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瀉千里

一瀉千里

一瀉千里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í xiè qiān lǐ,意思是形容水往下直注流下,流得又快又遠。也比喻文筆或樂曲氣勢奔放。出自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瀉千里
  • 外文名:to rush down a thousand li;to flow down vigorously;to write fast and in a fluent style;(style of writing)bold and flowing
  • 解釋:江河奔流直下,流的又快又遠
  • 近義詞:一日千里,一落千丈
  • 反義詞:迂迴曲折,斗折蛇行
  • 出處: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 拼音:yí xiè qiān lǐ
  • 簡拼:yxql
  • 解釋:文筆氣勢奔放流暢急劇持續地下降
  • 易錯寫為:“一泄千里”
成語,拼音,引證解釋,詞語辨析,解釋,用法,示例,

成語

一瀉千里

拼音

yí xiè qiān lǐ

引證解釋

1、形容水的奔流通暢快速。
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長江大河;一瀉千里。”
《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回時乘著水勢,一瀉千里,好不順溜。”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山水》:“ 江 水一瀉千里,沙騰浪涌,天日為之昏,最為怪偉。”
2、比喻行文暢達,氣勢奔放。
明 焦竑《玉堂叢語.卷一.文學》:“其文如源泉奔放,一瀉千里。”
明·王世貞《文評》: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瀉千里,而瀠洄滉瀁之狀頗少。
清 趙翼《甌北詩話.卷五.蘇東坡詩》:“坡詩放筆快意,一瀉千里,不甚鍛鍊。”
3、比喻口才的雄辯。
如:“他一上場就口若懸河,一瀉千里,逼得對方百口莫辯。”

詞語辨析

【注意]“一” 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第一聲。 在第四聲[去聲]字前念第二聲[陽平]. 如“一半” [yí bàn];[yí gòng] 在第一、 二、 三聲 字前念第四聲[去聲], 如“一天” [yì tiān];
【近義詞】一日千里、一落千丈、一蹶不振每況愈下
【反義詞】迂迴曲折、斗折蛇行
【英譯】
1. to rush down a thousand li; to flow down vigorously.
2. (style of writing) bold and flowing.
3. to write fast and in a fluent style.

解釋

江河奔流直下;迅達千里,流得又快又遠。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流暢。今又比喻急劇持續地下降。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速度快 。

示例

王蒙湖光》:“雄渾的錢塘江好像離他更近了,江水~,大橋從容堅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