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1982年,電視連續劇《
四世同堂》正在緊張地拍攝、製作當中,該劇的總導演
林汝為請
雷振邦擔任《四世同堂》的音樂總策劃,負責這部電視劇中所有音樂的創作。於是,雷振邦便指導中央歌劇舞劇院的
溫中甲和剛剛從瀋陽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的女兒
雷蕾一起創作《
四世同堂》的音樂。雷振邦提出,《
四世同堂》是
老舍先生的經典作品之一,最好是選擇最具老北京韻味的曲調,而
京韻大鼓的韻律恰恰最接近這一表現形式,而且通俗、自然,易於被百姓接受。老舍先生就非常喜歡京韻大鼓,曾創作過《
鼓書藝人》《方珍珠》等作品。於是他們決定以汲取京韻大鼓中的韻律精華作為主題曲的基本曲調。確定了這一創作思路後,雷蕾很快便完成了主題歌的初稿,並得到了劇組創作人員的首肯。
雷振邦和女兒雷蕾、學生溫中甲共同完成主題歌之後,原打算找一位男中音來演唱這首歌,但雷振邦想起自己曾聽過
駱玉笙演唱京韻大鼓《
劍閣聞鈴》,一直被駱玉笙的演唱深深吸引。考慮再三,雷振邦還是決定請駱玉笙來唱。為了能邀請到駱玉笙,雷蕾和父親商量後,先是請丈夫
易茗以雷振邦的口吻給駱玉笙寫了一封千餘字的長信,再由雷蕾親自到天津將信送給駱玉笙。駱玉笙看完信後,欣然答應演唱這首主題歌。因為駱玉笙看不懂譜子,以前都是靠口傳心授的方式學唱,所以雷蕾先讓樂隊錄了音,然後拿給駱玉笙聽,駱玉笙在家邊聽邊唱。過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雷蕾將駱玉笙接到北京電影製片廠為主題歌正式錄音,經過四遍錄製最終圓滿完成。
2000年,為紀念
抗日戰爭勝利55周年,駱玉笙不顧年邁,從天津趕往北京盧溝橋,在盧溝橋上再次演唱了這首歌曲,以警醒後人牢記歷史,珍惜和平。
歌曲歌詞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
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
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
歌曲鑑賞
整首作品共四句歌詞,分為上下兩段,簡潔而凝練,有氣勢、有深度。第一句“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駱玉笙高亢的唱腔、清晰而堅定的咬字將聽者一下子置身於戰爭場景之中,這一句唱腔的重點在“恨”字上,前倚音sol的使用及級進下行的旋律發展,將“恨”字的情感刻畫得很有內涵;第二句的音樂風格開始變得舒緩,“月圓之夜人不歸”的旋律錯落有致、很有韻味,是一個抒情性的唱腔,“花香之地無和平”的“和平”二字又巧妙地融入了京韻大鼓的唱腔,自然親切。下半段的“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音區轉低,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歌詞中的“慈母情”,為最後一句做了音樂上的鋪墊。“為雪國恥身先去”的唱腔,前四個字音區升高,節奏較緊,之後兩拍空拍的出現為“身先”兩字型現的悲壯感進行鋪墊,最後一字“去”使用了前倚音加四分音符,沒有拖腔,短促有力地表現了視死如歸的決心。“重整河山待後生”與開頭第一句首尾呼應,高亢嘹亮地唱出了革命必勝的信心。
社會影響
2014年,《重整河山待後生》入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九年級上冊)》。
獲獎記錄
重要演出
時間 | 名稱 | 表演者 |
---|
| | |
| | |
| | |
| | |
| 笑聲與時代——慶祝中國曲藝家協會成立60周年專場晚會 | |
| | |
| 向和平致敬——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優秀曲藝節目展演 | |
| | |
| | |
| | |
翻唱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