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作者:
- 組數:
- 創作時間:
- 類型:
創作背景,作者簡歷,作品欣賞,評價,作品影響,
創作背景
作者簡歷
作品欣賞
評價
繪畫的動機可以是一念之間。鄉村繪畫大展於陳丹青是一個契機,算得上是《西藏組畫》的引子。然而兩相比較,撇開技術上的借鑑,《西藏組畫》的文化意義遠遠超越了法國鄉村繪畫的影響。
法國鄉村繪畫的代表人物——即那次大展中打動陳丹青的幾位作者——是柯羅、庫爾貝、米勒。他們的貢獻與價值,除去繪畫技巧的更新,更多的在於其反官方、不媚俗的獨立姿態。庫爾貝舉辦落選作品展,米勒與潮流決絕,發誓回到鄉間走自己的路。這成就了他們在繪畫史上的地位,對後來者的影響卻是微薄。如稍晚馬奈視物的當下直觀,印象派諸人處理外光的主動自覺,都不能從他們身上窺見端倪。
作品影響
另一後果則是80年代中後期鄉土題材繪畫及少數民族題材繪畫的風行至於濫觴。這些繪畫作品之中承接《西藏組畫》內在意旨的並不多見,不過是順延了主題繪畫的思路,以另一種面貌出現。即是說,在繪畫領域,《西藏組畫》的思路缺乏真正的繼承者。
《西藏組畫》在內容上,摒棄了之前一貫高大全的烏托邦式的工農兵形象、群像、大場面,將視野專注於身邊、目下、非英雄非主題的生活真實;首次公然地將主題的快感服從於繪畫的快感,自然而老練地將革命繪畫中粗糙的激情、單調的理想主義轉化為濃郁沉著的生命力。語言上亦是鮮明有力的,借鑑了法國鄉村畫派但不失個人特色。色彩團塊厚重,用筆穩健,仍難有出其右者。
《西藏組畫》並非單純地追求筆墨的快感和畫面本身的構成,因此不僅僅在繪畫領域中發生影響。《西藏組畫》中體現出來的反矯飾的真實態度,秉持了現實主義的一貫標準,在事實上為其後國內85新潮及現代藝術運動埋下伏筆。這是《西藏組畫》更為重要的意義所在。在非繪畫領域中反倒容易窺見《西藏組畫》蘊含的人文精神。
作為當時新繪畫的代表,《西藏組畫》與同期的新文學、稍晚的第五代導演的新電影,構成了80年代最為重要的文化圖景。而《西藏組畫》則因繪畫的直觀與平易成為最先發生影響的文藝作品之一。《西藏組畫》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意識形態中脫身而出,在美術及諸多文藝領域得到廣泛有效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