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通過深入研究馬克思現代性思想,對當代社會發展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作出新的思考與回應。為此,本書從當代社會發展的現實出發,對馬克思的文本特別是《資本論》及其手稿進行深入開掘,在此基礎上專題研究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首先,在當代境遇中闡明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問題意識與方法論特徵。其次,運用馬克思的觀點和方法,從資本邏輯出發探討現代性的矛盾與超越等基本問題,並觀照、回應當代社會發展的新問題、新特徵和新趨勢。最後,運用馬克思的觀點和方法,開啟馬克思與當代社會理論家的思想對話,探討當代中國現代性建構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凸顯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當代價值。通過問題式的探討,激活馬克思的經典思想,為建構馬克思主義當代形態開闢理論路徑,為解決當代社會發展的實踐難題提供思想啟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越資本主義現代性:馬克思現代性思想與當代社會發展
- 外文名:Beyond the Capitalist Modernity:Marx's Thought of Modernity and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
- 作者:郗戈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68.00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334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現代性問題的緣起、結構與言路
二、馬克思現代性思想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的凸顯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及面臨的困難
四、本書的基本思路、主要觀點
第一章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問題意識
一、問題的演進:從“繼承啟蒙”到“超越啟蒙”
二、審視的對象:資本主義現代性
三、思考的主旨:超越資本主義現代性
四、思想的性質:現代社會理論
第二章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方法論特徵
一、從制度診斷到總體治療
二、矛盾分析中的內在批判
三、歷史視野中的過程分析
四、全球眼光與人類關懷的結合
五、價值評價與歷史分析的貫通
第三章現代性的生成與發展
一、現代性的最終根源:現代生產
二、現代性的基本動力:資本
三、現代性的社會基礎:市民社會
四、現代性的世界拓展:全球化
第四章現代性的矛盾與困境
一、現代性的矛盾邏輯問題
二、何謂“資本邏輯”?
三、資本邏輯的“二重性”
四、資本邏輯決定現代性邏輯
五、“理性”、“文明”、“進步”與“發展”的裂變
六、“自由民主”的深層悖論
第五章現代性的終結與超越
一、現代性的超越問題
二、現代性的“內在超越”
三、“內在超越”的基礎與前提
四、 “新現代性”的建構
第六章馬克思現代性思想與當代社會理論
一、當代思想對話的基礎與途徑
二、馬克思與福柯:資本、權力與現代性
三、馬克思與哈貝馬斯:社會總體與領域分化
第七章馬克思現代性思想與當代中國現代性建構
一、“中國特色現代性”與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當代價值
二、當代中國現代性建構可能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三、推進當代中國現代性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從思想史來看,自由民主的理念和制度,起源於經典自由主義的構想。為了抵禦封建專制統治的政治權力對新興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經濟活動的威脅與侵犯,洛克、盧梭、康德等自由主義思想家宣稱:個人在其不可侵犯之“自然權利”的基礎上,通過自願締結“契約”向共同體轉讓權利而構築了“社會”,由此,自由、平等的契約理念(而非“君權神授”的君主統治理念)便構成了整個社會生活的自然的、合理的組織原則。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這種個人主義基礎上的社會契約論,是一個非歷史的、形式化的、規範性的論述,因而必然存在理論規劃和實踐狀況之間的反差與悖論。自由主義所構想的自由、平等的契約關係,其實正是建立在一種關於“(不受資本支配的)簡單市場交換關係”的想像之上:理論想像力對現實的市場關係進行純粹化、理想化的理論加工之後形成了自由、平等的契約觀念,再將這一觀念推廣到對整個社會生活的理論解釋,並據此構築了諸種具體的制度設計,在社會現實中付諸實踐。這也就是說,經典自由主義的自由、平等的社會契約論存在著顯著的漏洞:它沒有考慮到現實中的市場關係恰恰是受資本權力支配的不自由、不平等的關係。因而,這種理論對於現代性的實質性矛盾便缺乏洞察力和應對力:在抵禦了政治權力對個人權利之侵犯的同時,卻忽視了“資本”這一現代社會中最大的“經濟權力”的消極作用。這樣,有關自由平等的契約關係的學說,不但不能解釋資本統治的社會生活中大量複雜、含混、悖謬的現象,而且還不自覺地淪為掩蓋、粉飾不合理現實的意識形態工具。更進一步地看,按照此種想像觀念構建起來的社會政治制度,在其根源處便受制於資本邏輯,不可能真正兌現自由、平等的啟蒙允諾。
自由民主悖論的社會根源在於自由民主對資本邏輯的深層依附關係。資本邏輯有力地推動了自由、平等、民主等現代理念及其建制的生成與發展,這是資本的偉大文明作用的表現。然而,自由民主在其發展過程中從來沒有真正獲得“自律性”的地位,從來就沒有真正地超越資本關係的限制:一方面,自由、平等的現代理念和建制只是作為資本增殖的手段而存在,僅僅具有工具性的價值,而沒有成為社會生活的最高目的,這就難以保證它們自主、穩定而持久的發展;另一方面,由於資本邏輯自我實現與自我消滅的矛盾運動,上述現代理念和建制隨時都可能喪失其實現條件而發生無法挽回的內在衝突與自我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