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題情(王和卿散曲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半兒·題情》是金元時期散曲家王和卿創作的組曲,共四首小令。這四首曲子,作者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上抒發其離情別緒,具體描寫了由於人事阻隔而產生的、作為雙向流程的苦戀之情,並展開了深沉的內省。雖然組曲都是吟詠男女離情,但四首曲子寫法各不相同,呈現了多維式的網路形態,通過不同側面向“離情”這一感情結構的整體進行突破,同時心裡刻畫細緻入微,別開生面,不落窠臼,顯示了王和卿散曲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半兒·題情
  • 作品別名:【仙呂】一半兒·題情
  • 創作年代:金末元初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王和卿
  • 宮調仙呂宮
  • 曲牌:一半兒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仙呂】一半兒·題情
鴉翎般水鬢似刀裁,水顆顆芙蓉花額兒窄,待不梳妝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釵,一半兒鬅鬆一半兒歪
書來和淚怕開緘,又不歸來空再三。這樣病兒誰慣耽?越恁瘦岩岩,一半兒增添一半兒減。
將來書信手拈著,燈下恣恣觀覷了。兩三行字真帶草。提起來越心焦,一半兒絲撏一半兒燒
別來寬褪縷金衣,粉悴煙憔減玉肌,淚點兒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兒才幹一半兒濕。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仙呂:宮調名。一半兒:曲牌名,即《憶王孫》,末句嵌入兩個“一半兒”。
⑵鬅鬆:頭髮鬆散的樣子。
⑶和淚:帶淚。
⑷慣耽:拖延。
⑸恁:這樣。岩岩:形容瘦的樣子。
⑹將來:拿過來。拈:用手搓。
⑺姿姿:“孜孜”的諧音,專心的樣子。覷:細看。了:完畢。
⑻絲撏:撕扯。
⑼縷金衣:用金線縫製的衣服。
⑽粉悴煙憔:意謂面容憔悴。粉,水粉。煙,應作胭,胭脂。此以胭脂水粉代指女子容顏。

白話譯文

鴉翎般的水鬢像刀剪過一樣,水靈靈的芙蓉花戴上窄額兒,想不梳妝又怕娘猜疑。只好插了金釵,然而頭髮還是蓬鬆散亂的,金釵也是斜斜歪歪的。
書信來了帶著眼淚怕拆開,怕他說回來卻又不回來。這樣的相思病兒誰禁得住拖延?越拖延越消瘦,我骨瘦如柴,一邊兒添了,一邊兒減了我身材。
拿過書信在手裡拈著,在燈下仔仔細細觀瞧。兩三行字兒有的端正有的潦草。提起來就越覺得心焦。一邊兒撕扯,一邊兒乾脆把它燒掉。
自從分別之後縷金衣寬鬆了好多,面容憔悴身體消瘦,流了多少眼淚只有衫袖知道。盼望與心上人早日相見,衫袖剛乾了一半另一半又被淚水打濕了。

創作背景

根據元人陶宗儀輟耕錄》記載,王和卿在世時間大致與關漢卿同時。由此可知《一半兒·題情》這組曲子作於金末元初,具體作年難以考證。

作品鑑賞

元人小令之歌詠艷情、歡愛之作,多取於市井。王和卿是個藝術感發性極活躍的散曲家,在寫此類作品時以秀逸見長。此組曲即是他站在女主人公的方位上所抒發的離情別緒。這位女性,有著濃重的離情之苦而難以排遣。從空間上來說,這離情是由於人事阻隔而產生的、作為雙向流程的苦戀之情。雖然組曲都是吟詠男女離情,但四首曲子寫法各不相同,呈現了多維式的網路形態。開頭一首曲子著眼於女主人公的頭飾打扮,寫她無心梳妝。無心梳妝是什麼原因,曲中沒有明說,但讀了全組曲,讀者自然明白這是離情別緒引起的。
第二首曲子的離情描寫,著眼於女主人公的心情矛盾。由於女主人公生怕這書信仍然像過去一樣,說什麼何日何時歸來卻又終於變卦,所以滿臉“和淚”怕去開緘。不是不急於看信,而是怕原來的滿懷希望再次變成失望。這種惹人長相思的病兒,誰也承受不了。到這裡,意境頓時起了波瀾,說明作者立刻調整了思維指向。按照一般讀者的推想,總以為這位多情女性純然以相思之病為苦。可是“越恁瘦岩岩”一句,並不囿於消沉,它包含的滋味是相當複雜的:一方面指越是由於相見不易而越發消瘦;但另一方面,卻又由於“心有靈犀一點通”和“蓬山此去無多路”(李商隱無題》)的愛情堅貞與有朝一日終可相見的自信所致。這便是小令結尾描寫的女主人公錯綜的心理狀態:“半兒增添一半兒減。”這裡有自慰,也有憂心。
第三首曲子不用於上一首揭示矛盾心情,而是描述了女主人公接到情書後的情景和讀信時複雜微妙的心情,突出一種由離愁別恨所惹起的“心焦”情緒。不是“怕開緘”,而是“信手”地拈起書信,表明她忙於看信,而又心中彷徨、神馳遠處,所以拆開信後還是靠近燈光去細細觀看。可是才讀罷兩三行,就發現信上的字“真中帶草”。也許是信上還帶來一些令人“心焦”的訊息。看清看準內容還罷了,偏偏有些地方字猜不出,話音拿不定,這就使女主人公內心焦急不安。結尾的“一半兒絲撏一半兒燒”,可以說是心焦的頂點:一邊撕扯,一邊乾脆把信燒掉了。
最後一首曲子的描寫,不同於前面側重於平靜的矛盾心情和迸絕的躁動心情,而主要是勾畫出期待與情人早日歡聚的盼望思緒。衣寬肌瘦,淚兒難乾,都是“盼佳期”的具象化。不像一般詞曲描寫閨怨較多地借重自然風舞作為比興。這首曲子用素描手法加以鋪陳,只寫女主人公本身,略去了自然背景。這有助於重點刻畫和形成一種利落的風格。

作者簡介

王和卿,原名鼎,字和卿,金末元初散曲家。大名(今屬河北省)人。約與關漢卿同時而先關而卒。《輟耕錄》謂其與關漢卿相友善,嘗譏謔漢卿。散曲風格滑稽佻達。《全元散曲》錄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數二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