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士張伯駒

一代名士張伯駒

《一代名士張伯駒》由著名作家任鳳霞執筆,當代中國出版社於2006年10月出版,定價36元。

基本介紹

  • 書名:一代名士張伯駒
  • 作者任鳳霞
  • ISBN:9787801704924 [十位: 7801704924]
  • 頁數:358
  • 定價:36元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0月
  • 裝幀:平裝
簡介,評價,四大公子,作者介紹,目錄,

簡介

張伯駒是集收藏家、書畫家、詩詞家、戲劇家於一身的奇才名士。他出身貴胄門第,早歲名列“民國四公子”,不惜傾家殞命,搶收中華稀世文物,終以悉數捐獻國家;一生苦樂兼備、命途多舛;富不驕、貧能安,心懷坦蕩超逸,性情慷慨率真,堪為名士品格。其傳奇一生亦本色一生,富貴一生亦清平一生,濃縮著現代中國的風雲幻變,書寫著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叢碧詞兄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鑑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學士、藝苑真學人。
——劉海粟
如以詞人之詞而論,則中國詞史當以李後主為首,而以先生為殿——在他之後,恐怕不易再產生這種真正的詞人之詞了。
——周汝昌
餘生也晚,然前賢文章軼事,亦有幸涉獵,故於伯駒先生行趾極生興趣,乃知今世有如斯大妙人實千秋江山之福祉也。
——黃永玉

評價

舉凡世間之事皆講求機緣,似乎冥冥之中有一雙巨手,把天下苦樂、悲喜、冷暖、逆順揉捏於一處,方生出如此萬般人生況味。
農曆乙酉歲末,出差於北京,候機的餘暇閒逛於機場售書小店。偶然間,一本書封面上熟稔的黑白倩影照片從靜態、昏黃中立體地折射出來,如磁石般吸附了我的目光。俊美、端麗、雅致、從容,這就是我的舊作《張伯駒和潘素》中的潘素攝於20世紀30年代的照片。
機緣更為巧合的是,不多時日後的一個晚上,我接到當代中國出版社編輯電話,說他們正在組織出版“中國文化百年”系列叢書。張伯駒是中國現當代文人學者、收藏家中的翹楚,在百年中國文化歷史中應有一席之地。他們選定了《張伯駒和潘素》,擬作為叢書之一重新出版。我一面驚奇於機緣之巧,一面有些猶豫。的確,於張潘二位先生的資料研究和經營訪察用去了我七八年的業餘時間,而成書只用了一個半月,實為一部“急就章”。我一直等待著經歷了歲月沉澱與淘洗之後再去理解和感悟,期盼著何時能潛下心來再重寫一次。

四大公子

源遠流長、浩浩蕩蕩、無際無涯的中國文化,滋養出難以計數的大略雄才、仁人志士。而歷數其間,張伯駒實為數千年泱泱文化精粹孕育出的當世“才”和“士”的一個典型。先生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早年曾與張學良、袁寒雲、溥侗比肩民國“四大公子”之列;先生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於詩詞、書法、繪畫、文物鑑藏、戲曲色色俱精,集諸藝於一身,且臻於峰巔之境,如斯國學修養淵深之人,實世間罕有;而其作為一代藝苑宗師,尤以詞之成就最高,他的詩詞創作,“如以詞人之詞而論,則中國詞史當以李後主為首,而以先生為殿——在他之後,恐怕不易再產生這種真正的詞人之詞了”;與其格律相諧、化典圓熟的詞作相配的是他的書法,超拔脫俗、獨步高標,世稱“鳥羽體”;他在戲曲上,尤以京劇功力精深,當年名伶傍戲,盛極一時,“驚人一曲空城計,直到高天尺五峰”。先生身為貴胄門第,不惜傾家蕩產、甚至典質借貸搶收了我國現存最早的書法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現存最早的山水畫珍跡隋朝展子虔《遊春圖》等價值連城的文物珍寶,終以悉數捐公,而於國家獎勵的20萬元分文不取。隨後被錯打成“右派”、“現行反革命”,他對此漠然一笑,淡然處之。先生雖出生富豪之家,卻一生坎坷多劫、苦樂兼備而苦多於樂;但其性情與心懷坦蕩超逸,博雅通脫,慷慨率真,不因時世遷移,不因境遇更改,本性一生、本色一生,堪可謂“是真名士自風流”啊想來,中國“士”的精神最基本的要義是學識和道義。先生作為一代高流名士,他的多才不僅僅是中國文化薪火傳承的表象,他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稟賦、學識、涵量,更傳承了中國“士”的精神——大仁、大義、大德,尤其是“士”的精魂——重道、崇道、循道。這樣在文化領地、藝術苑圃和精神境界俱臻高峰之人,竟為世人罕知,漸次在國人記憶中走遠,豈不悲哉!
我於改革開放初期動意為先生立傳並開始蒐集整理資料,至今也已有二十餘載的光景。回想改革肇始之時的中國大地,舉目蕭疏,百廢待興,看今日神州繁華昌茂、欣欣向榮。物力的增長、國力的攀升扶搖直上。但其間精神家國、價值取向的變遷也有些滄海桑田。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國學傳承面臨挑戰,民族文化精神被消解。我們的精神家園迫切需要民族精神、優秀文化瓊漿聖水的澆灌。令人欣慰的是文化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和政府愈加重視並不斷推出重大舉措。不僅國人對傳統文化、對國學的專注與日俱增,且全球範圍內也一次次掀起尊崇和傳播中國文化之風潮。而正如一些方家所言,在當今時代研習國學、光大國學則不能不了解張伯駒、不能不學習張伯駒。拙作的再版如能讓先生高風不泯、世代永志,讓晚生後輩“知今世有如斯大妙人實千秋江山之福祉也”;如能讓我實現夙存於胸的夢想——為中國文化之傳承和復興添磚加瓦而盡一己綿薄之力,幸甚。
拙作的寫作出版,也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媒介,聯繫起我與當世諸多著名學者、方家書翰交契的機緣。我有幸小住後海南沿潘素先生家中,與之促膝談心,圍爐夜話,追懷伯駒先生的記憶歷久彌新;兩次在釣魚台國賓館造訪劉海粟先生,海老淚花充盈,在飽含著激情的敘述中充滿了對伯駒先生的追懷與敬慕。拙作出版後輾轉到香港年已97歲的海老手裡,他翻閱後便在書的扉頁上用激動得有些顫抖的手寫下了“釋回增美”的贈言,又轉託回贈於作者;還在蕭勞(鐘美)四壁堆滿了書籍和畫軸的書齋里聽他長談與伯駒先生作為至交間的詞墨友誼;去紅廟北里周汝昌先生家中拜訪,他神情專注、侃侃而談,從與張伯駒的忘年之交談到詞學、紅學,從人生遭際談到人品性情,敬意之情溢於言表,所作書序洋洋灑灑間飽蘸著緬懷師長的深情令人心動。此後又數次通過信函,周先生不僅對作者多有鼓勵且於為學、為人、為文之道均有精深表述;啟功先生親賜墨寶,題寫書名;羅繼祖先生數寄信函,品評斧正……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從張伯駒先生及他所感染的幾代民族文化精英身上,我感受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久遠。
世態倏然,機緣萬千。想當年,17年前拙作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時,潘素先生尚在。其時潘老捧讀書作,滿噙淚花說,這是對伯駒仙逝10年的紀念,是對其一生的告慰。今日再版之時,潘素、劉海粟、蕭勞、啟功……一代大家、大師遽歸道山,令人悲思無限。惟願此書的再版,能告慰於先人與來者,能成為後學對文化的敬重和對民族文化做出貢獻的人們的景仰,終有了一點點聊以寄託之所在

作者介紹

任鳳霞,生於1950年,吉林省長春市人,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任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吉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
曾發表報告文學、人物傳記、通訊、散文、詩詞、理論文章等數百篇百餘萬字。

目錄

序 周汝昌 / 1
一 “重瞳鄉人” 貴胄門第 / 1
二 少年俊才 風華飄逸 / 7
三 行年弱冠 羈寓軍旅 / 15
四 厭棄仕途 傾心藝事 / 21
五 翩翩公子 以文會友 / 28
六 師從名優 紅毹紀夢 / 37
七 江南才女 蕙質蘭心 / 47
八 “京兆”鑄情 姑蘇完婚 / 57
九 一戲絕響 梨園佳話 / 66
十 不畏權勢 力護國珍 / 74
十一 傾家蕩產 慧眼蓄寶 / 85
十二 春申劫難 伉儷情深 / 103
十三 飽游飫看 太白攬勝 / 112
十四 “春遊”暢然 “平復”生輝 / 120
十五 狷介錚骨 憤世嫉俗 / 129
十六 故園陸沉 蟄居長安 / 137
十七 斡旋敵營 欣迎曙光 / 148
十八 丹青煥彩 飲譽畫壇 / 156
十九 誠獻瑰寶 世代流芳 / 166
二十 遠赴關東 赤子情深 / 177
二十一 春遊續夢 報國情濃 / 186
二十二 劫難頻仍 備嘗艱辛 / 199
二十三 世事坎■ 相濡以沫 / 206
二十四 敬輓名帥 千古流傳 / 214
二十五 古秀清雅 妙趣天成 / 227
二十六 廣涉博採 才溢文苑 / 237
二十七 華章為媒 忘年相交 / 246
二十八 楝亭夜話 功垂紅學 / 257
二十九 詞苑殊卉 言志抒情 / 264
三十 夫婦聯袂 書畫爭輝 / 274
三十一 繪壇知音 情寄奇峰 / 284
三十二 海峽兩岸 補筆傳馨 / 295
三十三 神韻高古 直逼唐人 / 304
三十四 情深意篤 九州盼同 / 313
三十五 駒翁仙逝 四海銜哀 / 323
三十六 繪事後素 桑榆未晚 / 337
附錄/ 348
再版後記/ 351
跋樓宇棟 / 35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