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八團彩棉,新疆瑪納斯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一四八團始建於1957年,1999年開始試種彩棉,2000年,該團被國家列入彩棉產業化示範區,2001年又被授予“中國彩棉之鄉”稱號。一四八團長期不斷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皮棉單產,增加彩棉品種,品質由短纖維、低強力向長纖維、高強力發展,以種植彩棉時間早、品種多、產量高、面積大、品質好而聞名,形成了以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棉花主業,建立了“市場+基地+種植戶”的農業產業化基地。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一四八團彩棉”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四八團彩棉
- 產地名稱:新疆瑪納斯縣
- 品質特點:株型緊湊,吐絮集中,品質優良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635號
- 批准時間:2011年08月17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安全要求,等級分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一四八團天然彩色細絨棉(棕色),株型緊湊,吐絮集中,品質優良,色澤純正、艷麗,手感柔軟,適合中高檔紡織。
安全要求
一四八團彩棉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嚴格按照Q/NBS一四八-002-2005彩棉質量體系要求進行管理;種子檢驗按照克B/T3543.5執行;農藥的使用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806號中“農藥管理條例”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執行。
等級分類
一四八團彩棉分為四個等級,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新疆瑪納斯縣一四八團彩棉生產地域地勢較平坦,周圍無工業“三廢”污染,地淨田潔。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在1.08%,鹼解氮50—108PPM,速效磷38—64ppm。產區以湖積沉積為主的沖積湖積內陸堆積平原,海拔353—362米,東南高、西北低,坡降為0.5%左右。現有耕地19.2萬畝,年種植面積18萬畝,林地面積1.7萬畝,該區土壤大體可以分為灰漠土、龜裂土、原生鹽土、平沙土四大類,其中灰漠土約占全團土壤面積的80%,土壤質地屬重壤和輕壤,保水保肥性能良好。
水文情況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一四八團境內水資源來源於瑪納斯河,由躍進水庫和夾河子水庫通過莫索灣總乾渠聯合供水。地下水埋藏較深,水位一般在250—300米左右。各種水工程設施建設配套,保護維修較好,主要輸水渠道防滲化程度達到95%左右。土壤凍層厚度40—50厘米,解凍時間30—40天左右。
氣候情況
該區處於中緯度西風帶歐亞大陸的中心,遠離海洋,高空主要受中緯度西風氣流控制。氣候特點是:冬冷夏熱,溫差大,乾燥且多風,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少,蒸發大,早春氣溫回升慢,秋季氣溫下降快,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時數2495.3小時,≥10℃年積溫3574.5℃,無霜期166天,能滿足農作物生長需要。該區降水稀少,蒸發量大;年降水量121.43毫米,年蒸發量1651.2毫米,年均相對濕度為67.75%。
歷史淵源
新疆是中國最古老的棉區之一,且是唯一的長絨棉生產基地。
據歷史記載,新疆在東漢時期已開始植棉,並使用棉紡織品。
南北朝時期,吐魯番地區已普遍植棉。
唐代,喀什、和田等南疆地區也已普遍種植棉花,並經河西走廊傳入西北各省。
20世紀90年代後期,新疆就已成為中國棉花產量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吐魯番盆地,都大量種植棉花。
準噶爾盆地植棉歷史較短,解放前這裡不種棉花。
1950年,二十二兵團第九軍二十五師、二十六師奉命開赴北疆沙灣縣境內的炮台、小拐即農八師石河子等地開荒生產,首次在北緯45°,東經85°03′成功試種了棉花,改寫了新疆北疆不能植棉的歷史,之後準噶爾南部天山山麓綠洲開始了大面積種植棉花。
1954年,新疆軍區首屆黨代會上,兵團政委張仲瀚作了題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部隊五年計畫(草案)的報告”。根據國家棉花緊缺的實際,提出擴大棉花面積。
1958年,兵團植棉面積發展到3.5萬公頃,其中農八師1.5萬公頃。
1980年,從日本引進地膜植棉新技術和廣泛推廣棉花“矮、密、早”栽培技術之後,兵團棉花在面積、單產、總產都再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到“九五”(1996—2000年)期末,兵團的棉花種植面積達41萬公頃,總產占新疆自治區棉花總產47%,占中國棉花總產16%。
20世紀90年代末期,受國內、國際紡織市場的影響,中國開始從事彩棉研究和推廣工作,新疆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和龍頭企業的拉動,大面積種植彩棉。兵團農八師石河子市是新疆最早開始選育和擴繁彩色棉的地區之一。
1999年開始,石河子就在其下屬的一四八團建立彩棉基地,建立高標準的彩棉實驗示範區,投資800萬元在西營建成了40支精梳彩色棉紗生產線,投資850萬元建成了彩色棉加工生產線,投資140萬元自行研製出了稀硫酸脫絨、烘乾彩棉種子加工設備,並實施膜下節水滴管技術,病蟲害生物防治和人工影響天氣以及“精準種子、精準播種、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精準收穫、精準田間動態監測”六大精準農業新技術。
2005年9月,一四八團獲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項目”支持,獲得專項資金100萬元,承擔“天然彩色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2008年通過驗收。2008年又獲得國家項目支持,承擔“彩色棉標準化建設示範”項目。
生產情況
2011年,一四八團彩棉種植面積5萬畝,籽棉單產410千克,籽棉總產2.05萬噸。
產品榮譽
2000年,一四八團被國家列入彩棉產業化示範區。
2001年,一四八團被授予“中國彩棉之鄉”稱號。
2011年,一四八團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彩色棉標準化生產示範農場”稱號。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一四八團彩棉”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一四八團彩棉產區位於新疆瑪納斯境內兵團農八師一四八(西營)團,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東經86°06′―86°24′,北緯44°34′―45°。東以新湖農場為界,南以147團為界,北以沙漠為界,從南到北連成一片,南北長23.35千米,最寬13.5千米。有烏奎高速公路貫通,交通便利,距石河子78千米。產區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具有冬季長而嚴寒,夏季短而炎熱,生長季節乾旱少雨,溫差變化大等特點,適宜種植彩棉。一四八團彩棉地域保護範圍為一四八團5個農業連隊。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
一四八團彩棉產地選擇在位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一四八團場,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以湖積沉積為主的沖積湖積內陸堆積平原。該地域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具有乾旱少雨,蒸發量大,溫差變化大,日照長、光熱資源豐富等特點,適宜種植彩棉。一四八團彩棉地域保護範圍為農八師一四八團場5個連隊。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根據該地域生態條件、長期試種對品種的要求,選擇出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與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合作選育出彩色棉新品種“新彩棉13號(棕色)、新彩棉10號(棕色)”,其中主要以新彩棉13號為主栽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
一四八團彩棉按照各品種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進行播種、施肥、灌溉和採收。實行“五統一”生產,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操作規程、統一施肥用藥種類數量、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標準質量,達到栽培模式化、管理科學化。
栽培模式:採取“早、密、矮、膜、勻”綜合栽培技術。寬膜(2米寬)配置:二膜十二行“15+51+20+51+15”配置方式,接行(中間行75厘米)65厘米,平均行距37—37.4厘米,畝單行長1782—1801米,株距9.5厘米,理論株數18757—18957株。一膜兩管,一管三行,邊行採光面17厘米。
播前準備:秋收後清理殘膜,及時翻耕冬灌或茬灌秋耕,茬灌畝灌水量60立方米左右,冬灌畝灌量80—100立方米,做到灌水均勻,不重不漏;翻地前畝深施尿素8—10千克、三料磷15千克、鉀肥2千克,為保證施肥質量必須做到施肥插線,不重不漏,耕翻深度28—30厘米,犁后土地平整;早春解凍後拾淨殘膜、秸桿、雜草,整修地頭地邊,化除後及時耙地,耙深3.5—4厘米。耙后土地平整、細碎、無雜草。(早春耙地後,必須反覆撿拾田中殘膜2—3遍,減輕殘膜對土地污染)。
適期播種:當膜下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2℃時即可播種,正常年份在4月初進行試播,4月10日大量播種,4月20日前結束播種;播種方式採用膜上精量播種;播種量以種子發芽率不低於85%,,每穴兩粒為標準;播種深度為2—2.5厘米,種行膜面覆土厚度1—1.5厘米。
田間管理:定苗:一片真葉定完苗,要求一穴一株,不留雙株;中耕:根據氣候情況,播種後即開始中耕,中耕做到“寬、深、松、碎、平、嚴”,要求中耕不拉溝、不拉膜、不埋苗,土壤平整、松碎,鎮壓嚴實。中耕深度12—14厘米,耕寬不低於25厘米;化學調控:2片真葉前化調2—3次,每次畝用縮節胺1—1.2克,頭水前根據品種和田間長勢等具體條件化調1次,畝用縮節胺2—3克,打頂後8—10天化調1次,畝用縮節胺6—8克,對於長勢偏旺的棉田打頂後要進行兩次化調,第二次在第一次化調後10天進行,畝用縮節胺6—8克;肥水管理:按目標產量320千克施肥,全生育期施氮、磷、鉀總標肥量160—170千克,其中:全層施肥畝施標氮18千克,標磷37.5千克,標鉀4千克(折尿素8千克,三料15千克,硫酸鉀2千克);生長期滴水10次,畝總滴水量260—280立方米,隨水畝追施氮、磷、鉀標肥量109千克,其中尿素40千克,60%含量磷酸二氫鉀(N、P2O5、K2O含量分別為6%、12%、42%)9千克;結合化調進行葉面噴施鋅肥2次,即3片真葉期、盛蕾期各噴施一次,每次10毫升。葉面噴施速樂硼2次,即初花期、盛花期(花鈴期)各噴施一次,每次50克;打頂:堅持“枝到不等時”,適期早打頂的原則。晚熟品種、機采棉6月25日開始打頂,7月1日前結束;早熟品種7月8日前結束打頂。打頂後單株保留果枝台數6—7台,棉株自然高度控制在60—65厘米。
病蟲害防治:高度重視,做好調查,抓早治,利用天敵,綜合防治,嚴格指標,選擇用藥,不隨意普治。防治棉鈴蟲時強化以綜合防治為主。①秋耕冬灌。②鏟埂除蛹。③楊枝把、頻振燈、性誘籠誘蛾。④種植誘集帶誘殺。⑤控制棉花徒長,噴施磷酸二氫鉀,降低棉鈴蟲落卵量。⑥頂尖帶出田外處理。⑦達到防治指標時套用選擇性藥物防治。防治原則:嚴防一代“降基數”,主防二代“降蟲口”,不放鬆三代“保產量”,堅持做到“藥打卵高峰,治在三齡前”。防治棉葉蟎時
要做到治早、治少,防治在點片,採取查、抹、摘、拔、除、打綜合措施。發病期間藥劑防治時可用20%掃蟎淨20毫升/畝或齊蟎素5—7毫升/畝進行防治。棉蚜防治時要早調查,做好中心株、中心片防治,利用和保護好天敵。發病初期,以塗莖防治為主,即用40%氧化樂果與水配成1:5—10藥液,塗在棉株紅綠交界處和距棉株頂端15—20厘米處,各4厘米長,塗半邊,不環塗。對棉蚜中心株也可採用1.8%愛福丁3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倍液點片噴霧,嚴禁大面積施藥。
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一四八團彩棉’名稱和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