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一節》是明朝歸有光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詩》三百一節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歸有光
- 作品出處:震川集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聖人約《詩》之為教,不外乎使心得其正而已。夫《詩》所以感人而入於正也,正之言雖約,而《詩》之為教,無有出於此者矣:且夫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此觀書者之恆病也÷以其一定之言,而驅率之汗漫無所歸極之地,而垂教者之深意於是而晦矣!是故采《詩》以垂訓,包括旁羅,期無遺也,而貫通倫類,必有所以為《詩》之旨;涉獵旁博,宜不廢也,而綱維蘊奧,必有所以為說《詩》之本。吾嘗反覆於三百篇之中,而得其一言之要,《魯頌》所謂“思無邪”是也。蓋天命之真,人心之本,全具於中而不失,是性情之所以正也;而形生之類,氣稟之偏,必待涵濡長育而全,是《詩》之所以為教也;彼其所以發於咨嗟詠嘆之餘者,比物連類,其旨不可一而概之也。然而觀者得於喔吟上下之際,所以會其意而一之者,要以觸發其本真而使之約於中耳。其所以自然於音響節族而不能已者,宣志達情,其意不可泥而拘之也。然而觀者得於詠歌慨嘆之間,所以迎其意而通之者,要以和平其心意而俾之離於僻耳。《詩》之有善,非徒《詩》之善也,是勸之而歸於無邪也;《詩》之有惡,非徒《詩》之惡也,是懲之而歸於無邪也。以吾之天而觸彼之天,則事前而機動,不獨盛世遺音可以宣化,而治亂賢否所感之不同,而其歸同矣。以彼之天而契我之天,則世隔而心通,不獨朝廟歌聲可以平心,而賢人君子憫時病俗之所為,而其致一矣。是知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情之理也。惟思無邪,而後性情得其正i故曰《詩》以道性情,夫子所以示天下學《詩》之準。噫!其盡之矣。
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又字開甫,號震川,又號項脊生,崑山(今江蘇崑山)人。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60歲才考中進士,曾任長興知縣、南京太僕寺丞。與王慎中、唐順之、茅坤等被稱為“唐宋派”,其文樸素簡潔,善於敘事,文風平易自然,清新淡遠。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有《震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