䜿,異體字:豎,拼音shù ,注音ㄕㄨˋ ,部首豆部,部外筆畫9畫,總筆畫16畫,五筆AHNU,倉頡SIMRT,鄭碼HMJU,四角71108,結構上下,統一碼473F,筆順一丨フ一丨フノ一丶一丨フ一丶ノ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䜿
- 部首:豆
- 倉頡:SIMRT
- 筆順:一丨フ一丨フノ一丶一丨フ一丶ノ一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䜿shù(ㄕㄨˋ)
1、同“豎”。
UNICODE
䜿字UNICODE編碼U+473F,10進制: 18239,UTF-32: 0000473F,UTF-8: E4 9C BF。
䜿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豎【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8畫
康熙字典 䜿
《唐韻》臣庾切《集韻》《韻會》上主切,𠀤音裋。《說文》豎立也。《徐曰》豆器,故為豎立。《後漢·靈帝紀》槐樹自拔倒豎。《魏志·锺繇傳》起偃為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