㹽,拼音chǎn shàn ,注音ㄔㄢˇ ㄕㄢˋ ,簡體部首犭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1畫,繁體部首犬部,五筆QTAA,倉頡KHII,鄭碼QMHH,四角43253,結構左右,統一碼3E7D,筆順ノフノ一フノ丶一フノ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㹽
- 拼音:chǎn shàn
- 部首:犭部
- 五筆:QTAA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UNICODE
㹽字UNICODE編碼U+3E7D,10進制: 15997,UTF-32: 00003E7D,UTF-8: E3 B9 BD。
㹽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to bite (said of a dog), dog to take food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㹽【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康熙字典 㹽
《唐韻》初版切《集韻》楚綰切,𠀤音𪘪。《說文》齧也。從犬,戔聲。
又《玉篇》犬食也。
又《集韻》楚限切,音剗。齧也。
又仕限切,音棧。犬食曰㹽。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㹽【卷十】【犬部】
齧也。從犬戔聲。初版切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 {[3E7D]}
(㹽)犬齧也。犬字今補。從犬。戔聲。初版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