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疏,讀音是shī shū。意思是詩的註疏。
基本介紹
- 繁體:詩疏
- 拼音:shī shū
- 釋義:詩的註疏
詩疏,讀音是shī shū。意思是詩的註疏。
《栽檍(詩疏雲官園種之謂之萬歲)》是詩人趙執信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幽岩遠去劚雲移,為愛蘭芬與雪姿。莫向官園爭物色,深山始有萬年枝。作者簡介 趙執信(1662-1744),字伸符,號秋谷,山東益都人,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
捕捉獼猴,殺死後,剝去皮毛(四肢不去皮毛),除去內臟,剔除骨上筋肉,將骨胳掛通風處晾乾,製成的一味中藥藥材。動物形態 獼猴(陸璣《詩疏》),又名:狙(《莊子》),沐猴(《史記》),王孫(《柳河東集》),期猻(《聖惠方》),...
出自陸穎《詩疏》。1.陸穎《詩疏》:鷺,水烏也,好而潔白,故謂之白鳥,齊、魯之間謂之舂?遼東樂浪、吳、揚人皆謂之白鷺。青腳,高尺七八寸,尾如鷹尾,喙長三寸許,頭上有毛數十枚,長尺余,毿毿然與眾毛異,甚好,將...
1.陸璣《詩疏》:鸛,鸛雀也,似鴻而大,長頸赤喙,白身黑尾翅,樹上作巢,大如車輪,卵如三升杯。2.陶弘景:鸛亦有兩種,似鵠而巢樹者為白鸛,黑色,曲頸者為烏鸛,今宜用白者。動物形態 白鸛(陶弘景),又名:冠雀(《後...
木蜜(陸璣《詩疏》),樹蜜、木餳(崔豹《古今注》),白石木子《荊楚歲時記》,蜜屈律《太平廣記》,雞距子、癩漢指頭《蘇沈良方》,枅栱《埤雅》,背洪子、兼穹《朱子大全》,拐棗《救荒本草》,天藤、還陽藤《滇南本草》...
如《覓松苗子》詩云:‘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楊梅乃梅之一種,以此相配,乃正對也。”⑥鸕鶿西日照:晉樂歌:“君非鸕鶿鳥。”洙曰:“鸕鶿,水鳥,蜀人以之捕魚。”⑦曬翅滿魚梁:《詩疏》:“敝敗之苟,在於...
白尾鷂,又名:鳶(《詩經》),鴟(《莊子》),鴨、負雀(《爾雅》),雀鷹(陸璣《詩疏》),鷂(《爾雅》郭璞注),鷂鷹(《說文解字》注),灰鷹、白抓、灰鷂、雞 體長約48厘米。嘴黑,基部帶藍,蠟膜綠黃。虹膜黃色。上體...
又名:彀(《詩經》)、楮(《說文》)、彀桑、楮桑(陸璣《詩疏》)、構(《酉陽雜俎》)、斑彀(《本草圖經》)、楮桃樹(《救荒本草》)、醬黃木(《嶺南採藥錄》)、彀漿樹、奶樹、噹噹樹、柯樹、彀沙樹、沙紙木、造紙樹、紗紙...
⑤《滇南本草圖說》:補中益氣。痰火閉結於胸中,用此可解。⑥《綱目》:止嘔逆。形態特徵 枳海ù;薇《古今注》),又名:枸(《詩經》),枳枸(《莊子》),海ā對記》),枸骨(陸璣《詩疏》),白石木(崔豹《古今注》...
(1)陸機《詩疏》:鳳凰,非梧桐不棲,非梧桐不食,非醴泉不飲。(2)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3)瓊樹:即瓊枝。以謬琳琅軒為食,鳳凰食之。(4)謝靈運詩:傾柯引弱枝,攀條摘蕙草...
雜草名 蘿摩,雜草學名 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雜草別名 天將殼、飛來鶴、賴瓜瓢 、荷瓢瓢別名:艽蘭(《詩經》)、藋(《爾雅》)、雀瓢(陸璣《詩疏》)、苦丸(陶弘景)、白環藤、熏桑、雞腸(《本草拾遺》)、羊角菜...
《綱目》:鼉甲,所主諸證,多屬厥陰,其功只在平肝木、治血、殺蟲也。《千金方》治風癩有鼉甲湯;今藥肆多懸之,雲能辟蠹,亦殺蟲之意。鼉甲·版本二 【出處】1. 陸礬《詩疏》:鼉形似蜥蠍,四足,長丈余,生卵大如鵝...
④《重慶堂隨筆》:“梨,不論形色,總以心小肉細,嚼之無渣,而味純甘者為佳。凡煙火、煤火、酒毒,一切熱藥為患者,啖之立解。溫熱燥病,及陰虛火熾,津液燔涸者,搗汁飲之立效。”藕 【異名】光旁(陸璣《詩疏》)。【...
【異名】光旁(陸璣《詩疏》)。【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肥大根莖。植物形態詳"蓮子"條。【採集】秋、冬及春初採挖。【化學成分】藕(根莖)含澱粉、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還含焦性兒茶酚、d-沒食子兒茶精、新綠原酸、無色...
《詩疏》云:"黍方熟時,鳴於桑間。"舂鉏,鷺也。《爾雅》云:"取鷺之行步"雲。冰崖蕭立之秋日絕句云:"野店聊為一枕謀,五更歸夢入鄉愁。溪流清淺舂鉏曉,籬落荒涼絡緯秋。"詠二物而寓耕織意,亦一格。荊公行青苗、免役等...
’⑥《綱目》:止嘔逆。來源 本品為鼠李科植物枳的帶有肉質果柄的果實或種子。10~11月果實成熟時採收,將果實連果柄一併摘下,曬乾。或碾碎果殼,篩出種子。曬乾。別名 木蜜(陸璣《詩疏》),樹蜜、木餳(崔豹《古今注》),...
光旁(陸璣《詩疏》)。來源 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肥大根莖。植物形態詳"蓮子"條。採集 秋、冬及春初採挖。化學成分 藕(根莖)含澱粉、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還含焦性兒茶酚、d-沒食子兒茶精、新綠原酸、無色矢車菊素、無色飛燕...
莢蒾,中藥材名。本品為忍冬科植物莢的莖、葉。春、夏採收。功能主治為:治小兒疳積。《唐本草》:主三蟲,下氣,消谷。煮樹枝汁和粥以飼小兒,殺蛔。來源 本品為忍冬科植物莢的莖、葉。春、夏採收。性味歸經 《唐本草》:甘苦...
②崔禹錫《食經》:食之補五臟,以薯蕷為粉和汁煮作粥食,主噦逆。又合白蜜食之益人。③《日華子本草》:止渴,悅色。形態特徵 葛(《詩經》),又名:葛、櫃鬯(《說文》),巨、(陸璣《詩疏》),千歲、蕪(《別錄》)...
【別名】tui(《詩經》)、zhui(《爾雅》)、益母、充蔚、益明、大札(本經》、臭穢(《爾雅》劉歆注)、貞蔚(《別錄》)、苦低草(《千金方》)、郁臭草(《本草拾遺》)、夏枯草、土質汗(近效方》)、野天麻、火欽、負擔(《經效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