要求2中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3)的b中,根據親魚口裂的大小確定飼料塊大小,鞍帶石斑魚親魚適合的飼料魚塊,長10-15厘米、寬5-8厘米,鮐魚需切除頭尾,整條投餵;強化培育期間,在每塊飼料中塞入規格為50毫克的維生素E軟膠囊1粒投餵。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5)的a中,將取出的精液注入指管,密封,4℃暫存,備用,暫存的精液在一周內仍有授精能力。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5)的b中,培養在網箱中的駝背鱸親魚,達到性成熟後,可自然產卵,此時須認真觀察群體活動情況,發現親魚不攝食,則可能當天產卵,須隨時準備進行人工取卵,一旦發現有親魚有交配行為,即立即將雌魚捕起,實施擠卵。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6)中,排除死卵或未受精卵的方法:讓氣石停止充氣10~15分鐘,正常的受精卵在停氣後會上浮,而死卵或未受精卵及少量雜物將沉於孵化桶的底部,開啟孵化桶底部的排水閥,緩慢排水,將死卵或未受精卵及雜物排出,一邊排水一邊檢查,當排出的水中出現正常受精卵時,則關閉排水閥,停止排水,恢復充氣,並向孵化桶補充海水至正常水位;死卵或未受精卵排掉後,每2小時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孵化桶容積的一半,以保持孵化桶內海水的清新。

實施方式

《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親本選擇
a.雌性親本:選擇5齡以上、體型正常、無病害、活力強的健康駝背鱸作為雌性親本;
b.雄性親本:選擇6齡以上、體體型正常、無病害、活力強的健康鞍帶石斑魚作為雄性親本;
為保證二種親魚同步達到性成熟。鞍帶石斑魚選擇室內水泥池加溫培育,駝背鱸選擇海區網箱培育。
(2)駝背鱸親魚的網箱培育
a.海區選擇:選擇年最低水溫不低於18℃,海水鹽度28-33,水流0.2-0.4米/秒,水深不小於8米的海區用於親魚的網箱培育,培育網箱規格為6米×6米×5米,網目2a=5厘米,培育密度300-500尾/箱。培育過程中,需經常更換網衣,防止網目被堵塞,影響網箱的水體交換;
b.飼養種類與投餵量:小魷魚、藍圓鰺鮐魚,每天下午投餵1次,投餵量控制在魚體重的2%-3%,實際投餵量受天氣、水溫等條件影響而增減,強化培育期間,每天投餵2次,上下午各1次,日投餵量為親魚體重的3%-4%;
(3)鞍帶石斑魚親魚的池塘培育
a.培育池:鞍帶石斑魚選擇池塘培育,培育密度50-60尾/畝;池塘水源清潔,培育池面積1畝,水深3-3.5米,設定進排水口各1個;為保持水源清潔,每天需換水10-15%;冬季在池塘上方加蓋聚乙烯農用薄膜,起到保溫的作用;
b.飼料種類與投餵量:鮐魚,三天投餵1次,投餵量控制在魚體重的2%-4%,實際投餵量受天氣、水溫等條件影響而增減速;
(4)親魚發情、產卵的判斷:親魚的性腺發育受水溫調控。水溫達到25℃,駝背鱸進入繁殖期。水溫達到27℃,鞍帶石斑魚進入繁殖期。以三亞海區為例,3月份中旬,海區水溫上升到23℃;此時蓋有溫棚的鞍帶石斑魚培育池塘,水溫大約25℃。可同時對二種親魚進行強化培育。
a.海區水溫上升到24℃,駝背鱸親魚性腺開始成熟,每周一次從親魚群體中挑選部分個體進行成熟度檢查,從群體中選擇雌性駝背鱸,置於平台上,實施檢查,外觀上腹部隆起,生殖孔微紅,即可初步判定為達到性成熟;
b.池塘水溫25-26℃,鞍帶石斑魚性腺開始成熟,每周一次從親魚群體中挑選部分個體進行成熟度檢查;從群體中選擇雄性個體,捕起,置於合適的平台上,用手巾著蓋集魚的眼睛,實施檢查,生殖孔微紅,輕壓腹部,能擠出乳白色的精液,即達到成熟;
(5)人工受精
a.采精:對能擠出精液的鞍帶石斑魚個體,性腺檢查中發現精液良好,即可取精,用乾毛巾將魚腹部擦乾,酒精棉球對生殖孔消毒,用手在魚體腹部,從前向生殖孔方向推擠,任乳白色的精液從生殖孔流出,用50毫升注射器,將精液吸取;
b.擠卵:將駝背鱸雌性親魚置於平台上,用濕毛巾將魚體包裹,暴露生殖孔,操作者戴上乳膠手套,用手指插入魚的生殖孔,使生殖孔打開,用手在魚腹部從前向生殖孔推擠,成熟卵子即可流出。在生殖孔下方用盤接住流出的卵子;
c.人工受精:向盛有卵子的盆內加入乾淨海水,一邊加水一邊輕輕攪動,同進加入備用的鞍帶石斑魚精液,精液加入量為每公斤卵子1毫升,混勻後靜置3-4分鐘,用乾淨的海水沖洗受精卵;
(6)受精卵的孵化
準備一個容積500升、底部設有排水閥的孵化桶,在孵化桶內放置氣石充氣,將經過步驟(5)處理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桶中孵化,受精卵孵化條件為水溫25-30℃,鹽度28-33,pH7.8~8.5,孵化密度為250-300萬粒受精卵/立方米,發現其中有死卵或未受精卵時要及時排除,死卵或未受精卵排掉後,每2小時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孵化桶容積的一半,以保持孵化桶內海水的清新。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的b中,根據親魚口裂的大小確定飼料塊大小,駝背鱸親魚適合的飼料魚塊長5-8厘米,寬2-3厘米,小魷魚可整條投餵;個體較大的魷魚切成兩段投喂,同樣大小的藍圓鰺,去頭去尾投餵。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的b中,根據親魚口裂的大小確定飼料塊大小,鞍帶石斑魚親魚適合的飼料魚塊,長10-15厘米、寬5-8厘米,一般情況下,鮐魚需切除頭尾,整條投餵;強化培育期間,在每塊飼料中塞入維生素E軟膠囊1粒(50毫克)投餵。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5)的a中,將取出的精液注入試管,密封,4℃暫存,備用,暫存的精液在一周內仍有受精能力。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5)的b中,培養在網箱中的駝背魚親魚,達到性成熟後,可自然產卵,此時須認真觀察群體活動情況,發現親魚不攝食,則可能當天產卵,須隨時準備進行人工取卵,一旦發現有親魚有交配行為,即立即將雌魚捕起,實施擠卵。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6)中,排除死卵或未受卵的方法:讓氣石停止充氣10~15分鐘,正常的受精卵在停氣後會上浮,而死卵或未受精卵及少量雜物將沉於孵化桶的底部,開啟孵化桶底部的排水閥,緩慢排水,將死卵或未受精卵及雜物排出,一邊排水一邊檢查,當排出的水中出現正常受精卵時,則關閉排水閥,停止排水,恢復充氣,並向孵化桶補充海水至正常水位。死卵或未受精卵排掉後,每2小時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孵化桶容積的一半,以保持孵化桶內海水的清新。
最後,孵化8小時左右,胚胎髮育至原腸期後,即可將受精卵包裝、運輸至育苗場。受精卵在孵化24-26小時後,即可孵出仔魚,用於人工育苗。

榮譽表彰

2019年9月,《一種駝背鱸與鞍帶石斑魚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獲得第二屆海南省專利獎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