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農家的暮

一個小農家的暮

《一個小農家的暮》是劉半農1921年在英國倫敦寫的,選自《劉半農詩選》,收錄於《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

這首詩以敘事的筆調樸實無華地寫了一個小農家的傍晚生活。黃昏時分,下了田的丈夫回到家裡,妻子在灶下燒飯,丈夫在這個空兒里,逗逗狗、探探牛,問一聲新釀的酒怎樣了;月亮出來了,孩子們數著星,看著月,唱著,跳著,戲耍著。描繪了一幅安詳和樂的農家生活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個小農家的暮
  • 作品出處:《劉半農詩選》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劉半農
  • 時間:1921年
作品原文,詞語注釋,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欣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她在灶下煮飯,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剝剝的響。
灶門裡嫣紅的火光,
閃著她嫣紅的臉,
閃紅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銜著個十年的菸斗
慢慢地從田裡回來;
屋角里掛去了鋤頭,
便坐在稻床上,
調弄著只親人的狗。
他還踱到欄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頭向她說:
“怎樣了──
我們新釀的酒?”
門對面青山的頂上,
松樹的尖頭,
已露出了半輪的月亮。
孩子們在場上看著月,
還數著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兩……”
他們數,他們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詞語注釋

①灶(zào):用磚石砌成的生火做飯的設備。
②必必剝(bō)剝:象聲詞,火燃燒聲,心跳聲等。
③嫣(yān)紅:鮮艷的紅色;嬌美的顏色。
④菸斗:一種流行於美國歐洲的吸菸道具,塞進切好的菸草加上香料後點燃吸菸。
⑤踱(duó):慢慢地走。
⑥釀(niàng):利用發酵作用製造酒、醋、醬油等。

創作背景

《一個小農家的暮》寫於1921年的倫敦,在西方現代化的都市裡,詩人思念著祖國,回想農村的生活情景,為了表達對祖國、故鄉、農村、農民的深情,寫下了這首詩。
劉半農論詩,一貫“求真”,力斥“虛偽文學”。他十分推崇陶淵明,認為“老陶能於自然界中見到真處”,強調要把“自然界”與“情感的勢力”相交相併,在真自然中寫出真情感。這首詩也正是這種審美理想的影響下寫的。

作品賞析

文學欣賞

在詩中,詩人首先描繪了一幅“農婦夜炊圖”:“她”在灶下煮飯,灶里燃燒著新砍的山柴,必必剝剝地響,散發著誘人的清香;山柴熊熊,從灶門透出“嫣紅的火光”,映紅了她的臉龐,映紅了她青布的衣裳。在這幅夜炊圖中,詩人實寫了夜炊時的聲響“必必剝剝的響”和光色“嫣紅的火光”、“青布的衣裳”,虛寫了味感“我們能感覺聯想到山柴的清香和瀰漫的飯香”,藉此傳達出了農家生活的靜謐和溫暖。這就從總體上為全詩奠定了一個安寧和暖的基調。
接著,詩人又靈活地調整焦距,重點描繪了一幅“農夫收工圖”。這裡,詩人以房屋農婦為基本視點,拉長了焦距,鏡頭緩緩地從屋裡拉到田間,又從田間拉回到屋角,仍然聚焦到田間,最後又延伸到了屋外的“欄里”。焦距的頻繁移動,使對農夫的描繪不再是上文農婦夜炊式的特寫,而是突現出了一個行動的流程,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傳達出農家生活的“真”內容:田間的荷鋤耕作、收工後的調狗看牛以及農家溫暖安康的人倫情調。
最後,詩人的視點又從屋裡轉到屋外常見的自然景物:青山、松樹、月亮等,在這靜謐美麗的景色中,孩子們在月亮下面出現了:他們舉頭看著天上的月亮,數著天上的星星,唱著動人的兒歌……在這幅“孩子觀月圖”中,居於中心位置的物象是月亮。景色中的核心是月亮——無月則不見青山與松林;而數天上的星星則是看月的連帶動作。
最後所唱的兒歌同樣也是以月亮為比喻的喻象的。月亮是晶瑩潔白、沉靜美麗的,這幅畫面以月亮為中心,無疑強化了這首詩靜謐美妙、富有童話色彩的氛圍和情調。而孩子們數天上星星時的顛倒錯亂,則突出了他們的渾然未琢的童心,體現了自然之“真”。實際上,前面兩幅圖畫從根本的意義上來說也正是一種沒有經過現代文明雕琢的童心世界,稚拙質樸,一派天然——這就是這幅孩子觀月圖與那兩幅圖的最根本的一致之所在。
《一個小農家的暮》精心地有層次地勾畫了三個生活畫面:農婦夜炊圖、農夫收工圖、孩子觀月圖,藉此寫出了農家生活的“真自然”。這三個畫面,從形式上來看,是以“暮”為背景、以農家生活為中心的空間排列,雖然詩中也有橫向的勾連,但從總體上來看,各個畫面中的主體都在各行其是,因而畫面之間的關係只是一種有序的空間並置,其有序性正根源於詩人在一個以小農家的生活為總體框架的題材範圍內對視點的有序推移(屋內一田間一場間)。但是,從實質上來看,各個畫面在沒有因果關係的並置中,又從不同角度傳達出了農家生活安謐恬淡的氛圍,這種共同的氛圍使這些畫面具有了共同的指向性和趨同性——它們都傳達出了詩人對祖國農家生活的憧憬與嚮往。換言之,詩人是把自己濃郁的思國之情——這一“思想中最真的一點”寄托在這三種恬淡的農家之景的形象描繪之中的,從而造成了情與景融、意與境諧的優美意境,實現了其“於自然界中見到真處”的審美理想。

名家點評

南通大學副校長、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周建忠:與許多海外赤子直抒胸臆的愛國詩篇不同,劉半農在這首《一個小農家的暮中》沒有把對祖國的思念以濃烈火爆的方式噴瀉而出,而是含蓄地把它寄寓在對一個小農家晚間生活場景這一“真自然”的白描之中,精心地勾畫了一組富有中國鄉土氣息和田園風光的“真自然”的畫面。

作者簡介

劉半農(1891—1934),名復,字半農,江蘇江陰人。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早年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曾任北京大學教授。著作有《揚鞭集》《瓦釜集》《半農雜文》,編有《初期白話詩稿》,學術著作有《中國文法通論》《四聲實驗錄》等,另有譯著《法國短篇小說集》《茶花女》等。其中《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去世後魯迅寫《憶劉半農君》悼念他。
一個小農家的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