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茅盾創作長篇小說)

虹(茅盾創作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虹》是現代作家茅盾192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1930年首次出版。

《虹》描寫概括了從“五四”到“五卅”這一歷史時期小資產階級青年覺悟、反抗、最終走向革命的過程。這部小說通過主人公的生活道路,揭示了這一歷史時期內知識分子由個人主義到團隊精神、由封建制度叛逆者到革命者的艱苦歷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虹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茅盾
  • 首版時間:1930年
  • 字數:172000
  • 創作時間:1929年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小說描寫梅行素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生性孤傲高潔,“五四”以前在成都一所女中就讀。她與表兄互相愛慕,但是,父親為了金錢,逼著她嫁給她討厭的姑表兄柳遇春。後來,她發現柳遇春以前生活放縱。與此同時,由於自己的感情得不到滿足,梅行素離家出走。在女友的幫助下,她來到瀘州師範學校任教。對周圍人們的淺薄無聊和精於勾心鬥角,梅行素深感失望。之後,梅行素到惠師長家當了家庭教師。惠師長又當上省長。她以出席會議為由,擺脫了高師長的糾纏,尋找新的出路。梅行素到了她所嚮往的上海。這裡的革命運動高漲,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如火如荼,梅行素在革命者梁剛夫、黃因明的影響下,閱讀起馬列主義的書籍,積極參加婦女協會的工作,還參加了“五卅”運動,和民眾走上街頭,遊行示威,發表講演,開展罷工,逐漸成為一個革命者。

創作背景

1927年,為躲避當時中國國民黨對共產黨員的通緝,茅盾躲在自己家中,開始創作《蝕》三部曲。1928年6月,茅盾完成《蝕》三部曲之後,於7月離開上海前往日本東京。作品《虹》是在北伐革命失敗,經過一段情緒消沉悲觀的時日之後,作者茅盾在時間與空間上都具備了主觀上的冷靜,並能以此來重新審視歷史、調整自我狀態下創作的。
關於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梅行素的創作原型,過去有種種猜測,許多人以為梅小姐是茅盾的女友秦德君的化身。秦德君也是敢於反抗舊習俗的“時代女性”。1921年年初曾帶頭剪短髮、穿男式洋布長衫,在重慶大街上行走,引起過轟動。茅盾對秦德君很賞識,1928年亡命日本後,曾經與秦德君同居。原來說好茅盾回國後與妻子孔德沚離婚,但茅盾的母親堅決不允,茅盾又是孝順兒子,只得與秦德君分手。茅盾寫《虹》時正在日本與秦德君同居,而《虹》的主人公某些性情和經歷又與秦德君有些接近,所以人們會猜測秦德君即梅行素的原型。
其實梅行素的創作原型並非秦德君,而是胡蘭畦。茅盾在他的《回憶錄》中曾經提及此事,不過語焉不詳,只是很簡單地說:“至於梅女士,我是從當時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女生隊中一個姓胡的,取為部分的模型;此女士名中有一個蘭字,此即梅女士之所以成為姓梅。”胡蘭畦是一位從家庭出逃,勇於反抗封建習俗的女性。
其實茅盾對胡蘭畦並不太熟悉。胡蘭畦在1927年考取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是大革命時期的第一批女兵。其時茅盾任軍校的政治教官,胡蘭畦認識茅盾,而茅盾不認識胡蘭畦。茅盾是在亡命日本期間,從秦德君那裡聽說胡蘭畦的那些經歷後,才決定以此為素材寫成《虹》的。
根據茅盾自述,《虹》的創作時間為1929年4月至7月,8月因茅盾遷居而思緒中斷,之後未再續成,因此《虹》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人物介紹

柳遇春:一個庸俗的普通男人。他很會賺錢,婚前婚後都嫖妓,和梅行素那種接受新式教育,具有理想性、追求精神滿足的女人很不相配。但是他的庸俗來自於他的成長環境,他是個孤兒,出身貧苦,從小被送去雜貨鋪當學徒,吃了許多苦,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爬到老闆的地位。
梅行素:一個追求自由的女性。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狂飆的‘五四’也早已吹轉了她的思想的指針”,她追求自由戀愛失敗,抵拒父親包辦婚姻不成,成了一個“現在主義”者。婚後的她設計逃離丈夫、從庸俗的肉慾與安逸的家庭生活出走,而後更拒絕作軍閥的金絲鳥,隻身輾轉奔赴上海,“從此是進入了廣大,空闊,自由的世間”。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虹》再現了“五四”到“五卅”這段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表現了人民民眾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歷史畫面。
《虹》是一個具有象徵主義的標題。在古希臘神話中,它是渡過了麥丘立到冥國內索回春之女神,是希望的象徵。它表明了這部小說的創作題旨,就是要衝破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籠罩在作者心靈深處悲觀頹廢的迷霧,重新煥發熱情、希望和勇氣。這一題旨主要是通過對女主人公梅行素的塑造來實現的。
《虹》通過梅行素的經歷,為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指出了正確的人生途徑和歸宿,那就是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去。這也就是“虹”——希望之橋的寓意之所在。

藝術特色

小說在刻畫主人公形象時,先把外形美與心靈美結合起來描繪,又寫了她與眾不同的思想、性格行動,給人以較深刻的印象。作者對主人公的心理狀態刻畫入微,並將其筆觸深入到梅女士複雜的人事關係、發展著的事件之中,多側面地展現了她的性格和思想,顯示了心態小說特有的魅力。
與茅盾的前期作品相比,《虹》的色彩也比較亮麗,擺脫了前期悲觀失望的陰鬱氣氛。這部小說是茅盾“為人生”的藝術的新標誌,初步表現了茅盾在結構小說、塑造女性形象和探究人物心理上的成就。小說中的人物性格按照合乎生活的規律有階段地逐漸發展,使人覺得真實可信。在人物心理的刻畫上,茅盾善於把人物的心理放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來描述,把景物、環境描寫同人物心理描寫結合起來。如文章一開始,作者就通過對女主人公眼裡夔門內外兩個不同世界的描寫,揭示了梅行素對新生活的渴望。在《虹》中,茅盾也顯示了他在描寫女性微妙的心理活動方面的才華。如梅行素在結婚前夕,想出種種計策來保護自己,而失敗後的心情是那樣的沮喪、郁怒和內疚。當她被丈夫的柔情打動時,她又感到一絲惶惑,這些都準確地表現出幾千年來傳統女性的弱點:易為感情所動。由此看來,茅盾追求的是將社會歷史心理和人物心理剖析結合起來的藝術風格。

作品評價

“中央研究院”原院士夏志清:在描述梅和柳遇春之間婚姻的不和與糾紛時,茅盾用了近百頁的篇幅,細膩刻畫這齣戲中兩人微妙的心理。在他以後的小說里,再也見不到同樣長度的絕妙文字了。

出版信息

《虹》於1930年3月初版,1931年10月出版第4版,1949年1月出版第20版。

作者簡介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中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今桐鄉市)烏鎮。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