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藥解》是一部藥物學著作的名字,全書共四卷,刊於1753年。作者選出張仲景《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中的244個醫方所用藥物160種加以闡解。以藥名為綱,結合原書中的方藥證治,論述各藥藥性、功用、主治及用法。
《長沙藥解》是一部藥物學著作的名字,全書共四卷,刊於1753年。作者選出張仲景《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中的244個醫方所用藥物160種加以闡解。以藥名為綱,結合原書中的方藥證治,論述各藥藥性、功用、主治及用法。
《長沙藥解》是一部藥物學著作的名字,全書共四卷,刊於1753年。作者選出張仲景《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中的244個醫方所用藥物160種加以闡解。以藥名為綱,結合原書中的方藥證治,論述各藥藥性、功用、主治及用法。簡介藥...
《長沙藥解》是2016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長沙藥解/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四卷,清代醫家黃元御撰,成書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是書選《傷寒》《金匱》所載藥物162種,以藥名藥性為綱,以仲景某方用此藥為目,逐一闡發。每藥先述性味、歸經、藥性特點:再引《傷寒》《金匱》方劑。...
《黃元御藥解》是《長沙藥解》與《玉揪藥解》的合編本。內容簡介 《長沙藥解》取《傷寒》、《金匱》所載藥物162種,以藥系方,以方言證,參病機辨證於其問,比類同之藥於其內,理法方藥相貫。《玉揪藥解》取仲景未載藥物291種,是黃氏精研本草的心得體會,依據臨床實踐而具獨到見解。二書互為羽翼,實為...
《長沙藥解》中記載黃連“味苦,性寒,入手少陰心經。清心退熱,泄火除 煩”。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腎瀉者,均應 慎服。黃連無毒,極苦良藥。《本草綱目》中位於上品。《珍珠囊》記載“其用有六:瀉心火,一也;去中焦濕熱,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治赤眼暴發,五也;止中部見血,六 也...
雞屎白為雞糞便中白色部。基礎信息 【出處】《神農本草經》。【性味】苦鹹,涼。①《別錄》:微寒。②《綱目》:微寒,無毒。③《醫林纂要》:苦鹹,寒。【歸經】《長沙藥解》:入膀胱經。【功用主治】利水,泄熱,祛風,解毒。治臌脹積聚,黃疸,淋病,風痹,破傷中風,筋脈攣急。①《本經》:主消渴,...
③《長沙藥解》:“微溫,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④《綱目》:“甘,溫,無毒。” 功效主治 滋陰潤燥;養血熄風。主治心煩不得眠;熱病痙厥;虛勞吐血;嘔逆;下痢;燙傷;熱瘡;肝炎;小兒消化不良。各家論述 1.《本草逢原》:“治產後胞衣不下,並用生者,又以煮熟去白取黃,用亂髮香油熬化,塗嬰兒...
蒴藋,中藥材名。本品為忍冬科植物蒴的全草或根。功能主治為:祛風除濕,活血散瘀。治風濕疼痛,腎炎水腫,腳氣浮腫,痢疾,黃疸,慢性氣管炎,風疹瘙癢,丹毒,瘡腫,跌打損傷、骨折。①《別錄》:主風瘙癮疹身癢,濕痹。可作浴湯。②《日華子本草》:治癩,風痹。煎湯浸,並葉用。③《長沙藥解》:行血通經...
長沙藥解 玉楸藥解 傷寒懸解 金匱懸解 素問懸解 難經懸解 靈樞懸解 道德懸解 周易懸象 重要方劑索引 社會影響 在社會上引起了一股學習中醫的熱潮。 黃元御等編著的《黃元御著作十三種(精)》包括了清代醫家黃元御(1705-1759)的十三種著作:《素靈微蘊》《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四聖心源》《長沙藥解...
又治瘧母為必用之藥。2、《長沙藥解》:庭蟲善化瘋血,最補損傷,《金醫》鱉甲煎丸用之治病瘧日久,結為額瘸;大黃磕蟲丸用之治虛勞腹滿,內有乾血;下痰血湯用之治產後腹痛,內有痰血;士瓜根散用之治經水不利,少腹滿痛。以其消額而破癱也。3、《本草求真》:魔蟲,古人用此以治跌扑損傷,則多...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用津唾調攤在碎紙花上。貼患處。功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 瘡腫。方義 瘡腫之證屬熱者多。黃柏長於清熱燥濕解毒,故為君藥;草烏頭能通行十二經絡,《長沙藥解》云:“其性疏利,迅速開通關腠。”二藥相伍,寒熱並舉.相反相成,用於敷貼瘡腫,既可清熱解毒,又可通經活血。
《黃元御醫書全集》是2016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 黃元御。內容簡介 《黃元御醫書全集》收錄黃元御十一部著作。此次出版,《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四聖懸樞》、《四聖心源》、《長沙藥解》、《傷寒說義》、《素靈微蘊》、《玉揪藥解》以清同治七年《黃氏醫書八種》本為底本,《素問...
《黃元御醫籍經典》是2011年7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元御。內容介紹 《黃元御醫籍經典:四聖心源·四聖懸樞》內容簡介:昌邑黃坤載先生,學究天人,湛深《易》理,其精微之蘊,托醫術以自見。著《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長沙藥解》、《玉楸藥解》、《四聖心源》、《四聖懸樞》、《素靈...
2、《木草衍義》:《千金》治肺氣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3、《湯液本草》:下重者,氣滯也,四逆散加此(薤白),以泄氣滯。4、《本經逢原》:薤白,《本經》治金瘡瘡敗,亦取辛以泄氣,溫以長肉也。5、《長沙藥解》:肺病則逆,濁氣不降,故胸膈痹塞;腸病則陷,清氣不升,故肛門重墜。薤白...
雞蛋黃,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含卵磷脂、油酸、亞油酸、飽和酸、膽甾醇、葡萄糖、葉黃素、胡蘿蔔素等。功能滋陰潤燥,降逆,治小兒消化不良。《藥性論》說它“除煩熱,煉之,主嘔逆”。《本草再新》認為它能“補中益氣,養腎益陰”。《長沙藥解》記載“雞子黃,補脾精而益胃液,止泄利而斷嘔吐”。食用...
《黃氏醫書八種》是乾隆年間的醫學叢書 叢書內容 《黃氏醫書八種》醫學叢書。清·黃元御撰。最早刊於乾隆年間。包括《四聖心源》、《素靈微蘊》、《四聖懸樞》、《傷寒懸解》、《傷寒說意》、《金匱懸解》、《長沙藥解》、《玉楸藥解》。現存多種清刻本。出版背景 中醫古籍,卷帙浩繁,有待於系統整理研究...
方以辛散溫通之桂枝為君,可外行於表解散肌腠寒濕,橫走四肢溫通經脈寒滯,為治寒濕痹痛之佳品,故《長沙藥解》謂其功擅“舒筋脈之急攣,利關節之壅阻,⋯⋯通經絡而開痹澀,甚去寒濕”;羌活、獨活、防風祛寒濕,通經絡,利關節,止痹痛,共為臣藥;麻黃、蒼朮散寒除濕,宣痹通陽;芍藥和營通脈,合...
①《別錄》:味鹹,寒,無毒。②《日華子本草》:平。③《本草衍義》:甘,鹹。入心、腎、膀胱經。①《本草衍義》:入腎。②《本草經疏》:入手足少陰經。③《長沙藥解》:入足太陽膀胱經。功能主治 涼血,明目。治尿血,吐血,齒舌出血,目赤痛,風眼爛弦,牙痛。①《本經》:主明目、目痛,益氣,堅...
5.《本經逢原》古方中用大棗,皆是紅棗,取生能散表也。入補脾藥,宜用南棗,取甘能益津也。6.《長沙藥解》大棗,補太陰之精,化陽明之氣,生津潤肺而除燥,養血滋肝而熄風,療脾胃衰損,調經脈虛芤。其味濃而質厚,則長於補血,而短於補氣。人參之補土,補氣似生血也;大棗之補土,補血以化氣也,是...
《黃元御用藥心法》是2017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成文、劉彬。內容簡介 黃元御,清代著名醫學家,尊經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醫。他熟諳醫理,精通道、經,功底深厚,頗多創新;醫術精湛,經驗獨到,影響深遠,被譽為“黃藥師”“一代宗師”。其晚年所著《長沙藥解》和《玉楸藥解》,專門對...
④《日華子本草》:益氣力,消痰止嗽,並潤五臟。⑤《聖惠方》:解烏頭、天雄、附子毒。⑥《本草蒙筌》:和脾,潤肺,止渴,消痰。治喉i魚骨,療誤吞錢環。⑦《本草匯言》:治中焦營氣暴傷,眩暈,消渴,消中,怔忡煩亂。⑨《長沙藥解》:補脾精,化胃氣,生津,養血,緩里急,止腹痛。來源 本品為米、...
①《本經》:味甘,平。②《別錄》:無毒。③《藥性論》:有小毒。④《本草經疏》:甘,溫。【歸經】入肺,脾、膀胱經。①《長沙藥解》:入足少陽膽、足太陽膀胱經。②《本草從新》:入肺。③《本草求真》:入脾,兼入肝、肺。【功能主治】納氣墜痰,止血斂瘡。治虛喘,眩暈,驚悸,癲癇,寒瘧,久痢,...
7.《本經逢原》:白朮,生用有除濕益燥,消痰利水,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散腰臍間血,及沖脈為病,逆氣里急之功;制熟則有和中補氣,止渴生津,止汗除熱,進飲食,安胎之效。8.《長沙藥解》:白朮,性頗壅滯,宜輔之以疏利之品,肺、胃不開,加生薑、半夏以驅濁,肝、脾不達,加砂仁、桂枝以宣...
7.《本經逢原》:麻黃外發而祛寒,遍徹皮毛,故專於發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達營衛,故能解肌。世俗以傷寒無汗不得用桂枝者,非也。桂枝辛甘發散為陽,寒傷營血,亦不可少之藥。麻黃湯、葛根湯未嘗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湯,以中有芍藥酸寒,收斂表腠為禁耳。8.《長沙藥解》: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定...
10.《本草綱目》:苦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風、降氣、潤燥、消積,治傷損藥中用之。治瘡殺蟲,用其毒也。治風寒肺病藥中,亦有連皮尖用者,取其發散也。11.《長沙藥解》:肺主藏氣,降於胸膈而行於經絡,氣逆則胸膈閉阻而生喘咳,藏病而不能降,因以痞塞,經病而不能行,於是腫痛。苦杏仁疏利...
乃足顧陰經藥也。夫血看,身中之真陰也,灌溉百骸,局流經絡者也。血若凝滯,則經絡不通,陰陽之用互乖,而寒熱洗洗生焉。鹹寒能人血軟堅,故主心腹血積,題瘕血閉諸證。血和而營衛通暢,寒熱自除,經脈調勻,月事時至而令婦人生子也。又治瘧母為必用之藥。2.《長沙藥解》:庭蟲善化瘋血,最補損傷,...
防風——祛風解表症,殺蟲止痛癢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氣香升散,具有祛風解表,除濕止痛,疏肝解痙,殺蟲止癢的功效。《長沙藥解》:“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舒筋脈。主治感受風邪所致的各種表證。”地膚子——去熱氣,散惡瘡,止濕癢地膚子:辛、苦,寒。本品能清除皮膚中之濕熱與風邪而止癢。《...
本草知要 本草類。一卷。不著撰者。成書年代未詳。主要載錄《玉楸子長沙藥解目錄》、《玉楸藥解目錄》、《長沙藥解》、《五臟補瀉溫涼用藥法》及節錄《高土宗先生診脈大法》、《御纂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經絡說》、《脈理命名大要》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