䲃魚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魚形狀像鯉魚,卻長著雞一樣的爪子,人們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瘊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䲃魚
- 外文名:zǎo yu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 形象特徵:狀如鯉、雞足
- 歷史淵源
又北二百里,曰獄法之山①。瀤澤之水出焉②,而東北流注於泰澤③。其中多䲃魚④,其狀如鯉而雞足,食之已疣⑤。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犭軍(左右)]⑥,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①獄法之山:獄法山。一說在今內蒙古境內。 ②瀤(huái)澤之水:瀤澤水。一說是今注入貝加爾湖的色楞格河;一說是今注入內蒙古岱海的一條河。 ③泰澤:水名。一說指今內蒙古涼城縣東的岱海;一說是今貝加爾湖。 ④䲃(zǎo)魚:傳說中的一種魚。 ⑤疣(yóu):瘊子。 ⑥山[犭軍(左右)](huī):傳說中的一種獸。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獄法山。瀤澤發源於此,向東北流入泰澤。水中有很多䲃魚,這種魚形狀像鯉魚,卻長著雞一樣的爪子,人們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瘊子。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似狗,長著人一樣的臉,擅長投擲,一看見人就會笑,名字叫山[犭軍(左右)],這種獸行動迅捷如風。它只要一出現,天下就會起颳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