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與當代

《資本論》與當代

《《資本論》與當代》是李洪潤編著的社科著作,首版時間是2005年06月01日。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對《資本論》中的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理論、社會主義公有制理論、資本運營理論、分配理論等基本理論進行了再研究,並力求運用《資本論》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回答時代所提出的若干重大問題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有關熱點問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資本論》與當代
  • 作者:李洪潤
  • 首版時間:2005年06月01日
  • 字數:314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版本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本論》與當代”的最終成果。它在廣泛吸收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當代資本主義和當代社會主義兩大方面的實踐,特別是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以進一步發掘《資本論》的理論價值,推動《資本論》理論的豐富、發展和創新;同時力求運用《資本論》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回答時代所提出的一些重大問題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有關熱點問題,幫助人們消除面臨新情況所產生的思想困惑和“《資本論》過時論”的錯誤影響,為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和科學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理論支持。本書出版後,獲得了學術界很高的評價。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將該項目作為200個驗收項目中的9項優秀成果之一,選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文庫的首批書目,向全國宣傳推廣。在2004年第十八屆華東地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評選中,本書榮獲一等獎。

作品目錄

  • 導論 重新認識《資本論》的理論價值和社會意義
  • (一)既是革命的理論,又是建設的科學
  • (二)正確認識和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的理論指南
  • (三)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的理論基礎
  • (一)重新審視《資本論》的研究對象
  • (二)《資本論》對市場經濟的全面考察
  • (三)《資本論》的研究方法使其市場經濟理論成為真正的科學理論
  • (一)經濟科學的不朽文獻
  • (二)馬克思主義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 (三)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成果
  • 一、《資本論》歷史地位的再認識
  • 二、《資本論》經濟學價值的重新解讀
  • 三、《資本論》在當代的社會意義
第一章 在當代實踐中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 (一)勞動價值論不是按勞分配的直接理論基礎
  • (二)勞動價值論與我國現行分配製度的內在邏輯聯繫
  • (一)將價值的實質歸結為社會經濟關係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本質特徵
  • (二)辯證的分析方法使勞動價值論真正成為能夠解釋現實問題的科學理論
  • (三)否認價值的社會屬性不僅是理論的倒退,也不符合當代實際
  • (一)什麼樣的勞動形成價值是勞動價值論最基本的理論問題
  • (二)生產勞動在當代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勞動價值論的影響
  • 一、勞動價值論最基本的理論問題
  • 二、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本質特徵
  • 三、勞動價值論與我國現行分配製度的關係
第二章 當代資本主義與剩餘價值理論
  • (一)剩餘價值占有主體的多元化及其對資本與勞動關係的影響
  • (二)資本主義的生命力需要根據當代實踐重新估計
  • (三)歷史趨勢的唯一性和實現途徑的多樣性
  • (一)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不是遠離社會主義而是更接近社會主義
  • (二)當代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不可逆性和多層次性
  • (一)剩餘價值理論對資本主義的否定是辯證的否定
  • (二)剩餘價值理論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基本規律的分析依然正確
  • (三)經濟全球化只有在剩餘價值理論中才能得到科學的闡釋
  • (一)社會生產力出現了新的質的飛躍
  • (二)生產關係發生了深刻變革
  • (三)社會階級結構呈現新的特點
  • (四)國家社會職能日益擴大
  • (五)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
  • 一、資本主義在當代發生了深刻變化
  • 二、剩餘價值理論對資本主義的科學分析並未過時
  • 三、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取代的歷史趨勢沒有改變
  • 四、剩餘價值理論面對當代資本主義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第三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資本和剩餘價值
  • (一)勞動力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範疇
  • (二)勞動力轉化為資本的歷史條件的考察
  • (三)勞動力資本化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 (一)社會主義經濟中存在資本和剩餘價值的歷史必然性
  •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資本和剩餘價值的一般性與特殊性
  • (三)確認社會主義經濟中存在資本和剩餘價值的重要意義
  • (一)當代社會主義經濟實踐提出的新課題
  • (二)如何根據一般和特殊的辯證關係研究資本和剩餘價值
  • (三)現代意義的資本是社會化商品經濟的基本範疇
  • 一、資本和剩餘價值是社會化商品經濟的基本範疇
  •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初步探析
  • 三、勞動力資本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和深遠影響
第四章 公有制理論及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實現
  • (一)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的原因
  • (二)股份制是現代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 (三)勞動者股份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的典型實現形式
  •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公有制的內涵
  •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公有制的特徵
  • (一)馬克思的所有制一般理論
  • (二)馬克思的公有制理論
  • (三)馬克思的公有制理論之“謎”及其未完成的性質
  • 一、馬克思的公有制理論
  •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公有制
  • 三、現代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第五章 資本運營理論及其在當代的發展
  • (一)轉變觀念,強化資本增殖意識
  • (二)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使國有資本運營真正走向市場化
  • (三)建立健全市場體系,最佳化資本運營的外部環境
  • (四)努力實現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的有機結合
  • (五)造就高素質的職業企業家隊伍
  • (六)規範政府行為
  • (一)資本運營的新形式:資本經營
  • (二)資本經營的機理
  • (三)資本經營的條件
  • (四)現代企業資本經營戰略
  • (一)資本運營的產權基礎
  • (二)資本運營的目標實現
  • (三)資本運營的最優狀態
  • (四)資本運營的核心要素
  • (五)資本運營的重心轉換
  • (一)資本運營的本質和過程
  • (二)資本正常運營的條件
  • (三)資本運營效率
  • 一、馬克思對資本運營機理的科學闡釋
  • 二、馬克思資本運營理論的深化
  • 三、從生產經營到資本經營:資本運營的當代發展
  • 四、資本運營理論與社會主義企業的發展
第六章 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及其現實生命力
  • (一)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套用的前提:理論假定和理論模型的轉換和拓展
  • (二)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巨觀調控的指導意義
  • (一)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均衡與經濟成長理論
  • (二)馬克思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與凱恩斯巨觀經濟理論的聯繫及區別
  • (三)構建以馬克思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為基礎的巨觀經濟理論
  • (一)關於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模型的假設
  • (二)關於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決定
  • (三)關於國民經濟成長模型
  • 一、馬克思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模型解讀
  • 二、馬克思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與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之比較
  • 三、馬克思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巨觀調控
第七章 平均利潤理論及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
  • (一)調節作用的一般論述
  • (二)平均利潤率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資本運營
  • (三)平均利潤率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科技進步
  • (四)為平均利潤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形成創造條件
  • (一)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和資本最優配置
  • (二)資本最優分配的數學證明
  • (一)平均利潤的形成
  • (二)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 (三)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在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作用
  • 一、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的一般原理
  • 二、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是資本最優配置的客觀要求
  • 三、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
第八章 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理論的新探索
  • (一)關於服務勞動能否創造價值的理論觀點評述
  • (二)對服務勞動創造價值的辯證分析
  • (三)馬克思服務勞動價值論在當代的套用與實踐
  • (一)對商業服務勞動創造價值問題的探討
  • (二)商業服務勞動創造價值理論的意義
  • (一)流通費用補償和獲利的不同途徑
  • (二)純粹流通費用補償和獲利的不同方式
  • (三)對商業流通費用補償問題的再認識
  • (一)《資本論》中關於商業利潤來源的理論
  • (二)在當代條件下對商業利潤來源的再認識
  • (一)商業資本的周轉特點及其內在矛盾
  • (二)對商業資本作用的辯證分析
  • (三)充分發揮商業資本作用的思考與對策
  • 一、辯證地認識商業資本的作用
  • 二、商業利潤理論需要在當代實踐中發展
  • 三、關於流通費用補償和獲利問題的探討
  • 四、關於商業服務勞動創造價值問題的探討及其意義
  • 五、服務勞動價值論的理論辨析及套用與實踐
第九章 從虛擬資本到虛擬經濟
  • (一)泡沫經濟的表現
  • (二)泡沫經濟的成因
  • (三)泡沫經濟的防範
  • (一)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辯證關係
  • (二)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作用
  • (三)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
  • (一)虛擬資本形式的新發展
  • (二)虛擬資本發展的本質
  • (三)當代虛擬資本運動的基本趨勢
  • (四)虛擬經濟的形成與經濟的虛擬化
  • (一)虛擬資本質和量的規定性
  • (二)虛擬資本的各種具體形態
  • (三)關於虛擬資本定義的科學表述
  • (四)虛擬資本的固有特性
  • 一、《資本論》中的虛擬資本理論
  • 二、虛擬資本在當代的新發展
  • 三、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
  • 四、泡沫經濟的成因及其防範
第十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地租理論
  • (一)《資本論》中關於農業地租理論的一般原理與我國農業地租的性質和特點
  • (二)我國農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與地租關係的調整
  • (三)農業絕對地租的來源與生產價格轉型論及其套用
  • (一)《資本論》中的建築地段地租與城市地租理論
  • (二)我國城市絕對地租形成的原因、性質、來源及其研究的意義
  • (三)我國城市級差地租的多種類型及其調節功能
  • (四)我國城市壟斷地租與城市特色經濟的發展
  •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地租的主要依據
  •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地租的重大意義
  •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也存在地租
  •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城市地租
  • 三、地租理論在農業改革和發展中的套用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分配製度新探
  • (一)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提出及其相互關係
  • (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在實踐中的新突破
  • (一)勞動要素參與分配的科學內涵及其重大意義
  • (二)勞動要素參與分配的社會前提與體制條件
  • (一)我國實行按要素分配的理論依據與現實基礎
  • (二)我國現階段實行各種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主要特點
  • (三)我國現階段實行各種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重要意義
  • (一)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所構想的未來社會有很大距離
  • (二)我國現階段實行的按勞分配製度的特點
  • (一)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重要發展
  • (二)研究社會主義分配關係必須聯繫我國生產力狀況
  • (三)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多層次性決定了所有制實現形式及其分配關係的多樣性
  • 一、對實行社會主義分配製度前提條件的再認識
  • 二、對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的新探索
  • 三、按要素分配理論的反思與套用
  • 四、對勞動要素參與分配的幾點思考
  • 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理論與實踐
    參考文獻
    後記

版本信息

    《資本論》與當代
    作者:鐘盛熙;祝國華;李本和;裴曉鵬
    出版社:學習出版社
    責任編輯:李洪潤
    出版時間:2005年06月01日
    技術編輯:張培英
    開本:1/16
    版次:第1版
    裝幀:平裝
    印次:第1次印刷
    字數:314000
    I S B N:7-80116-474-1
    語種:漢語

    作者簡介

    鐘盛熙 1941年生,安徽繁昌人,中共安徽省委黨校經濟學教授。長期從事《資本論》及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教學和研究,曾先後獲安徽省和全國黨校系統優秀教師稱號。主要研究成果有《社會主義地稅簡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專題研究》等。現為全國黨(乾)校系統《資本論》暨鄧小平經濟理論研究會榮譽理事、安徽省《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