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是現代詩人陳夢家於1929年1月創作的一首詠物抒情短詩。此詩寫了一朵野花的自然、自在、自信的純美,並以優美的筆調歌詠它,同時詩人亦借野花來表述他對於自己的詩歌生命的一種認識與歡欣,其中所蘊含的樂觀、昂揚、超脫的生命態度與情趣,是有著普遍意義的。全詩形式整齊,通篇押韻,和諧流暢,也是標準的新月格律詩,同時其落筆舒緩有致,情緒抒發自然樸素,達到了詠物喻人的藝術效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朵野花
  • 創作年代:1929年
  • 作品出處:《夢家詩集》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陳夢家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
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他看見春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
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
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1929年1月,當時詩人只十九歲,正值初人詩壇時,詩人寫這首詩,意在明志,詩人認為自己就像荒原里的一朵野花綻放和凋落是很自然的一種生命現象。

文學賞析

一片風景便是一種心境。大自然中,鮮花遍地,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不足為奇,人們根據自己的獨特觀察和感,可以有很多別致的詠唱,陳夢家這首詩,通過對一朵野花的孤獨而短暫的生命的觀察,領悟到一種充滿詩意的人生真諦。
詩一開始便是感嘆這朵野花在荒原上孤獨地開,孤獨地落,其生命不為人知的境遇。它與詩的第二節的第一句形成詩的復沓,成為兩節詩詠唱的基礎。
第一節,寫了在時間的年輪里,靜靜地重複著開——落——開的生命循環,野花的生命是短暫的,雖然她也曾美麗芬芳然而自然的律動不可避免,一剎那的盛開,隨著的便是枯萎,這便是她的注定的命運。在時間的長河裡,她是不幸的。然而野花仍然要盛開,她不悲戚有生命便要毫無保留地展開,在短暫的生命里她要享受自然的上帝所給她的恩寵,她要向那永恆的太陽發笑借著那醉人的春風,向太陽炫耀她的短促的生命的美。
第二節,與第一句形成詩的復沓,更寫野花的精神,詩人寫在遼闊的荒野,野花點點滴滴,太不起眼了。然而野花並不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渺小。溫柔的風擁抱過她粗野的風抽打過她,在生存的搏鬥中,她沒有夢,沒有幻想,她要把住現在,證實自己的生存。她吐露芬芳,讓風,把她帶向遙遠。
野花的生存態度是詩人禮讚的生存態度。照詩人看來,被束縛在時間和空間範疇中的人類,無疑是同野花一樣的暫與渺小,但,人類應該像那朵野花,不悲觀,不自嘆,珍惜生命的價值,在生命的充分實現中,在人生的生存搏鬥中獲得自我的超越。
這首詩雖然僅僅寫了荒原上的一朵盛開的野花但蘊含於詩中的卻是一種向上的生命力。全詩落筆舒緩有致,情緒抒發自然樸素,達到了詠物喻人的藝術效果。“花”這一意象的選取使全詩散逸著“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般的禪意,從而表達了不因個體生命的渺小而放棄追求生命永恆的人生主題。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詩人胡適《評〈夢家詩集〉——復陳夢家的信》:“我最喜歡《一朵野花》的第二節,一多也極愛這四行。這四行詩的意境和作風都是第一流的。”
當代詩人、作家、評論家藍棣之《雨天停在老橡樹下》:“陳夢家的這詩顯示了新月派格律節奏強的特點,充滿了不規則的建築美。”
語文報社社長兼總編輯蔡智敏《中外微型詩鑑賞》:“採用象徵手法,以花喻人,既顯示了某種自信與灑脫,也寫出了某種孤獨與隔膜。形式整齊,格調優美。雖是一小詩,卻頗能顯示詩人對詩美藝術的追求。”
安徽大學教授方銘《文學的鑑賞與評論·方銘文集》:“《一朵野花》寫的是花,其主旨是寫心,寫一種向上的生命力。詩人著意寫野花的意象美,是一種有寄託的美。但畫面的呈現又完全是活活潑潑的野花本體,詩調也是輕快灑脫的,就好像古代的唐詩絕句一樣,風華滋潤,渾成無跡。”

作者簡介

陳夢家(1911—1966),曾用筆名陳慢哉,中國現代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浙江上虞人,新月派代表詩人,1911年生於南京,1931年出版第一部作品《夢家詩集》。1944年秋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講學。1947年回國,繼續在清華大學執教。1966年被迫害自殺身亡。著有詩集《夢家詩集》、《不開花的春》、《鐵馬集》、《在前線》、《夢家詩存》等。
一朵野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